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取题目为“我们赤身裸体”,又怕有心人会说我危言耸听。那么真的是夸大事实制造恐慌吗?
这是一篇关乎互联网信息泄露的文。
在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化的极速发展,个人信息也见见变得不“个人”了
无论是从万豪旗下酒店5亿条用户信息数据泄露;雅虎5亿用户账号,其包括用户电话、邮件住址、出生日期、加密密码等安全问题在内的信息均泄露;美国安全软件因备份失败而导致13.7亿用户数据泄露;还是去年年底造成巨大惊慌的12306用户注册信息遭非法买卖,其有60余万条精确信息。
我们真正安全吗?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只要有数据库的存在,我们都是透明的。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并没有给陌生人电话,还是有数不胜数的人打电话发短信给你?无外乎是贷款、买房、买车、中奖等各种推销。
我的姨妈总是抱怨,有很多不知名的学校给正在读高三的表弟发招生信息。可表弟大多没有时间玩手机,平时少数时间玩也只是浏览网页,查询学习资料而已。
那么,我们的“个人隐私”是怎样泄露的?
1.各种单据。车票、机票、缴纳费用单等,甚至是快递的物流单包含了个人隐私,丢弃前最好销毁。
2.网上互动。在微博或朋友圈晒晒生活已成了很多人的爱好。殊不知,一个小小定位一句无心的话语,也能让关注已久的不法分子得到你的信息。
3.电子邮箱。相信大家电子邮箱都收到过不少垃圾邮件,不法分子也是从相同途径得到的。
4.社交账户。互联网化的社会,更多的人更愿意“宅”在家交朋友,各种各样的社交软件应接不暇。而注册软件时填写的个人信息也成了有心人的目标。
5.免费WiFi。流量不够,WiFi来凑。面对流量不多的“平民窟少男少女”,免费WiFi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可是登录此类无线网络的同时,黑客也能截取更多的信息。
6.“个性化服务”。当你在某软件上“喜欢”某商品,接下来软件就会源源不断地推送相关商品。这时候,你便被实时“监控”了。
7.摄影头和话筒。根据隐私安全测试结果显示,2017年下半年,几乎所有的安卓手机APP都在获取用户隐私权限。有些人可能会说“我关闭一些权限了”,可我们不能拒绝获取摄像头权限和录音。
泄露信息的方法有太多太多。斯坦福大学的一组研究发现,无需通过GPS权限,只需要通过用户手机剩余电量便可知用户地理位置。面对互联网,我们就像被扒光了衣服,赤裸裸的展示个人隐私。我们真正安全吗?
泄露的隐私将用于什么?
根据研究报告显示,去年我国在黑市上泄露的个人信息达到65亿条次。要知道,地球总人口不过70余亿!
黑客们通过网络得到用户信息,通过“撞库”得到更多隐私(一个密码多用的几率更大),然后将其分类:
一级包:包括用户电话号码,姓名等基本信息,而买方基本就是上述的推销方。
二级包:航班信息、开房记录、手机地位等更高级资料。
三级包:个人信息、工作单位等能得到的一切信息 。
…………
其交易高达五十多项,你想要的应有尽有。
我们真正安全吗?小到衣食住行,大到生老病死,无论是手机电脑、银行证券等都在收集我们的信息。我们对了解我们信息的人一无所知,而他们对我们了如指掌。
我们该如何减少隐私被窃的可能性?
在确定不使用某APP后,应彻底退出或注销账户;定期进行密码更换;对于一些访问权限较多的APP,及时检查和删除;不使用公共免费网络。
有人说,不论在什么国家,不论用什么软件,都有泄露的风险。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透明。的确,对于信息泄露,我们无能无力。我们唯一可做的,便是尽力保护自己。
这是我的好朋友意外的发现有人盗用她的照片“交友”,而给我带来的反思;我们无从知晓对方盗用照片除了“交友”外,是否还有更过分的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