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二姐夫人缘特别好,以前去姐姐家如果晚了,姐夫一定会骑摩托车把我送到车站,然后帮我把票买好,安顿我注意安全,到家打电话。家里大小事,他都会热心地张罗。姐姐的同学装修房子,拜托姐夫帮忙,姐夫热心地忙里忙外,从不抱怨。姐夫家里的亲戚朋友们也很乐于找姐夫帮忙,在他那里很难听到不这个词。
昨天和姐姐一起吃饭,正吃着,姐夫接了一个电话,姐姐立刻冒火得不要不要的,原因是姐夫家亲戚从山东回来,让姐夫第二天接站送回家。姐夫第二天原本要上班,但没有拒绝,一个劲的说好。姐姐生气在于他们明明可以打车回家,且很方便,为什么要麻烦我们,姐夫持的观点是都是亲戚,人家打电话了,不好意思说不接。好吧,两人开始唇枪舌剑,好像谁说的都有道理,终究是两种家庭教养文化的博弈,在姐夫哪里没有他的界限,他永远不会向别人表达出来他的需求,因为他觉得如果说不了,就是自己不够好。
恰恰相反,爸爸妈妈从小教养我们少麻烦别人,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而且一定要自己有本事,没钱没本事的时候尽量少去别人家,让别人笑话......在懵懵懂懂的年纪记住了爸爸的这些话,认为麻烦别人是件不好的事。今天我再回看爸爸的教导,这些话的背后蕴藏着爸爸人生阅历中的人情冷暖,对世事世故的体验,表达了爸爸的自尊要强,以及这份自尊背后被伤害的感受,还有爸爸寄予的对我们的希望和期待。家里姐妹四人,我们确实很少麻烦彼此,妈妈在世时,因为表哥家各种事总劳烦妈妈,我们还颇有微词,给妈妈说,这是我们的妈妈,我们平日都报喜不报忧,省得惹父母费心,你凭什么让我的妈妈替你们家的事操心......每次我们愤愤不平的时候,妈妈总是说,你二哥一个人要拉扯两个孩子不容易,家里媳妇也有病,我们能帮忙的时候就给搭把手......其实,妈妈很乐意帮家里的亲戚,让她很有种成就感,现在想想,其实那也是妈妈的需要,我们没啥事可以让妈妈劳神的,妈妈觉得我们不需要她,她想让我们时时陪伴她,我们做不到,倒是二哥时不时因为家里的事来找妈妈聊天,拿主意什么的,大大的满足了妈妈的存在感。
两种意识,没有好坏,都是我们的爸爸妈妈在他们的人生经历中认为对的信念通过教导让我们传承了下来。持着这个信念让我们行走在江湖才发现有时候这个并不是真相,真相是我们想让别人怎么看我们,想成为别人眼中的什么样子。如果别人眼中的那个好是你不想要的,完全可以拒绝,我就是这样,凭什么让你说三道四的,老子不吃你那一套......再或者,我们不愿意麻烦别人背后其实是深深的匮乏感,不愿意让自己承受亏欠别人的感觉,其实麻烦一下也无妨,也许就有人像妈妈那样,喜欢被别人麻烦。
说说麻烦别人这件事所以,是否麻烦别人这个事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麻烦别人或被别人麻烦时候你的状态,是开心的,快乐的,还是抱怨的,厌烦的,让自己由心而发,喜悦自在地去麻烦或被麻烦,并在其中受到滋养和爱的回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