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辞职(52):报恩之路五千里
马可
1
马可是起过一个愿的。
立下愿终究是要还的。马可的愿,从他到广东书院去学习的时候立的,他从泊明老师的身上受益,他是一名义工,也立愿在第二年,无论如何,不拒千里之遥,再回到广东,来做一回义工。
回到山东,来了F城,工作便大忙了起来。
在寺院当中,每天在打清脆的打板声中醒来。止语,静心,许多心里想做但一直没有做的事,都如过电影般重现出来。
当然,马可没有想到自己的那个愿望。但是,他遇到了昔日的老师泊明老师。
在行将结束这一期在寺院学习的时候,泊明老师来了,还约了自如院长。
与泊明老师来的,是大名鼎鼎的麦总。
2
泊明老师是看了精进180的课程回顾片之后前来找马可的。
马可看到老师,又想到了那个手把手教自己,又想到了那个每逢向她鞠躬,她都转身对着夫子的泊明老师。
佛门净地,止语在前,不便多说,但内心的感动,是有的。
只是多了一份注视,只是在注视的目光中,倾注了感激与感恩。
会面是大殿东侧的阅读室举行的。
几个人,围坐在宽宽平平的案几前。轻而有力地交谈。
泊明老师拿出一本画册,这本画册,是麦总公司的。因为公司力行传统文化有些年头了,需要回顾一下。
他们做了画册,知道马可曾经做过编辑,也当过记者,可能会有一些建议吧。
他们这才利用在寺院的宝贵时间来找马可。
马可心里只有泊明老师。
对于画册的内容,看得并没有特别仔细。
见到了泊明老师,就心生惭愧。这么多年的学习,没有做到细致,也没有做到用心。虽然一直跟着自如院长,但是院长身上的长处,都没有学来。
马可觉得自己成长就是太慢。想要成长快,首先要常怀感恩,带着感恩,才能快速蝶变。
马可想到了自己立下的愿,去广东做义工。
3
机会就是这一次创造的。
除了看那本画册,马可还接到一个邀请,去广东拍一个专题片。
麦总在旁边说话了。
她年龄要比在场所有人都大,但是她的表情永远那么可爱动人。
她短发,每次说话,先用手理理头发,之后会边想边说。
她不看你,眼睛向前看着,眼珠有些微转,之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以前不熟,马可有些不适。
后来久了,才知道麦总在广东说当地的话居多,要把土语转换成普通话,她是需要费一些力气的。
麦总的故事,在书院系统是很出名的。
先说一次学习。
麦总参加一次书院系统中华好老师的学习。学习回来,书院的豆豆老师惊叹得不得了。
她回到书院,做了一个小型的分享会。
豆豆先说学习的妙用,学习的收获。讲得很兴奋。
一个平时不怎么惊叹的人,惊叹起来,总是很吸引人。
在分享会上,她还分享了两个感人的细节。这两个细节,是用爱心写成的。
豆豆老师先分享了书院里一位义工的例子。
因为书院系统要在大连创立小学,需要钱。在课程中,有一个号召,让大家献一份爱心。
F城一位书院的义工,她是开超市的,开了两三家连锁店。
平时她就那么笑容满面地去书院送物资。无论用多用少,书院开课需要的物资,她都开车送过来。大多数的时候,从她家超市购买的东西,连她来书院送的油费都不够。但他从来没有说什么。总是那么欢喜,总是那么笑笑地来,笑笑地走。
以为她是个商人。实则在她身上,只看到她是一个好人。
就是这位义工,听到这一号召之后,二话不说,走上前去,捐了10万元。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用行动表示。
她平时生活挺节俭。但是到了紧要关头,毫不含糊的。
4
豆豆重点讲了麦总的故事。
在大家准备捐款的时候,麦总上台说了一句话。大家捐,你们捐多少,我就捐多少。
听到这句话,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
要知道,在场的企业家也不少,而在三百多人面前,说出这样一句话,那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麦总说,不食言,你们299人捐多少,我一人就捐多少。
结果,除麦总外,现场捐款300万。麦总说,我认了,我捐300万。
不久。钱真的到账了。
这就是麦总。
一个人的传奇,并不只靠那些所谓的风流韵事,更多的时候,人们关注到人物,是因为你的发心与使命。
舍出了自己,才被大家所牢记。
麦总是这样的,泊明老师,也是这样的。
马可希望有机会重回广东,重新回到自己发过愿的地方。
终于,有机会了。
5
