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每日一篇不少于百字的日记便是脑海中可以搜寻到的与写作初识的记忆,那时激励自己多写几个字的动力是写完了这本可以换个更好看的日记本。回想起那时的流水账日记,便会觉得语文老师和笔记本都挺不容易的。
大学之后没人强迫写作了,读几本书,看几部电影便以为自己参透了人生,总是怀着”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老成心态写一些所谓鸡汤或毒鸡汤来勉励自己。但这种写作时光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并没有坚持。想来写作坚持最久的一次便是在国外的时光,眼睛里终日充斥的陌生环境带来的新鲜感,脑子里回旋着对异域国度的各种感想却因为时差而无人诉说,于是我重新拿起了笔头来记录这一切。最初是只是自己游玩,写一些游记感想;后来开始跟当地人同行攀谈,了解他们对本国和对中国文化的看法和解读,每当想起那段奋笔疾书的时光都是快乐的。
后来终止写作的一个原因是自己时常将一些感想和看法发到自己的朋友圈,总有一些同学会私下教育我这样做不对,诸如”出国是为了学习,不是游玩“、”这样影响不好“、”写作功力又不强,非要让众人皆知“之类的话。想着自己要回国要毕业,加之没有了最初对写作的新鲜感和热情,我便心安理得的想放弃,草草终止了坚持一年的一日或两日一更的写作。
昨天翻了几页刘主编谈写作中提及的《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突然茅塞顿开,每当我决定写些东西的时候都是想要以此疗愈自己,取悦自己,大学的时候是,在国外时亦如是。而万一在这一过程中又刚好遇见看得懂我讲的杂乱无章没有逻辑的故事的知音,岂不是更好,如是想又何必纠结那些不懂之人的评价呢。转念再想,既然知音难觅,我更应该练一练写作逻辑,善待知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