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曾在教育专栏播出
【01】 什么是广义的人文情怀?学生的人文情怀又指什么?
从大的范围来讲,人文情怀是一种超越个体,超越种族,超越国家,从人类整体甚至整个宇宙的角度来思考世界的一种超越性思想观和价值观!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学生的人文情怀是一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取向,是一种崇高的审美境界,更是每一个人终身发展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自我和关照世界两方面,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中强调:人文情怀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注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等!这是自我方面,关照世界方面就是指拥有家国情怀,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2022版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通过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和交流,不断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
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它通过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传递着一个国家的灵魂和精神,“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个句子就能把一个人的人文情怀体现无遗,所以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基石!
【2】语文老师如何利用人文关怀来唤醒学生的人文情怀呢?
一位真正的语文老师,身上会洋溢着人文情感,有广阔的胸怀,有书香魅力,有健康的人格,能够营建真诚、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拥有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能够积极调节自己的身心。课堂上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课下对于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有足够的理解与接纳,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关注!一句话——他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引领者。
这样的语文老师会用自己的人文关怀三原则来唤醒学生的人文情怀:理解原则——真诚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唤醒孩子内在的学习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我们需要理性的宽容,做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师”,我们也会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幸福!信任原则——利用学生的闪光点正强化、善于利用批评的艺术发掘学生的潜力、勇于锻炼学生,激发学生的发现力。“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在生活中找到一个恰当的支点,带动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拥有批评的艺术,寿镜吾老先生对迟到的鲁迅说:以后要早到!大脑不接受“不”的指令,相反有时还会出现叛逆,因为你希望他做的什么他还不知道,不要总说“不要怎样”,“别干什么”等等,要经常进行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请你干什么,我相信你能干什么,我希望你怎么样等等。积极、正面的引导比消极负面的训斥更使人容易接受!援助原则——积极引导、科学的辅导、关爱有度的善导。关爱有度的善导就是老师面对学生要杜绝“去人性化”,使学生远离“习得性无助感”。
对待学生或者其他人的亲切、公正无私、宽容大度的态度就是人文关怀这种精神力量的招牌!学生心中最美丽的老师就是那位衣着简朴,举止文雅,天长日久与学生相处过程中,尊重为本,取得了学生的信任,逐渐形成了个人的人格魅力的“春风型”的朋友老师,学生喜欢她,特喜欢在她面前展现自己的精气神儿,从而“润物细无声”的用自己的人性关怀唤醒并引领了学生的人格的形成、精神的发展,也逐步实现一个灵魂对于另一个灵魂的唤醒。
【3】如何借助素读经典和整本书阅读来夯实学生的人文底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孜孜不倦的陪伴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这里的“读”不止是阅读,还是“背诵”。从阅读文学作品和体味文学境界中不断吸收精神营养,从背诵国学经典中传承精华,才能逐渐形成自我的人文精神,才会成为一个胸有千壑,一个有人文底蕴的真正大写的人。
素读经典,从小就要坚持,陈琴老师的《经典即人生》就是最好的诠释!“素读”一词是日本人最早提的。日本人把我们古代私塾的授课方式定义为“素读”。“素读”就是要大量的纯粹地读,可以理解为记诵,不求理解含义,只照着字面朗读汉籍——即中国的经史子集。将所读的内容作永久终生的记忆,是一个人素养能量的原始积累, “素读”积累,更以背诵为目的,是为了获得种子之功!
