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活着?当然,你可以不思考这个问题,只靠动物本能活着,但那样你和禽兽是没有区别的 ?反思,是人之为人的原因。
广义来看,人之所以活着,出于对世界的留恋。留恋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人、对物。这种留恋,在儒家有个名词-“仁”,在世俗有个名词-“爱”。人之初生,“仁”的表现是对父母的爱,即“孝”。保护父母、光耀门庭是是无数人,甚至所有人奋斗的原始动力。衣锦还乡,即是证明。对兄弟姐妹的爱,即是“悌”。对妻子的、对朋友的。对陌生人的爱,是儒家的一大创见。这个是要靠脑补的,脑补陌生人都是很美好的。并有一套说法来保证自己做到。己欲立而立人,自己喜欢的要给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不要硬塞给别人。每日要反躬自省,是否有做的不到位的。甚至脑补的狠了,形成造福所有陌生人的志向。类似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进而去改革社会,成为政治家。这一思想源流影响极大,在历史上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儒家的见解,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做法,因而用户的人极多,从而形成社会主流-正统。
上一论述过于理想了。人在初生的时候,不能选择所处的环境。稍成长后,很可能又一步错、步步错,当然结果是不好的。当然,儒家是一群理想的人,所有人都值得爱,是他们脑补的,而且他们抱定这一想法,至死不渝,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奇观。
真实的情况是,不少人终其一生,上述的爱一种也得不着,郁郁而终。但凡得着一种,就是大有机缘了。得一小爱,可寿终正寝,过上朴实得小日子。得一大爱,则可建功立业,名垂万世。得大爱者,无不受到历史得膜拜。在这里我就不锦上添花了。对得不到爱者,做一些说明,引以为戒。
得不到爱者----彻头彻尾得悲剧,基本上都是以报复社会来结束一生的。到了这一步,大多数人都不再同意让他们活着了。吴谢宇、马加爵、药家鑫是如此,中外的一系列杀人狂魔是如此。没有一丝爱,他们就成了一架架绞肉机了。失了爱,智力、地位、能力,等等一系列的装饰品都失去意义,徒增看客们的好奇罢了。唯一的出路是能够感受到丝毫的爱。这种状态,自己是救不了自己的,唯愿世上多谢好人吧!为他们祈祷。
还有一种占比很多的人。他们只对一人一物有爱。把除此之外的所有人、物看作可以任意采猎的对象,这就是极度或部分程度的偏执了。对任何一种的过分执着,不少人真的得到了。但是只是在手里过一手罢了,因为他们失去了享受的资格了。最理想的那些爱组成的人格叫君子,促使每个人这样做的力量叫道义。你可违背它,但从此你失去心灵的宁静了。只能在执着的驱使下,等待着道义的审判。不得不说,往往这个过程还是蛮长的。像贪官、坏人,大多属于这一种吧。
最后,总结一下。天下万物都讲究中庸。对仁爱也是如此。百分之百做到仁的人生存不下来,一点没有的人也生存不下来。活着的都是对某一项、某几项的适度占有者。仁爱思想,还是很有市场的。因为大家的目的都是活下来,经过各方博弈,比如说“多年战争的洗礼”,也只好如此了。
每个人可以根据际遇择一而从,铺开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