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语录:
1984年,也被称为公司元年。在这之前,因为没有市场,中国尚没有一家真正意义的公司。同年,在人民大会堂,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最终谈妥香港回归。邓小平叼着烟,脚边放着一个标配的印花痰盂。
我的感悟:
➡️大学毕业时刻是人生的选择期,这个时间别人的一句话、你的一念之想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作者刚好是在1984年读《1984》,就凭这件事情可以幸运一辈子了。
企业家也好铭记这一年,在以前,中国没有市场。
邓爷爷,永远的小平同志!
➡️邓丽君就是个传奇,《甜蜜蜜》永远是经典。
这也是人开始大胆追求爱情的开始。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夺得中国第一块金牌
➡️1984年,中国女排夺冠!
郎指导您辛苦了。
➡️1984年的春晚(记得追忆一次看一场)
这都是作者美好的回忆,我也想到几年前自己刚毕业的场景。可能境遇有些不同,我处在自我否定的焦虑之中。我不后悔以前的经历,这是我的人生,很多时候自己做一些事情也是因为自己只是在这样的层次和格局之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暂时忘掉过去,立刻行动,种一棵树最好时间也是现在。
2.作者语录:
刷卡进入拉德克利夫馆。木地板早已松动。每踩一步都伴着吱嘎的轻微响声,似乎是肃静的提醒。这些地板或已吱嘎了上百年,安静得让人窒息,除了书籍翻页的窸窣声。拉德克利夫楼共三层,由詹姆士·吉布斯设计,新古典派的建筑风格。这里最早是安妮女王医学院图书馆,都是医学与科学图书,后与博德利合并,成为总馆的主阅览室。底层书架林密,转了一圈,无一空座。
我前往二楼,走过长长的弧形大理石台阶,头顶上方,是几幅油画肖像。其中一幅既非牛津出身的将相,也非大思想家或科学家,是当年建造拉德克利夫楼的首席石匠(Head Stonemason)。对匠人如此礼遇,令我感怀。我随手用手机照了油画。一中年人走到跟前,低声却严厉地说:“你拍照了。图书馆不许拍照!”我猜他是图书馆的职员,眼中愠怒,我侵入了他的领地。公开场合,做脸色看,似乎不合英国人腔调。
我的感悟:
图书馆给我们制造了“强磁场”,我读过《了不起的我》这本书,它提到各种“场”的效应,当你置身其中,全然忘我的感觉真的很有画面感。
放假时自己偶尔在本地书店、图书馆看看书,奔着读书就是个陶冶情操的事情,即便现在的书店已经不完全是书店,各种衍生品裹挟。吃喝玩乐一条龙。
回到作者视线,在这样神圣的地方探求真知,想必印象终身难忘,好奇心免不了,对石匠油画感怀想纪念一下可惜还被守值得管理员怼一下,画面感十足,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到哪去了,之前还提大英帝国的?
3.作者语录:
为优化移民计划,他把所有相关变量输入系统,包括:幼儿园福利、中小学学制、大学教育、社会福利、个人所得税、遗产税、气候、生活质量和成本、交通、生活舒适度等指标,考量了近十个国家。最后结论,英国综合得分最高。他相信数据。已在牛津安顿多年,他说他的决定是对的。
我的感悟:
提到移民,我想起小学时期的魏同学,大概是三年级下学期移民加拿大。那时候只觉得外国比中国多一些新鲜的事情,2000年初得时候网络也不算发达还没手机,他有时候会寄明信片给我们班包括一些在那边的照片,有几幅在雪地里打雪仗,我那时候不懂地理,觉得为什么外国总是在冬天,想想自己易寒体质,冬天如果不运动健身要比平常人多穿点衣服御寒,就有一丝凉意袭来。但是很怀念他,后来不常联系,只能说我和很多同学断了联系,小时候自己不主动交朋友,也没有微信,所以现在就很期待广交挚友了。
4.作者语录:
突然想听崔健的歌。我不是摇滚迷。在摇滚乐的故乡英国多年,至今还在它周遭徘徊,有一搭没一搭听几首单曲。但是,那么多年常有想听崔健的时候。想听的时候,就听他一个晚上,听到泪流满面。过了半百,已不怕流泪,毫无节制地流。必听的有《一块红布》、《一无所有》、《南泥湾》、《最后一枪》、《花房姑娘》。在北京常驻那几年,邂逅过不少大牌艺术家,但从没动过念头见崔健,怕伤了听他歌时的纯粹,他的拧巴,他的使坏,他的愤怒,他的北京三弦味,他的狂吼与柔情,是他的中国。听他的歌,让我释放内心裹得太紧的东西。一直想学写歌词,求教过李健和高晓松。到头来,最好的歌词源自诚实的内心。
我的感悟:
孤独的灵魂可以用几首歌来解救,歌曲太治愈了,对我来说,真的是最无助时的精神力量。
在我小学时期比较流行周董的歌曲,也很喜欢他独特的音乐风格,很多歌至今还能在聚会时翻唱几句。《稻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的农村生活,《听妈妈的话》告诉我小时候就是不懂事的孩子,《安静》一直可以单曲循环,让浮躁的内心变得更加宁静。就是以前的这些歌特别有味道,虽然现在依然新歌不断,只是现在音乐太丰富了,喜欢的类型多起来反而失去以前的感觉,以前买CD唱片的感觉,,,
5.作者语录:
1976年,是收音机中传出《国际歌》最多的一年,也在那年开始体验死亡。那年我14岁。元月刚开头,周恩来总理去世。7月,与毛泽东并肩打下江山的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也走了。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官方统计近25万人死亡,全城夷为废墟。9月9日上午,我们正在教室里上课,喇叭里通知说,下午4点有重要广播。空气里有些异样,但没人敢猜发生了什么。下午4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男播音员的语速慢得不正常。毛主席去世了。哀乐后,最后是《国际歌》。
我的感悟:
作者的人生几个阶段都是创奇的巧遇,1984年他正在读大学,这也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刻。
时光倒转,1976年,十三四岁还正值花季,这一年,很多伟人离去,让作者一下子从稚嫩变得更加成熟,人在年少的时候多一些感情的触动是好事情,男孩子更加迟钝。
想到我第一次真正去思考死亡是2009年,国学大师季羡林走了,我刚好也是作者这个年纪,因为语文教材里有季老的课文,当时是伤感中夹杂着对死亡的恐惧感。认知体系还未构建成熟,人生经历太少,哭不出来,只能莫名地敬畏生命。
小时候晚熟,对于死亡这种莫名的恐惧给我的生活增加了一下心理负担,真担心自己那一天稍有不适在床上睡着不起或者在马路上遇到车祸的悲剧,以至于我过马路一直很谨慎,东张西望,更不可能遇到红灯就直接过去的。身边的亲人比如爷爷奶奶辈都长寿健康,爷爷在我大一时去世,外公在我工作第一年去世,都在八十多岁时悄然离世,如今外婆和奶奶年近九旬,身体没有太大的毛病,还是因为心态好,我觉得她们比我乐观,那我还想那么多噶啥?
