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营的内容生产开始从零学习,培养基本的故事感。
找到之前的书《创意写作系列》,读完一部分:写作是什么。有点想到之前很多未完成系列。备忘录里记录了很多小细节,有地铁上的安慕希,有舍友的字体误读,有早起的点歌系列,有神话情感传说,还有待整理的相册和没送出的毕业礼物,有自己觉得好看的收藏照片,还有很多很多待补充的小纸条……因为这些细节闹出的乌龙剧场,如果不能以写作素材来看待,我也猜不出过于奇怪的解读视角,略感尴尬。
这也是作者强调的一点,再伟大的写作梦,都是从不起眼的码字,坚持和修改迭代而来。过去偏于幻想,列出了宏大的写作计划,灵感集合,但是之后就束之高阁,不再深思。没能搭建出一个集生活各类视角于一体的素材库,反而显得有点混乱。
想要写故事吗?
那就对生活保持敏感度,慢下心来,多多观察和感受。别人看不到的维度和视角,写作者需要去仔细挖掘。作家是个很富有的职业,每一次新的文章或故事,就是一份新的体验和历练,一花一世界。作者从很小就开始有了段落的练习,这种自然而然的故事叙述和遐想,会让世界变得很丰盈,五官通通打开,想象自己沉浸在生活里,好的不好的,都是素材。
“一个夕阳漫照的午后,故事拾荒者开始编织着她的魔法布袋……,今天捡到的第一个宝贝是好久没有居中的省略号,小学语文课堂上,它还在田字格的中央,写着写着,就趴到了地上,那么久了,都没有发现, 校对法官说,要多留心一些字眼, 不要在不知不觉中就丢失了原来的可贵和认真……”
怎么写故事?
字,只要你愿意码,总是能成形的。就像吃饭一样,每一天都摄入谷物和蔬菜,久而久之,体脂率就是偏低的。就像做梦一样,每一天都被颠倒正反,日积月累,脑子就容易犯晕。用正反馈去形成真实的生活,可以螺旋式前进,但是要往前挪,一步一步,慢点也可以。开始的故事,可以很烂,很啰嗦。不断地修改,精简,扩充,再修改,每次能进步一个词语也是好的。
我也有过每天1000字的豪言壮语,慢慢就忘记了,其实,不是难坚持,而是对自己不自信,对漫长的复利过程没有那么强烈的信任感。当发现今天的1000字和明天的1000字,区别不大的时候,就看不到1年甚至是10年后的1000字。
下笔如有神,是需要积淀的,写得多了,思考得角度多了,之后的故事联系会更加容易创造。
但是,撇开天才人群不谈,绝大多普通人获得进步的唯一路径就是不断地有改进的重复。营销课上,讲得也是这个道理,创新的本质是把这些重复弄透了,才会出其不意。想到排版也是这样,刚开始不要讲究创意和创造,把基本规律重复扎实才是第一步。
“今天写故事了吗?”
“今天写故事了吗?”
“今天写故事了吗?”
“今天写故事了吗?”
“今天写故事了吗?”
……
“嗯,这是我的第一本书。”
如何晒故事?
酒香,也要自己摆摊。书里说,要打磨出好的作品,找到好的渠道和团队,有好的心态。言简意赅,酿好自己的酒。故事可以一直拣,但是要包装出一个最好看的,随时可以拿得出手。然后就是走进市场,找到愿意读的人。传统出版业在不断地更新,但还是要找到适合的细分市场,有了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发展,其实这一困难已经减轻了很多。想到之前的段子:互联网时代,没有什么怀才不遇,要么是作品太差,要么是网速不好。
作者分享了一个“一稿多投”的潜规则,我还真的因为这个原则卡住过,原来大家是能理解并且并不完全遵循的。想想也对,也不是大家级别的文字,怎么就担心能够重叠呢?一片文章出去,等也要好久,再等回复,再转投,少则大半年,多则更久。这个要求放在生活中其他方面,瞬间也解释了很多困惑,尊重规则也理解规则。
荒于嬉,毁于随,可以总结那些不自律的日子,不知道多久之前,就觉得是可以收集一些故事的,看着别人的笔记变成了书,看着记录故事的电台成了热门,很多事情,你也可以却没有做到的原因,真的只是浮躁。
所以,要真的喜欢并且坚持下去,才得以精进。
“ 找到了一面墙,把过往的喜怒哀乐晒一晒,有些影子可以被记录,化成诗歌;有些故事,只适合和朋友把酒言歌;还有些羁绊,厘着厘着,就是一段田园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