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要讲的是处理故事结尾的第三个方式。
反向让故事具有普遍感染力。我们前面学了逆转,逆转发生在故事的结尾,也就是和的地方。
故事的起与承,生成故事的基本逻辑,故事的转就是顺着这一逻辑生成一个具体的问题。
对问题的解决,出乎意料,就构成了逆转。
如果故事的转,并非顺着故事逻辑生成问题,而是从转这里开始就逆逻辑生成问题。
那么,我们将之命名为反向。
从这个意义上说,反向就是故事的逆转提前,就是更大的逆转。
举个例子,比如电影《美丽人生》。
这个故事前半部分讲主人公犹太人圭多,历经许多啼笑皆非的周折,终于取到美丽的多亚并。生下儿子约书亚,好景不长。几年后,法西斯政权下,圭多和约书亚都被强行关进集中营。
观众看到这里,会下意识的想,这又是一部关于集中营的影片,这类题材的影片无一不是悲惨的。
那么,按照常规,接下来我们必然看到这对父子如何经历集中营悲惨的生活。
编剧偏要反其道行之。进入集中营后,主人公归多告诉儿子约书亚,我们正在玩一个大型游戏,每完成相应任务都有奖励分数,集齐1000分会兑换约束亚最喜爱的礼物坦克。
故事里,主人公归多将苦难说成是游戏,故事在中间段,在转的地方反故事逻辑而动。
从这里开始,圭多一人独揽所有苦难,直至以身赴死,却让儿子约书亚一直以为自己生活在游戏中。
影片结尾,约书亚见到盟军坦克驶到眼前,还以为是自己得到的奖励。
必须说明,将纳粹集中营的生活讲述成一个游戏,这种创作思路值得商榷。但美丽人生所具有的普遍的感染力。正是因为在结构上发力逆转提前,并在故事内部尽量做到了自圆其说,
这值得故事创作者好好学习。
把握故事结构,懂得故事结尾的诸多方式之后,再鉴赏各种故事,会跟以前完全不一样。
你会发现有些故事讲得精彩,但结构非常简单,比如电影《霸王别姬》,而另一些故事没有讲好,但其中包含着非常独特或者异常繁复的结构,比如《盗梦空间》。如果你能看到这个地步,就是很专业的眼光和态度了。
延伸讲一下。熟练把握结构以后,你可能会发现故事结构也如数学一般,存在着各种可能性。可以先行猜想它的存在,然后完成。
比如说推理小说,不管前面如何千变万化,不管一个案件,牵扯出多少名嫌疑人。
故事发展到最后,真凶只能是诸多嫌疑人中的一位,或者是诸多嫌疑人中的两位至多三位。
这已经过于复杂。还能不能例外呢?
比如说,真凶不是一个,也不止两三个,而是前述所有的嫌疑人呢?
当然,这在理论上必然存在,于是就有了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从结构上讲,真凶是所有嫌疑人这样的结尾处理方式,只能出现一次不可重复。伟大的推理女王,把握这唯一的机会,当然也写就了明天。
难道这不是他熟知故事结构以后,猜想到这一唯一的存在,然后抢得先机。
优秀的故事创作者,必须熟练的把握故事结构,熟悉讲述故事的种种门径,唯有熟悉方能有所突破。
如果能够发前人之未察,找出独特的甚至全新的故事结构和处理方式,这样的创作者是非常了不起的。
总结一下。
故事前半段的功能是吸引读者,后半段则是要征服读者。
征服读者,远比吸引读者困难。
怎样用故事结构征服读者,重点是怎样处理好结尾。
① 逆转,最有效处理结尾的方式。
②对转,让故事拥有不俗的质地。
③ 反向,让故事具有普遍感染力。
要点总结:
1. 故事的结尾处理有三种主要方式:逆转、对转和反向。
2. 逆转,是发生在故事结尾处的转变,是顺着故事的基本逻辑生成一个问题,并对其进行出人意料的解决。
3. 对转,则是故事中两个对称的逆转,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和趣味性。
4. 反向,是更大的逆转,从故事的中段开始就逆逻辑生成问题,让故事具有普遍感染力。
5. 熟练把握故事结构,对于创作者至关重要,因为这有助于他们发现新的故事结构和处理方式。
6. 优秀的故事创作者,不仅要熟悉各种故事结构,还要能够突破常规,创造出独特或全新的故事结构和处理方式。
7. 故事的前半段旨在吸引读者,而后半段则需要征服读者,其中处理好结尾尤为重要。
8. 逆转、对转和反向是处理好故事结尾的有效方式,它们可以让故事具有不俗的质地和普遍的感染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