中华的古典诗文博大精深,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从小素读经典,符合儿童黄金记忆期的记忆规律,我们的祖先不也是从小跟着老师咿咿呀呀素读《三字经》、《论语》、《四书五经》这些经典的吗?我们可以通过学校、家庭组织学生素读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经典文化的熏陶、传承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在一次次的素读经典中,人文情怀不止藏在《诗经》的“思无邪”里;还藏在《论语》的“温、良、恭、俭”和“仁、义、礼、智、信”里;不止藏在《满江红》的壮怀激烈中,还印在《道德经》的“大道至简”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里……为学生人文情怀的熏染,播下经典文化的种子,在以后的成长中生根发芽,逐渐破土而出,最终开花结果。
除了坚持不懈的素读经典,我们还做好整本书阅读。根据文本中每一单元的主题给学生推荐每周、每月的阅读书目,还为学生推荐年度阅读书单,用有营养的整本书创办千余册的班级图书库,在学生积极主动阅读的同时,还建议学生剪贴制作属于自己的“书”——剪贴书文本集,定期带到班级、学校来展览;其次明确读书任务,有效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了解略读、精读和诵读的区别:我们针对姜戎所著的《小狼 小狼》开展读书分享,学生在分享摘抄、展示手抄报、为大家解说思维导图的同时,明白狼图腾的含义——狼是腾格里派来保护草原的神,而人类打光了额仑草原上的草原狼,使得草原渐渐沦为荒漠,而现今面对地球变暖、出现冰山融化的种种问题,我们要学习小狼智慧、顽强不屈、团结合作和与大自然呼吸与共的许多优秀品质,来保护我们的地球母亲——人类与自然共同的家园。每一次整本书阅读都是人文情怀的迁移,必有收所获。而诵读书中的精美篇章是学生致力追求理解消化,积累内化语言,加深情怀底色的一个自我展示!我们进行诗词大会飞花令,领略古圣先贤们的意志情怀或柔美铿锵;进行泰戈尔的《飞鸟集》朗诵会,带领学生感受白昼和黑夜,溪流与海洋,自由与背叛,那合二为一的短小语句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去探寻智慧和真理的源泉,就像欣赏山坡上的一丛丛野花,无论颜色和香味儿,随便你怎么喜欢。经典所带给我们的是一首首人文情怀高贵的诗篇。
素读经典与整本书阅读并驾齐驱,既传承中华文化,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夯实了学生的人文情怀。
【4】怎样利用小日记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
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小日记大作用。首先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课文为例文,有效实施读写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文本中选取适合的、有效训练学生读写结合的句子、片段,以读促写,写是读的延伸,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和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碰撞出创作的火花,引导学生更好地体味文本的语言美。
利用模仿与想象结合,促进学生阅读中的创作。低学段学生从儿歌、童谣、儿童诗和绘本阅读中积累语言,熏染人文情感,有效实现想象与模仿的读写结合,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中高学段的学生看着《格列佛游记》、《鲁滨逊漂流记》等作品,就想自己也写出一部历险记,于是他以自己丢失的小精灵狗狗为原型,创作出一部《小精狗历险记》,在故事中使自己心爱的狗狗历经重重磨难之后重生,并邀请朋友精美配图。此时学生阅读收获的不只是单纯的情感体验,还有人性的升华,有创作过程中毅力的磨砺,有团队合作满满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整合语文教育资源,体验活动中再现人文情怀。一百次耳提面命的灌输,不如一次亲历亲为的体验,与社会杂相、真实身边生活牵手,在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中成长学生的人文情怀。做一次“家乡的过去与现在”的调查与比较,过去一穷二白、十年九淹与现在高楼林立,防腐之都,厨师之乡等,但孩子们还看到造假的越来越多,水越来越浑等,就打算自己来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实现如何使家乡和谐发展的理念!面对当前的社会现实,针对疫情的原因科普调查、科学防控措施的运用,身边人们的心理变化等等做出调查报告,启示大家:一城悲壮,天下难安,当灾难来临时,一池之鱼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大自然法则是相融共生,好好读书来实现我们的使命!这是关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感;看到医生、军人等许许多多的负重前行的人们替我们遮风挡雨,我们也帮助怜爱他们,牵挂鼓舞他们,这就是最朴素的家国情怀!
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要能立足文本,通过对文本的感悟,语言的品味,遣词造句等等来感受文本的人文之美,再加上与社会现实的生活体验,来夯实习作,引导学生从阅读到感知再到习作的过程,也实现了语文教学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本质回归,利用每日的小日记,把社会现实和生活体验等内化到学生的身心与品质锤炼中去,能达到学生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共同提高的佳境!
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是我们完整教育的基础,只有逐渐形成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形成一个民族独立、自强、团结、创新的人文精神,积极探索,我们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