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科学文明的进步,AI智能化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
AI人工智能(英语: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亦称智械、机器智能,指由人制造出来的可以表现出智能的机器。通常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普通计算机程序来呈现人类智能的技术。该词也指出研究这样的智能系统是否能够实现,以及如何实现。人工智能于一般教材中的定义领域是“智能主体(intelligent agent)的研究与设计”,智能主体指一个可以观察周遭环境并作出行动以达致目标的系统。约翰·麦卡锡于1955年的定义是“制造智能机器的科学与工程”。安德里亚斯·卡普兰(Andreas Kaplan)和迈克尔·海恩莱因(Michael Haenlein)将人工智能定义为“系统正确解释外部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学习,并利用这些知识通过灵活适应实现特定目标和任务的能力”。人工智能的研究是高度技术性和专业的,各分支领域都是深入且各不相通的,因而涉及范围极广。
2017年12月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2024年3月2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首个关于人工智能的全球决议。
其实AI应该早些年就问世的,比如电脑、中国象棋(人机对战)、电脑应用软件、门路、集成电路、厚膜电路、手机卡、数控机床等等,我认为都是AI的范畴。
现在的AI的使用范围更广,AI在悄无声息的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语音智能电视、扫二维码识别收付款、刷脸支付、刷脸门禁、网购平台的人机对话、绘画、文章智能助手、视频配音、AI数字人。
我想说的是,智能化的“智能”其实正如它的命名“人工智能”一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怎么说它都是“人工”,人工智能其实就是人工智能开发者的思维的延伸或扩展。
人工智能化后,它能机械的履行职责,可与说是“忠于职守,铁面无私”。前两天我写的“人生可乐,毕生可乐”,我分别用了全拼标注。可智能识别文字和机器人都读成“le”了,意思当预言环境变化的多音字,它就无法像人那样随语境变化而变化读音。
特别是诗、词、对的读音准确,情感、语气的表达,至少目前AI有的爱莫能助(也许随时间的推移,会有所好转)。
人工智能,永远都有人工的痕迹;人工智能永远都会“滞后”人脑,这应是不争的事实。人工智能是就人脑的反映,也是就不折不扣的人类的“赝品”。那天我与人工智能平台对话,它回答“我不明白你说的什么意思”……
我说这些不是否定人工智能,它的确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仅仅是提醒自己,也不要完全迷信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