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慧智文化学习《道德经》第九讲

慧智文化学习《道德经》第九讲

作者: 特色传播经典 | 来源:发表于2018-12-25 15:10 被阅读49次

    主讲:窦树山老师

    慧智文化学习《道德经》第九讲

        慧智文化学习《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学习这一章,我们需要提前说明几个问题,第一个内容就是对这一章,从古到今多有批评,为什么是这样?原因有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历来的批评者其实是在当时社会上也是比较有影响力的人,也可以说是好多属于文化大家,但是他们有一个问题存在,就是他们从文化的这个角度去品评的,没有从“道”这个角度去理解《道德经》的第三章,没有理解老子“道”的精神,这就不是一个层次,所以这种批评是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因为没有批到点儿上,可以说以不懂来批评老子的这个“道”,所以很多的批评应该是不成立的。

    慧智文化学习《道德经》第九讲

          第二个问题,就是要看当时的背景。当时的背景是这样的,就是春秋这个时期,各个地方的政权,当时各个诸侯国的背景,国与国之间那种纷争,战争连绵不断。那么民间呢,也是很多巧取豪夺,以私利来争夺,那个时候就是强者,无论是哪个方面的强者,就能够生存,就能够生存得好,而弱者就要受气,所谓的很多地方叫民不聊生。

          那么在这种背景下,作为老子来讲,他是那个时代的人,所以他有很多的言论,也就是说一个是从“道”的角度,一个是从当时社会现状那个角度来说的,所以这样结合起来,就与当时的一些理论,和后来很多人的这个想法不能是一致的。

        那么我们在这,首先要说的就是我们要历史的,以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个观点,把学习《道德经》,把老子的精神应该拿到那个时代去,应该把学习推到那个时代去理解,这样才可能理解《道德经》的真正含义。尤其第三章的说法才能够接受,而且对我们现在也是一个借鉴。我们如果知道这一点,第一句就容易明白了,“不尚贤,使民不争”,这个“尚”,就是看重的意思,而这个“贤”是指有才能的人,在现代汉语当中还有这样的解释,就是有才能的人。

    慧智文化学习《道德经》第九讲

          老子之所以说了这个内容,我想就是同刚才讲的这个背景有关系了,那么现在我们又一个问题出现了,那我们说“不尚贤”,我们现在提倡很多的学习对象,学习的榜样,建国之后我们就有一个很伟大的榜样,就是雷锋,现在各行各业都有很多精英,国家是推崇的,是让大家去学习的,这“尚贤”是不是跟老子这个正好相反的?不是!

        老子这儿的“贤”是指的是才能的人,我们现在提倡的这些个人,是有“才”而且是有“德”的人,老子却是批评的也是这种只有才而无德的人,也正契合那个时代,有能耐就行,而我们现在不光是有技术、有某些方面的专长,还要有“德”,这是社会主义的一个价值观,其实这也是中国从古到今提倡的那种君子,与那种得道之人的大道的精神,其实是相一致的,这个并不相背。

        那我们现在培养孩子也要注意培养这个方向,不能说光考上某个好大学就行了,而应该让他学会做人,真的要有正确的人才观,让孩子们知恩图报,大一点说要真的抱效国家,而不只是个人的私利,那些个贪官落马,其实是往往是在做人上失败了,就自己的才能来讲,应该都没有问题,为什么他们落马了?这还不值得思考吗?

            所以我们从人才观的角度,在现在更应该来学习,来深入老子所提倡的这种精神,如果不这样的话,那我们真的要走向反面。

          现在我们还有一点儿就是,这里老子恰恰不是愚民的那种思想,他不是!那么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就是我们社会高度文明的时候,真的我们也出现了多少、多少让人不满意的乱象。假货、唯利是图的、形形色色的问题都出现了,为什么?德不够。

        鸡蛋都能够做出来——假的,卖的奶制品没有奶——调和的,能说他没才能吗?有!但是没有德,所以这些我们都要去思考,我们在这个时候更应该去体会,老子所提倡的这样一种精神。

       

    慧智文化学习《道德经》第九讲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这应该读“xiàn”,我们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更应该能够想到我们现在可欲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其实百姓的精神有很多被污染了,那么我们学这章正好是要怎么样?返璞归真! 

        所以,老子讲“圣人之治”,这个“圣人”还不是儒家的那个“圣人”,还是他提倡的有大道情怀的精神,那种圣人,“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里边也不要误解,“虚其心”,还要注意“虚其心”的意思,就是净化的意思,净化人的人心,“实其腹”就让人们吃饱喝足,“弱其志”又有人批评的,消弱人民的欲求,其实这种欲求是含有私利的欲求,不是说不求上进,但是后面就说明了“强其骨”,让人们强壮,让人们能够干活,那个时候就是这个农耕时代,那也是一种本事,还是强调这个问题。

          所以读老子的这一章,不要狭隘地去想,“常使民无知无欲”,“无知无欲”还是指的那个“知”,还是指的个人的私利的心,指的是那个,也不是好人的,像我们平常白话说的那种大的、那种仁义道德的心,不是。

        所以呢,要“为无为”,以无为的原则去处理一切,不要带有很强的私利,那么就“无不知”,在那种背景下我们要体会到老子的良苦用心。

          我们理解这一章的时候,一定要回归到老子的那个“道”的思想和背景去,让自己的内心,回到那里静下来去思考,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强大、真正的长久、真正的保持一个人的、乃至一个民族的、一个国家的那种活力。

    微信咨询:1513277755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慧智文化学习《道德经》第九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yf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