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山水游记《首阳山行》

山水游记《首阳山行》

作者: 王wz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5-17 10:22 被阅读0次

    山水游记《首阳山行》

                      首阳山行

                            作者:王子

          思绪如同野草生长、蔓延和荣枯,没有起点更无所谓终点。
          暮秋时节,北方的秋天繁华落尽。树木挺立着不屈的脊梁直刺苍穹。山脚下到处残存着零落的叶片,炊烟在乡村上空冉冉升腾。暮秋的傍晚、寂寥的村落、树木突兀的枝杈,是构成定西渭源这个荒凉贫瘠小城的全部写照。平凡的事物中往往孕育着不平凡的过去。谁也不曾想到的是,这样一个荒凉而贫瘠的小城却是曾经远古王国的遗址和古人高洁品格的缩影。
          带着对历史的好奇、对先哲的无比虔诚,我登上了这座山,去感受它的博大深沉,欣赏它的雄峻壮美。遥远的首阳山幻化成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山顶和缓平坦,烟树素淡,悄无声息。在首阳山顶,让人感到无比凄凉。纵目远眺,可以看到绵延不断的渭水缓缓东流。向西望去,可以看见鸟鼠山齿形的轮廓在暮色中神秘隐现。我在山顶极力搜寻着三千年前古人的遗迹。山弯的正中为伯夷、叔齐的墓冢,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下,幽静肃穆,一种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墓前石碑上有左宗棠篆书的“百世之师”和“有商逸民伯夷叔齐之墓”的碑文。

          当然,全国的首阳山尚有多处,也有伯夷叔齐墓。难道是史书的误撰吗?太史公下笔的可靠已经在考古人员的铁铲下多次得到印证。所以,我更加相信“箕山之阴,颖水之阳”,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诞生在定西渭源。在如今这个充满欲望与混乱的年代,不知人们为何只玩味古书所记录的字句而不去相信文学的真实,断定它过分传说而不予置信,却忽略了一个关于中国古人怎样活着的观点。
          《史记·伯夷列传》记载了商周时期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谪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兮!”遂饿死于首阳山。

          纣王无道,人人得而诛之,然而伯夷、叔齐作为纣的臣子却无法接受诸侯弑君的暴行,宁可隐居于首阳山采薇(今天所说的厥菜)充饥,也不愿委身仕周,最终因不食周粟而饿死于首阳山巅。这种忠君的高风亮节后来被信、义、洁、耻、殉等林立的文化所簇拥,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森林,使中国人长久自尊而有力的活着。

          是啊!没有今天,无所谓古代。
          我站在山顶独自望着,心中鼓荡着充实的心情。昔日因壮举而得名的处处地点都安在,二位先哲吃过的营养贫乏的薇菜安在,大地依然如故!圣人远去的背影宛如厚实的黄土层下压埋着的化石,已被定格于历史的版图,只有不朽的精神穿过悠悠的时间,荡荡的空间,汇聚于首阳之山,如清风明月、落崖惊风一般守卫着现代人们最后的精神家园。我仿佛看见杂草丛中夹杂着零星的薇菜,当年先哲们槁项黄馘、衣衫褴褛着或高歌或低吟向我走来,有一种愤怒的呼声潮水般袭过,我有种被驱逐的危险。也许在我的身上浸透着太多的现代气息,流淌着媚俗、软弱和残忍的血液,充斥着更多的侵略气味,以至于玷污了古代人们圣洁的领地。
          历史将我带进一个至善至美的境界,让我有种醍醐灌顶、如沐春风的畅快,使我的俗情为之一扫,精神为之一振。登上首阳山,似乎是对精神的一次洗礼。暮色已浓的山野将要隐藏进黑夜的静谧中,四周的树木、丘壑的轮廓渐渐模糊,只有思想持久地存活于我的大脑并愈加清晰。走下山的时候,才突然发现不是我们被秋天迷失了,而是我们在秋天里走得太远,太深……

    山水游记《首阳山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山水游记《首阳山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czv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