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遭遗弃,君魂归何处
——浅析陇塬民居文化之尴尬局势
国人爱家,爱建造自己心中最完美的家园,耗费个人的大半辈子时间和心血,花费心思,去创造一个休养生息的庄园梦。也是为家族兴旺,家业繁盛,代代出人才而一辈接一辈为之奋斗。所以一处家园,是此家族发迹之本。
推陈出新,不断创建,搬迁他处,一心要在一个地杰人灵的地方生活,是没有错的。
然而先祖精心挑选山川秀美之处,省吃俭用,多年筹建的庄园,很可能是他们一代人,他们这一处村落,他们这个家族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民居,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居住环境,交通条件,人文积淀,都凝聚着家族文化之精髓,且在此生活修养数百年,亦是老宅,是家族精神承载体,若弃之,毁之,是不是没了孝文化的根基,是不是缺少信仰圣地之悲哀。
即使我们要建造新家园,老宅是不是可以留用,修缮后,作为祠堂一类的存住家族精神最好载体。以教化后人不忘初心,继续努力工作,生活,来报答先祖之厚恩。
老宅之材料式样,民居文化,皆可以再利用,再重新组合。庆阳市本园民居就是如此。然大部分人家,毁弃老宅,都以建筑垃圾对待,倾倒在村子附近山沟,污染居民环境。
先祖自制的物件,购买的本土家具,盆盆罐罐等,都是本土民居文化的载体,后人可作为留念,古物,陈设于新居,更能彰显家族文化的厚重感。不可打碎,遗弃,视为无用之废物。
既然生于此,新家园建造,理应继承创新本土民居文化,不可以“拿来主义”为荣耀。没有本土文化元素,无家族文化之精髓,立于本土的民居,不伦不类,是不能融入本土文化的。
近十多年,我对本土民居文化进行了细致考察,也与陕北民居文化,山西民居文化,甘南民居文化做了对比,我们陇东民居文化最使人尴尬。目前,大部分老宅残留无几,家族中有祠堂的,亦寥寥无几。致使家族人心惶惶者不少,后人孝顺者也有减少局势。家族文化交流学习,家族团结互助等,也在退化。
中华民族,皆为炎黄子孙,我们同根同源,守护老宅文化,高效合理运用好老宅文化,是我们民族文明不断兴旺繁荣的根本。
我所见所闻,是有很大缺失的,但乡村民居文化继承发展的问题,是不可忽视,也要尽早研究保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