企业家们在西安的寺院禅修完毕,要返程时,泊明老师带着麦总来了。
与麦总刚一见面,就感到她身上那种大姐的亲切。
虽然她的眼神有些飘,像个孩子一样到处看,但是你能够时时感受到她的心在你的身上。
这就足够了,目之所及,不若心之所属。
用心做事的人,才能够把事做成,做成了事情之后,会让自己的心更大。
麦总是管理实操者,她的弟弟才是企业的一把手。
作为广东有名的餐饮企业的领创者,麦总和她的弟弟,以菜品和质量取胜。在八项规定袭击之下,众多餐饮企业举步维艰,但是她们以一贯的品质和口碑迅速转型,由政府和公务接待,投入到了服务企业,服务个人这个领域当中。
麦总的企业成功了。
麦总希望做出一个企业的宣传片,像这次企业禅修的片子一样感人,一样用心。
企业家,提出的要求,是明确的,是有标准的。
这样的交流才是最为有效的沟通。
马可喜欢这种方式,马可更希望到广东去一趟,因为那里有自己的一个诺言在等着。
这一次,机会来了。
6
马可定下了时间。
时间兼顾了两点,一是去给麦总拍片子,一是去服务曾经许诺过的广东书院。
烟花三月下扬州。
不是三月,时近盛夏。就是在那样的季节,马可带着团队出发了。
向着广东,向着豁达的麦总,向着久违的广东。
当飞机安安稳到达广州白云机场后,天色已黑。
感受一下夏日的广东。有些热,空气中湿湿的,有种让人说不出的味道。
此去经年,在上一次来广东时,初春,北方冷得很,这里暖如春。
两个省份,两个季节。感受到了广东的怡人。
换了一个季节,再来广东,这里的氛围有了变化。开始有一些让人觉得闷热难当。
还好,无论是在机场,还是在车里,亦或是到了广东中山,每到一个地方,空调都很好。
广东走在经济的前列,广东人也会享受自然而然的生活。
这次来到广东,吃到了早茶。这里的人,早餐不叫吃,而是称为“叹”。广东人,“叹早茶”那是一道景。
不是时间大把的有,而是来到麦总这里拍摄,麦总做的就是餐饮生意。
一万八千平米,每天千人就餐,周六周日大厅还要排队。这在山东,在F城,是很少见的。
早晨来拍摄,从八点来钟,便陆续有人来到酒店,有一个人的,有三三两两的,也有一家老小都来的。
店里的敏惠是个很精灵的小姑娘。她眼睛小,而且爱笑,一笑就没了眼,只留下两个弯弯的月牙。
全程的采访和拍摄,都是她陪同完成的。十九个部门的拍摄,她只用半个小时就完成了协调。那种效率,只能让我们张嘴称叹。
马可拍专题片已经有一些年头了。
拍摄其实并不复杂,但是沟通成为最昂贵的成本。人财物的调动,那叫一个麻烦。
在麦总的酒店,各个部门工作时间不一样,什么时候拍什么部门,摊开分镜头脚本,涉及到的地方居然有十九个之多。
马可一看,头就大了。
但是把拍摄要求给敏惠一说,她就笑了:没事,我来调协。
只用半个小时,人联系好了,时间也落实了,拍摄可以进行了。
唉,这就是广东速度,这就是麦总的海港速度。
拍摄顺利进行,每天早晨都有早茶可吃,变着花样儿地吃,二百二十多个品种,你就挑吧。
马可很享受那种忙时拼了命,闲时赛神仙的广东特色。
每次早餐,敏惠都陪着我们。
看着来来往往的店里顾客,她说,酒店开了这么多年,许多人已经对这里很有感情了。
酒店叫海港,顾客把海港当成了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有不少家庭,都是固定时间到来,坐到固定位置上。
早茶,同中山的一道风景,而海港已经把不少家庭的习惯,定格到了固定的位置上。
7
在中山的日子,是惬意的时光。
在惬意之中,马可没有忘了此行的另一个目的。
拍完之后,正好赶上广东书院的大型企业课。
泊明老师主讲,一家大企业进行骨干培训。
在全国书院系统当中,广东书院起步较早,但是一直没有一个适合的宣传片。这一次,马可要以自己的专业,来这里老老实实当一次义工。
拍完海港之后。
告别麦总,告别敏惠还有我们品尝了无数美食的海港城。马可他们搬师到了广东书院。
马不停蹄开始工作。
课程,力行,教室,餐厅。
从主讲老师到大爱义工,从清晨日出到书院航拍。
能用的都用上,该拍的都拍完。
曾经在这里收到的爱,变成一份份工作的激情与动力。
课程结束时,放了两部影片。
从广东回来后,又给书院剪成一部专题片。
马可发现,把广东书院的片子与自己所在书院的片子比起来,广东的占了上风。
只有超越了自我,才算找到了初心。
马可在广东风风火火呆了差不多一个星期。
再次回来,吹吹东的风,享受着北方的初夏。清爽了许多,也舒服了许多。
毕竟,回家了。
回家,是人生最美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