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在最好的年纪活得无可代替
每个人都有格局,但最好的格局少不了三个维度,寥阔长远的时间线,宏大全面的空间感,以及用来填充格局的人性洞察与历练,人性洞察与历练是最重要的,缺少这个你所谓的格局就沦为眼高手低的名不符实,沦为不堪其重的空想。
我为什么要帮你?小说教父的主人公,有句话很经典,绝不要把你的友谊强加给不需要的人,什么人不需要你的友谊呢?认为你无足轻重,你的付出不值一提的人。
公号鲁瑾脱口秀,前段时间说了件事儿,如今在做一个慈善事业叫向阳花,帮助患有听力障碍,而家庭条件又无法解决问题的孩子们,他收到一份申请是一个家庭请求资助七八万块钱,给有听力障碍的孩子安装进口耳蜗,产品有两种进口的和国产的,进口的要18万,国产的只要8万,国产的耳蜗在功能和使用上没有问题但申请资助但申请资助的家人,觉得给孩子装耳蜗是一辈子的事儿,所以希望装进口的。医院方面的看法,选择耳蜗无论是选择国产还是进口,这是患者的权利,既然患者家属选择了进口耳蜗,医院不能干涉,但基金会资助应该按国产耳蜗的标准来,也就是要求基金会资助国产耳蜗的价格,七八万块钱,医院方面还认为,既然患者家属选择了进口耳蜗,就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差价的10来万,由患者家里掏,听起来蛮有道理,但如今感觉事情有点儿不太对头既然患者家里能够掏的起十几万至少给孩子安装国产的没问题,基金会的理念是。帮助那些连国产耳蜗都买不起的家庭,这个求助应该不在考虑之内,但是如今的同事告诉他,求助家庭这十几万也是借的,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家庭到底该不该获得资助呢?从患者的角度来说,父母为了孩子一片苦心是应该资助的,但从资助者的角度来看情况又不同了,卢静说,许多资助者自己的生活也不容易,但他们还是充满了爱心,掏钱出来资助那些更需要的人,谁是最需要资助的人,肯定是那些连国产耳蜗都装不起,正于绝望之中期盼的家庭卢举了这个例子比如基金会资助无房居住的人,就是要帮助那些无立足之地,于寒风中瑟瑟颤抖的人,这时候忽然来了个人,要求住别墅,尽管他也无家可归,而且是自家筹钱买别墅,只要求你们这些人仍有居住在平房路居里的资助者,替他补上平房的差价而已,你帮是不帮,仍然居住于平房的资助者,多半是不会答应,受资助者凑钱买别墅的,这就是基金会的理念,也是卢瑾的决定,他拒绝了该患者的求助,那么如今的决定有没有道理呢。
我们小时候老父母和老师教导奉善而行,诸恶莫为,善良或是友谊,其实是我们内心最真诚的愿望,每个人都有付出的强烈冲动,这种冲动只是为我们自己为了成就我们完美的人格认知,与他人无关,但是我们哪怕是点滴的付出都是无价的,如今所说他所管理的基金会,许多资助者本身都是生活困难的人,把他们每一份爱心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才是真正的善,对于友谊善良,对所有付出的挥霍,因其偏离的主旨,不能再称其为善,我们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正如我们的友谊在快乐获得快乐,如果情况不是这样,那一定是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出现了偏差。
此前深圳有个歌手叫丛飞,他收入很高,但家境一贫如洗,说家徒四壁也不为过,从非把自己演唱赚到钱,全部拿来献给了别人,他只活了37年,一生参加400多场义演,捐给他人300多万,资助183名学生读书,为了资助他拼命演出,耽误了治疗,因病而辞世。但那些接受丛飞捐赠的人,有不感激者,媒体报道称当龙飞病危之际,引来一些被捐者不满,有人打电话你不是说好还要把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孩子还在上初中你就不掏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垂危的丛飞回答,对不起,我正在治疗,没法汇款。对方,那你什么时候才能治好啊?演出挣钱,这个冰冷的质问告诉我们,当你的有限帮助被曲解为无限的责任时,你的付出就失去了价值,付出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善与强大,有付出就有无常所获,所付出有所有付出的哲学,无常所惑,也有其自成体系的观念。
