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每年的清明时节几乎大家都要回家祭拜先祖,踏青扫墓。
在我们村里,同我这个姓的人口最多,算是村里的大姓,同姓一家亲,自发组织编写了家谱,建造了祠堂。又不知何时,有了一套清明祭祖的安排,有一套祭祀的法则。只是自己久在外面,打拼了多少年,岁月无情过去,依然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常常羞于回村,极少参加大规模的活动。
记得,以前回家参加大规模的同姓挂扫情景,时时侧身在同姓们浩浩荡荡的大清明扫墓队伍中,心里难免有些不适应。
少小离家,回家时间并不多,而村子又算比较大,人口比较多,扫墓大队伍里的爷辈,叔伯,弟兄,侄子女们也没有几个认识自己或自己认识又很熟悉的。
跟随大队伍上山祭拜一番,登山跋涉劳累之后,集体聚餐喝酒时,常常要去招呼几个长辈,诚恐诚惶的交谈几句。一年又一年的,与长辈们感叹光阴易逝,叙些家常里短,谈些人事变迁,当被问到在外面发财了没有,赶忙敬酒敬菜,遮掩过去,总是喝得脸红脖子粗,一顿饭喝下来,胃不舒服,人又困体又乏,还要听着闹酒者有时找自己的麻烦,不和同姓的本家的好酒兄弟喝个稀巴烂醉不算热闹。
另外还要再选日期,和一脉相承的亲近本家,几兄弟另外安排时间进行小规模的扫墓活动。
最隆重的是同祖父的八兄弟的正式祭祀挂扫。这些兄弟里在家务农打工的兄弟一半在外吃公粮的弟兄一半。没有发财不发财之说,好像都还算争气,小日子都过得不错。陆续有长辈辞世了,这几年,姊妹们也是相约同一天聚一聚的,所以又是一个不小的场合。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祭祀大节。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已久。
原来,中华民族早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
古时人们在清明节祭祖是为了表达孝道、感恩追始。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
如今主要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上坟墓挂扫,所以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一大家子,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采取踏青方式来到先人坟墓前祭拜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两种方式祭完后都要开会聚餐等,这两种祭祀都是团聚有血缘家族亲人的一种方式。
今年也是按照以往老规矩,我们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扫墓时,大家携带酒肉食品果品、纸钱响炮及工具等物来到墓地,常常有弟兄带一两只公鸡去。将公鸡杀在最亲的亲人墓前,拿着血淋淋的公鸡围着坟墓绕行一周,余下的鸡血洒在纸钱上面,据说经过鸡血淋洒过得纸钱更准确到要祭奠的亲人手里,更值钱一些。
然后是一边把食物酒茶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跪拜行礼。一边年轻力壮的人们为坟墓培上新土。这个常见的做法是,一整修坟墓割掉坟头上面下面四周的杂草,二挂烧纸钱、供奉祭品。其中重要的是培上新土。扫墓时也可以首先整修坟墓,在燃烧纸烛等。
这种培上新土的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先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新土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
当然,最难得的是还有这么一天,一大家子至亲的家人难得的热闹的团聚在一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