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讲“有求必应”,这里的求,是怎么求?向谁求?求自己做什么?
这里的球不是向外求,而是向自己求,这样不仅可以得到道德仁义,还可以得到功名富贵。
命由心造,一个人的命由它的起心动念导致。所以求自己改变起心动念,求自己动善心,动善念。你自然是一个有福之人,福报从善心善念而来。
有这样一个故事:
苏东坡有一个好朋友佛印。有一天,两人去一座寺院游览。走到前殿时,看见两尊神态威猛的金刚神像,东坡就问道:“这两尊金刚哪一尊更重要呢?”
佛印随口答道:“自然是拳头较大的那一尊!”当到了后殿时,他们看到了观音手持念珠。东坡就问:“观音既然已经是菩萨了,为什么还要数手里的念珠呢?”
佛印说,“她也像凡人一样祷告呀!”“她向谁祷告呢?”“她向观音菩萨祷告呀!”“她自己不就是观音菩萨吗,为什么还要向自己祷告呢?”佛印道:“这就叫求人不如求己嘛!”两人同声大笑。
我们常常在遇见事情时,第一时间想的不是该如何解决问题,而是等别人去帮忙解决问题。从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天靠地靠做梦,就是不想着该如何靠自己。觉得自己弱就有理,心安理得地找别人要东西,而不是凭自己本事去争取。
这些想法,本质上都是向外去求,而没有自己去付出的想法,是一种弱势文化。
反观我自己,也是在这几年工作当中,逐渐体会到向内求的种种好处。向内求是要求自己先去付出。
比如刚开始做这份工作,我能力不行,向谁求呢?只能自己多花时间,多花精力去增强能力。知识就在哪里,技能就在那里。自己不去学,去求别人,就好比是饭菜就在那里,自己不去夹,不去嚼,不吞下去,又有什么用呢?
工作就要和人打交道,刚开始自己不懂得为人处事。那也是慢慢修的,多给别人提供一些价值,少去索取,真正能帮助别人,真诚靠谱,时间久了,信任的人就多了。虽然渐渐就好起来了。
你看,无论是能力还是与人相处,我们可以向外去学,可最终还是向内求,向内修,才能真正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