美文网首页
【视频】怎么促进创新(个人篇)

【视频】怎么促进创新(个人篇)

作者: 李文思顿 | 来源:发表于2015-12-24 20:42 被阅读164次

关键词:灰箱研究法、优生学、智商测试、创新之网、博伊斯、诺贝尔、胰岛素、杨振宁、涌现、连线型、创新机制。

人类的脑科学还缺少一个牛顿!

人类的大脑里面到底有多少个神经元?知觉是怎么来的?情感是怎么来的?梦境是怎么回事?

这些基本的都没有搞清楚。

但是人类的科学有个灰箱研究法,可以不管内部到底怎么回事,只管输入和输出,并总结出规律。

一、优生学

优生学的逻辑:聪明的人的基因可以往下传,笨人的基因就应该消失,这样一代一代下去,人类的总体素质就会提高。(种族歧视,纳粹理论都是基于优生学。)

1、智商测试

美国人刘易斯·特曼提出一套智商测试实验,用于甄别人类并进行社会分工。前后花了35年,对16000名儿童进行智商测验,筛选出1600名智商在150以上的儿童进行长期跟踪记录,结果发现:

1、这群人的平均创造力结果并没有优于常人。

2、这群人虽然智力都很高,但是有的人就是混成了loser。

3、测试淘汰的儿童中反而诞生了两个诺贝尔奖得主。

特曼在临死前留下一句:智商和社会成就没有什么关系。

智商测试只是适用于那些愿意或者善于智商测试的人的。

2、优生不适于人类的原因

1、在动植物优生上是可以的, 因为要的只是单一标准,比如马更敏捷,鸡多下蛋。如果在人类上用单一标准筛选,人类变的不愿意协作,更不用说创新创造了。

2、基因工具它不是一把手术刀,能做到特别精准,它是条大木棍,一棍下去连带一大片。

3、尊重人类多样性这个角度来说,积极的优生学本身就不成立。

人类各个层次(包括基因、智商、创新创造),都不是一个点状现象,而是网状现象。只有把那个点还原到当时的网络中,才能判断出来。

美国有一个著名的大律师叫博伊斯,他从小就是阅读障碍者,通读一篇文字非常困难。但是就是这样的人,却可以成为大律师,为啥,就是因为不会阅读。

因为不会阅读,他看任何事注意力会特别集中。(手机党的人会深有同感)

因为不会阅读,他特别善于倾听他人,对语言特别敏感。

因为不会阅读,他记忆力练的特别好。

因为不会阅读,他对细小的动作的感受力超群。

因为不会阅读,他能把任何复杂的事情用非常通俗的口语表达出来。

二、创新

创新创造的机制:

1)每一个人面对自己所面对的那个具体问题,然后解决它;

2)全人类形成一个创新创造的线,然后将其连接成网,一个巨大的创造就出现了。

我们这代人关于创新的认知框架就是每一个创新创造都是可以归到一个一个具体的发明家和创造家的名下。可是到20世纪后半叶以后,科学发展繁荣,但是居然不出现大科学家了呢?是不是可以有另外一种解释:当大科学家发明属于他的科学成果,是人类一个阶段性的现象。

1、诺贝尔奖

胰岛素的发现:

班廷向系主任麦克劳德申请了一批经费用来做一个胰岛素的实验。班廷带着他的助手做了一个分组对照实验:10条狗,5条得了糖尿病,5条没得糖尿病,用没得糖尿病的5条狗的胰岛素注射到5条得了糖尿病的狗身上,过了两个多月,那得了病的狗居然慢慢恢复了。就是这么简单的实验结果就发现了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然后麦克劳德从外地回来对胰岛素的提取和工业化生产做了一些改进,就去申请诺贝尔奖,结果1923年的诺贝尔奖就是颁给了班廷和麦克劳德。

杨振宁和李政道:

两人本是同门比亲兄弟还要好的师兄弟,奥本海默曾经夸他们是普林斯顿的一道奇观。但是在论文排名上起争执了,杨振宁觉得按中国人的规矩岁数大应该排前面,李政道觉得按国际惯例的规矩字母在前排前面。但是在参加诺贝尔颁奖的时候,杨振宁带着老婆说也要再前面,李政道忍了。而当杨振宁接受《纽约客》采访时,他扬言他所有的排名都应该在李政道之前。这时李政道就没法忍了,逼得他愤而离开普林斯顿大学,一辈子再也没有复合。

背景辐射的发现:

宇宙大爆炸学说说宇宙开始于一个奇点,然后发生大爆炸,变成一个温度极高的火球,接着整个火球在慢慢冷却,各种星际物质在慢慢远离这个爆炸中心。既然是冷却过程,它多少会残留一点温度,如果这个温度找不到,这个学说就不成立。这个温度天体物理学家怎么也找不到,却被贝尔实验室的两个工程师找到了。当时发现这个信号的工程师也不知道这个信号是什么,但是被普林斯顿的物理学家发现了这个信号就是他们要找的宇宙大爆炸学说的证据。1978年,这个诺贝尔奖就颁给了这两个工程师。

当代最著名科学史研究者莫顿说:当诺贝尔奖把每一个科学成果归功于一个人的时候,这是诺贝尔奖的结构性缺陷。

2、涌现

涌现是指很多宏观现象其实跟构成它的微观个体之间没有什么关系。比如水,水分子没有波浪现象,只有把一大堆水搁在一起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波浪这种宏观现象。

重要的革新创造是一堆小革新,小创新的中间关系。越到现代社会,构建这种中心关系的人就越伟大。比如现代物流,比传统物流,只是每个货多了一个位置参数。

现在人类的创新图景呈现两个面向:1、在时间的维度上,它是一颗创新之树。2、在空间的维度上,它是一张创新之网。

创新图景如此演化,个人的价值就越重要,只是换了一个类型而已。原来创新的承担者是那些节点型的学霸人物,而未来创新的承担者是那些连线型的学渣人物。学渣会有很好的直觉,两个学霸告诉他的最终答案,他就知道哪个是对的,虽然他说不出什么理由。

比如乔布斯,他不会写一行代码,他就用他处女座式的工作方法,把所有的人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全部逼疯,生生就开创了一个智能手机的时代。他没有干任何具体的活,他就是进行一种选择和判断

这个时代当整个创新是在树上和网上完成的时候,谁能找到更广阔的连接途径,谁能做出最精准的最无法琢磨的判断的时候,这样的人往往是人类大创新大创造的承担者。

3、五种创新机制

1、给予。

给予这种行为,你不仅慷慨的帮助了别人,而且可以塑造对方的行为。

2、借用和移用

把别人的好东西拿过来就使。

3、杂交

把别人借用过来的东西和自己的东西放在一起,产生新的东西。

4、发明

一个创新成果会随着时间的演进把多种天赋本性发扬明显出来,你最为创新者,推动这个过程。

5、互动

之所以玩命创新,就是因为竞争对手跟的太紧。敌人没准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新互动对象。

这五个创新之法就是在别人的创新成果上,我编织一个创新之网的五种针法。只要你掌握了这五种办法,那创新之树就由你推动成长,创新之网由你亲手编织,而创新的果实就是由你来品尝。


本文为学习《罗辑思维:创新是树也是网》的视频整理而成的笔记。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e-atom(伊顿EATOM),同步更新。

本期推荐书目:《创造》【美】凯文·阿什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视频】怎么促进创新(个人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ev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