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讲到孔子在鲁国功败垂成,便开始了孔子的周游列国之旅,这篇文章,我就来讲讲孔子在他周游列国中的经历,来讨论何为天命?
孔子周游列国的第一站是卫国。卫国的国君是在众多国家中名声较好的一位,所以孔子在卫国实现这里的希望还是挺大的,他曾对冉有说过他的政治改革路线图,首先是庶之,因为在古代,人力资源是一个影响国家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然后是富之,让国家和百姓富裕起来,百姓才能听孔子的话,孔子才能实现他的下一步,也就是教之,百姓们都吃得饱了,睡得足了,自然会听孔子的教导,从而使得国家安定,百姓生活富裕,也就可以恢复了周礼的礼乐制度。我认为孔子的这一套制度是非常人性化的,而且准备的这样完整也可以说出,也可以是看出,孔子把恢复周礼当作自己的天命了。
孔子既然有了一套完整的政策,那么孔子是如何在卫国推行的呢?
孔子到了卫国,去拜见卫灵公,卫灵公将孔子在鲁国的奉粟等量的送给孔子,这就可以看出卫灵公是爱才的,但是孔子住下还没多久,就有人诬陷孔子,卫灵公就让公孙余假在孔子住的地方带兵巡逻,孔子害怕被判罪,就离开了卫国,孔子才刚刚来到卫国,他为什么又要走呢?我认为是因为孔子认为卫灵公对他的不信任,对孔子推行的仁政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也就是对孔子实现天命没有帮助,所以孔子离开了卫国。
孔子离开卫国的时候是这样的坚决,那孔子还会返回卫国吗?暂时不会。
孔子离开卫国的时候路过了匡城,因为鲁国的家臣阳虎曾经在匡城实施过暴政,所以匡人非常恨阳虎,而孔子又碰巧长得和阳虎很像,所以孔子就被匡人当成阳虎抓起来了,孔子在被匡人囚禁的时候,孔子曾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这句话的大意是:“文王死了,但是周礼不会没,恢复周礼是我的使命。”在这个时候,其实孔子就已经把恢复周礼当为己任,我认为颜渊的这句话更是让孔子坚定了信心:“子在,回何敢死?”颜渊已经将自己的精神和孔子连接在了一起,也就是颜渊要继承孔子的道。这句话肯定是更加坚定了孔子的信心,为孔子实现他的天命的意志更加坚固。
孔子在匡城又一次坚定了他的道,孔子于是背负着自己的天命,又一次去了卫国。
几个月之后,孔子又回到了卫国,住在了卫大夫家里,卫国的君夫人南子要孔子去见他,因为只有见了她,孔子才有可能当官,于是孔子不得已去拜见南子,有一次卫君(南子)出游,名为卫君,实为南子,文王和男子坐在第一辆车,而孔子坐在后面,按周礼来说,这是极度不符合礼法的,于是孔子就离开了卫国,在我看来,卫国的政治生态其实是极其差的,君夫人掌权,卫君怠政,变成了傀儡,这是对孔子极其不利的形势,而且孔子也尽力了,他已经去拜见南子了,也是为了在卫国出仕尽了全力,我相信孔子接下来还是会坚持自己的道,尽自己的全力去实现它自己的天命。
所以天命就是要尽其一生去实现的一个目标,一个使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