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月瓶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时期流行于西夏的陶制马挂瓶,左右双系,用以挂于马鞍之侧,极具民族特色。明代以青花为装饰,结合抱月瓶本身共同风格,将颜色与器形完美融于一体,使其开展成为陈设用的艺术品。抱月瓶以永宣时期最负盛名,其间蒜头口抱月瓶于康熙、雍正两朝多有拷贝。乾隆皇帝更是喜欢有加,因而抱月瓶成为清代乾隆一朝重要的陈设瓷器之一,外形与把戏也随着御窑厂不断创新而变化多样,奇光异彩。
胎釉细润,精巧端庄。颈两边置对称夔龙耳,小巧特别。瓶身扁平,形若满月。全器以青花绘就,口沿外部绘满意云头纹一周,颈部则绘蝙蝠作饰。腹部双面开光,一面绘春耕图之“耕”,图中农民赶牛耕地;另一面则绘“耙耨”,农民站立木耙上以牛拖行,以打碎泥块。双面布景相同,皆是双桐树下,阡陌相交,不远处农舍隐现,所绘人物面貌表情及衣褶生动。其他边饰为青花绘团寿缠枝花卉纹,发色艳丽翠亮,运笔流畅,繁而不乱,与莹白润泽的釉面彼此衬托,别有一番神韵。
清朝乾隆官窑抱月瓶周日(10日)在法国拍卖,以410万欧元(约3096万人民币)拍出,远高于拍卖前估量的60万至80万欧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