6.作者语录:
从小就喜欢花。“文革”时我童年在宁波龙山乡下小住两年。一开春,满山的野花怒放,有紫堇、黄堇,也有野水仙,满鼻子只有甜香。上周买了束紫罗兰,已谢,干花瓣落满了桌面。余香还在,就多留几天。家里数我买花最多。妻子对花粉过敏,我只能挑花买。时间久了,妻子看我买回的花,知道我是假借名义。
我的感悟:
说到宁波,我小学时暑假在宁波待过一段时间。只觉得宁波靠海,海鲜很多,价格也便宜,只是自己吃不太惯。
我小时候对于花花草草都还挺喜欢,但是没有去记这些名字,也没有做标本留念,现在想想老家的很多野花野草都没有了,怪可惜的。
以后从未再去宁波,海边长大的人和内陆完全不一样,更加爽朗开放,自己以前收敛的性格硬是现在逼着自己外向和开朗,这就是骨子里内向而外在阳光的我。
7.作者语录:
前些年他患了抑郁症,在沉沉黑夜中煎熬,所幸走出了黑暗隧道。他的疗法显然非常规:体验各种App。他告诉我,这十年间,他疯狂地刷过上百万个App。
我们年幼时被剥夺了音乐,今天不少孩子被迫练琴又很痛苦,老天不公道。
我的感悟: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自我救赎,我前些年由于精神压力大差点得抑郁和焦虑症,是大一偶然机会爱上了音乐,烦躁时听歌,伤感时放声歌唱,自己就逐渐释然许多,现在音乐永远陪伴我身边,只要好听的歌曲我都喜欢。
但是唯一遗憾的是我没有学乐器,如果学个吉他或者钢琴(不过我父母那时候肯定舍不得花钱学钢琴,太贵啦),我现在什么样子,我都不敢想?会靠音乐吃饭么,好像也没什么天赋,忽然想起周深,一位阳光男孩拥有女性般细腻的声线,还独特,他就是独一无二的那颗星星,以前的他因为自己的嗓音而自卑,现在是因此而骄傲!
8.作者语录:
几天前,我问何流,中国同学现在打工吗?他说,几乎无人去中餐馆了,本科生靠的是爹妈财力。去餐馆打工,厨房洗碗,辛苦且工时长,赚得又少,现在的留学生看不上。真想勤工俭学,赚点外快,机会有的是。
我的感悟:
以前都说出国留学的孩子打打工对自身发展很好,毕竟自己以后工作挣钱后才知道珍贵。
去餐馆端盘子做服务员也是一门艺术,在中国不同档次的餐馆就餐,服务员的质量也参差不齐,之前一段时间出差顺便在借口小店吃饭,由于人爆满,饭店服务员催促我们快点吃完走人,我在想我吃饭已经很慢了,又不是边吃边聊天,于是后来还是少吃土豆丝,因为我吃土豆丝喜欢咀嚼不然总感觉嚼不烂。
所以自己体脂率匀称不胖,也有可能是喜欢细嚼慢咽好吸收吧。
9.作者语录:
有一对英国老夫妇,礼拜五晚餐必到,同一张餐桌,点同样的菜和甜品。生活恒定如常,是英国人的理想国。那天,还是我照应他们。餐后,老先生加了杯爱尔兰咖啡,除了奶油,还得加进威士忌或朗姆烈酒。
他一边自己擦,一边开玩笑安慰我说,西服正要送干洗,时机完美。老太太见我窘迫,连说没事。结完账,我要送送他们。老先生从皮夹里抽出一张5英镑,塞我手里,轻声说:“Keep it,keep it !”而后挽着太太,出旋转门。
我的感悟:
这样的爱情值得羡慕,白头偕老,吃自己喜欢吃的而从不感觉腻味,因为有长久的爱和陪伴。
这位老先生果然把英国人绅士风度展现无疑,他们注意细节,更加包容,能够替别人化解难堪,有时候感动别人不需要言语,一个行动就会让你心怀感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