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程的逻辑读后感12

课程的逻辑读后感12

作者: 瑞蛋蛋蛋 | 来源:发表于2018-05-30 10:57 被阅读0次

再次细读作者的引言,主要观点尽显于兹。首先明确了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指出课程改革基本原则与实施路径,即“我们需要寻求新的课程发展逻辑,而这种寻求必须基于国际视野,本土行动的理念才能走向成功”;概括了课程编制三项基本原则: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遗产;回应社会现实;满足儿童发展的需求。钟教授提出课程编制主体尤为重要,课程的设置反映了编制主体的教育观、知识观、学习观、儿童观;他明确指出“学校课程并非单纯预设的跑道,而是沿着跑道跑的过程”,强调实施与过程的重要性。阐述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两大诉求:重建基础学力与学会“统整知识”。启发学习动机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重建“基础学力”的概念,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关心,进而提升综合素养,这是课程改革的趋势与目标。作者特别强调课程对学生人格的建构和多元发展的作用,重建基础学力,让学生从“读、写、算”转移到到3C(关怀、关心、关联),重心是学会关心,这可以说是课程改革的目标。要达到“借助课程统整,使得学生统整知识”首先需要课堂改革,没有课堂教学的改革,就不可能有新课程实施,文化变革需要文化适应。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角色尤为重要,要从“记忆性教学文化”教师向能创造出一种“充满活力的对话实践”的文化教师迈进。这种对话实践要引导学生与世界、他人、自己对话,从而形成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即达到认知性实践、社会性实践、伦理性实践的“三位一体”的过程。革命性课堂教学的标志就是从“传递中心教学”转型为“对话中心教学”;从“记忆型课堂文化”转型为“思维型课堂文化”。作者认为课程改革的过程是好事情,只有思考碰撞、实践探索才能给基础教育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和新的希望,再次明确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

      作者著书已经十年,我们教育者的实践好像没跟上,好在一些智者正在行进;一些国外课程实践(芬兰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大有代替课程的趋势)也给我们很多启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创新课程文化,重建课堂教学适得其时,作为教育实践者的我们都应在走在这个路上。

相关文章

  • 综合实践活动:含义、价值及误区

    《课程的逻辑》读后感12 邓华 钟启泉教授的《课程的逻辑》一书围绕两个主题展开论述。一是创新课程文化,二重建课堂...

  • 课程的逻辑读后感12

    再次细读作者的引言,主要观点尽显于兹。首先明确了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指出课程...

  • 教学活动理论的考察

    ——《课程的逻辑》读后感18 邓 华 钟启泉教授的《课程的逻辑》一书围绕两个主题展开论述。一是创新课程文化,二...

  • 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

    ——《课程的逻辑》读后感19 邓 华 钟启泉教授的《课程的逻辑》一书围绕两个主题展开论述。一是创新课程文化,二...

  • 学习课题及其构成的心理学透析

    ——《课程的逻辑》读后感20 邓 华 钟启泉教授的《课程的逻辑》一书围绕两个主题展开论述。一是创新课程文化,二...

  • 2018-01-26

    读书笔记之二 不讲逻辑的《课程的逻辑》 ——第二章 课程改革的文化使命 读后感 这一章节,围绕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与...

  • 知识建构与教学创新

    ——《课程的逻辑》读后感15 邓 华 钟启泉教授的《课程的逻辑》一书围绕两个主题展开论述。一是创新课程文化,二重...

  • 确立科学教材观:教材创新的根本课题

    ——《课程的逻辑》读后感23 邓 华 钟启泉教授的《课程的逻辑》一书围绕两个主题展开论述。一是创新课程文化,二重...

  • 探究学习与理科教学

    ——《课程的逻辑》读后感 9 邓华 钟启泉教授的《课程的逻辑》一书围绕两个主题展开论述。一是创新课程文化,二重...

  • 创新教学,决战课堂

    ——《课程的逻辑》读后感22 邓 华 钟启泉教授的《课程的逻辑》一书围绕两个主题展开论述。一是创新课程文化,二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的逻辑读后感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jt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