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前天晚上搞读书会比较晚回来、加上处理照片、宣传、还有视频搞到凌晨2点睡。早上直接起不来、头昏沉….
第二天安排先生送两个孩子去学校,直接睡到了11点、醒来发现头昏沉、然后身体没有力气,安排午睡一天下来到晚上发现啥事也没完成….
在想这是什么原因,身体没力气、每次休息不好第二天没有状态好像啥也不想做、之前安排的事情不想做…
回头来想是身体没有能量的时候、思想再活跃想去践行其实还是蛮难的、那一刻我现在接受、所以一天下来什么也没有做什么、晚上带孩子去上了个晚课….
回想这样的情况经常都会发生、有时候因为某一件事情我却没有办法早睡、继而无法早起、无法早起,早上的阅读和记录以及锻炼就被搁置了…直到晚上.我还在想今天好像有很多事情没完成…
有的时候可能明明是计划晚上读书2小时、因为被朋友的一番电话一打、收拾一下搞完发现又到了睡觉的时间、等等类似这种情况…
一旦被打断又要重新启动。
最大的缘故还是没有做到一个时间的规划?所以我们总被时间推着、被突发事情按下暂停键。
当我们越不会懂的规划自己的时间其实越容易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占据我们大量的时间,而这些时间并没有为自己产生的大的效率。
造成时间黑洞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不会安排事务,二是拖延。许多人认为自己属于前者,但实际上真正不会安排事务的人是不多的。大家都是成年人,都具备分辨事务孰轻孰重的能力,特别是当你按照上篇的建议,做出了一个列表,但最终发现仍然无法完成的时候,恐怕就会知道,真正的凶手是“拖延”。
拖延本质上是个心理问题,简单来说,是逃避。通常我们安排给自己要做的事情,往往是一些重要且困难的事,这些事务会耗费我们的时间、精力、金钱等等,而人的天性是趋利避害的,所以人们往往会下意识回避这些事务。比如,对大多数人来说,学习是件难事,所以当要开始学习的时候,出于回避困难的心理,就会“突然想起”还有某某事没做;又比如,对有些人来说,构建亲密关系是件困难的事,所以需要联系某人的时候,出于心理抵触,就会一拖再拖。简而言之,很多拖延都是为了让自己逃回“心理舒适区”。但如果不做任何事,又会产生愧疚等负面情绪,为了消减这种情绪,最后大家就会选择去做那些“看起来很有用”的事情,让自己假装忙碌。
但真正的有用其实是你为你的专业和你正在产生的工作效率才称之为有效的时间。除了工作学习的时间、我们可以记录、我其他的时间其实都属于浪费时间。吃饭、睡觉、刷牙、卫生、洗衣服等等….
让一切回到有序就是把每一天都有计划的安排好、将事情的分类、将时间分类。最后记录你的有效时间和无效时间。尝试着去记录一下、我们一天真正有效的时间到底有多少、你就知道你接下来需要如何去调整自己掌控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