另一种是通过思维曲解,恶意降低他人的付出,以维系自我虚弱的自尊,升米恩,斗米仇给你一升米,赢得对方的感激与友谊,给你一斗米却换得对方的厌恶和憎恨,当你付出可以让对方通过努力归还,并由此获得尊严时,对方是感激你的,当你付出过大等于替对方承担了人生的责任,让对方已经还不起了,那么抱歉,对方维系心理自尊,只能降低对你的付出的价值了,救人救到底,底在哪里?人心是个无底洞,你付出再多也满足不了人心中那个无尽的欲求,既然你满足不了,那么你的付出也是毫无价值的送佛到西天,西天之路是多么的难走,以孙悟空的本事,猪八戒的肥胖,沙僧的城府与隐忍,都有可能走不过去,你何德何能能够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受到资助的人,之所以对资助者提出如此不可能的目标,只是为了降低对方付出的价值,助人者如果任由事态走到这一步就偏离了本意,教父中有句话,如果你想帮别人,就一定让接受帮助的人体会到这种帮助的价值,把这句话说全面了就是说,当我们为自己做事时,要只问耕耘莫问收获因为人生不是直线式的,你所付出的努力,未必就会在你预期时间内获得收益,但功不唐捐生命如花,当你所有的努力堆积起来达到临界点时,生命之花就会在霎那间开放,涉及人际交往这种规律也不变,但社会人际,最主要的是一个肚子,当我们需要别人帮助时,要认识到获得帮助的度,这个度不可低于自己的能力,但不可高过于自己的努力,低于自己的能力的所谓帮助,即使不是无端蔑视,也难以换来敬意,帮助高于能力,但万不可低于努力要让对方跳一跳就够的,要让对方跳一跳就够得到,这种帮助不透支对方的自尊心,反之如果你的帮助超出了对方的努力,就会让对方生出无能为力之感,感到人格和尊严受到了强烈的伤害,而又无法弥补,这时候你的付出就失去了意义,从非时代慈善环境还不完善,丛飞所资助近200人,有多少人真正符合他资助条件,事实上,许多受他资助的人,家境并不差于他,你为不需要付帮助的人付出,就如自己拘拘于简陋的平房,却热情洋溢的替别人凑钱买别墅,这种情况还希望对方感恩,真的很难希望为孩子安装进口耳蜗的父母是没错的,但卢景的拒绝更是有道理的,我们对他人的帮助,并不需要对方的感激,但必须要值得,要让自己的付出有所值,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你的付出一定要在自己的有限能力之内,注意是有限能力,而非你所拥有的之内,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远远超过了我们能力,这些超出有的是环境好,避孕好或者是父母的馈赠,万不可把自己的拥有都是为自己的能力,一旦你对朋友的帮助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心里就会涌出极度的认同渴望渴望对方对方认可你的付出,但对方不会,其次要调整心态,知道自己在付出时,会渴望对方的回馈,但也要知道,对方对你的付出有着与你完全不同的价值评判,你的付出只是为你自己的良知负责,不需要对方的感恩戴德,再次永远要尊重自己,万物生出物救人救到底,送佛到西天的欲念,也要远离这种观念的人,人生唯一的满足只能来自于自己努力,有人帮你是你幸运,无人帮你是公正的命运,毕竟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求人不如求己,只有你自己才能帮到你,最后永远不要为人际磨合,耿耿于怀,这个世上的每个人莫不是华有巨大的无助感,不要介意他人对我们的态度只为自己而活,不为他人的错误买单,若理性不存在则善良无意义,若心智不健全则帮助无价值,若缺乏互相尊重,则友谊不过是镜花水月,最有价值的帮助莫过于唤醒心中,尊严意识莫过于让自己和对方成为通过自我努力而改变命运,获取尊严的人,成为举手之劳都心存感,心存无边感怀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