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孔子被尊称为“圣人”,他一生的理想是在“礼崩乐坏”时期能重新恢复“周礼”。
而“周礼”的创始人姓姬名旦,他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他的封地在周,又被称为周公。
周公旦不仅是西周的开国元勋,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被后人尊称为“元圣”
1助哥哥武王伐商,建立周朝
周文王西伯昌共有十子,长子伯邑考去世得早,西伯昌立次子姬发为太子。同时,四子周公敬爱父母、忠厚仁慈,而且多才多艺,颇具军事和政治才干,也深受文王的喜爱。
文王在世时,姬发和周公就常跟随在他的左右,帮助处理国家大事,既锻炼了才干,又增长了不少见识。西伯昌死后,太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而周公旦则成为武王的得力助手。
此时,周公深得武王信任,他年纪轻轻已是周国辅相,地位仅次于辅政大臣姜子牙。两人成为武王的左膀右臂,共同辅佐武王。他们一起商讨灭掉商朝的大计,以完成西伯昌未完成的大业,建立一个强大的周国。
那时,商王帝辛,也就是历史上的商纣王,居功自傲、凶残暴虐,他的哥哥微子多次劝谏,帝辛不听,微子为避祸而逃离了商。叔父箕(jī)子也劝谏帝辛要励精图治,不要沉湎酒色,却被他囚禁了起来。
帝辛的残暴让商王朝上下人人自危,各种矛盾更加尖锐激烈。
当时商王朝的大将军飞廉率军远征东夷去了,朝歌城中兵力空虚。武王决意兴兵伐商。
周武王召开了御前会议,提出东征伐商的事。周公旦振臂高呼:“商王帝辛刚愎自用、奸佞(nìng)专权、贤臣出走、百姓怨声载道,我们出兵讨伐的好时期到了!” 于是,周朝群臣上下一心,开启了伐商战争。
周公懂得审时度势,洞察全局,还擅于用人,建议武王拜姜太公为元帅,让他专权征伐!
武王还决定亲自参加东征,出发前,朝中百官到东营为武王送行。武王请出太史,让他占卜凶吉。武王姬发本想得个吉兆,以鼓舞士气,不料得兆不祥,占卜结果是大凶。
文武百官大惊失色。这时,周公旦拂起衣袖,奋力把那些占卜用的龟壳、菩(pú)草从神案上一扫而下,并抬起右脚踏住龟壳,高声呼吁不要因为这等弄鬼的小技,妨碍东征大事!
周公旦的话正合武王心意,他奋然站起,赞许地点点头说“殷有重罪,不可不伐。”周公旦立即走出大营,站到高台上,下令大军出发东征!
不久,周武王、周公旦、南宫括指挥三路兵马,联合各地诸侯,兵围朝歌,一举灭掉殷商,建立周王朝。
周公有勇有谋、不拘小节,为周朝的一统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胸怀大志,全心全意辅佐武王,只愿为天下百姓建立和谐安宁的全新王国。
2.身为托孤大臣,平定叛乱,扩大疆域
周武王虽然推翻了殷王朝, 可并没有能消灭殷人的全部势力。在东方和南方, 有许多殷的属国,如奄(yǎn)、淮(huái )夷(yí)等,仍然与殷人一心,再加上殷王派驻在那里的许多军队,实力不弱。殷纣王的儿子武庚,在殷时旧都一带也还很有势力。
当时,周王朝的权威还没有树立起来,人心的向背还难以测定。周武王当时要想控制殷王朝原先所统治着的广大区域,困难重重。
武王日日为国事劳心劳力,终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武王召来周公旦说自己的儿子尚小,还不能担当大任,想把王位传给他。
周公涕泣不止,说如果由他称王,违背了“嫡长子”继承王位的制度,所以他怎么也不肯接受。
武王驾崩以后,太子诵继承王位,也就是周成王。成王当时才十多岁,面对国家初立,尚未稳固,内忧外患等接踵而来的形势,他难以招架。
于是,周公担当起了治国的重任,他事事亲力亲为,为了朝政呕心沥血。据说有一次,他正在洗头,忽然发生了紧急的事情,他来不及洗完,就得用手握住湿透的头发,赶去处理。有时候正吃着饭,就得放下筷子,接待客人,甚至一顿饭得打断好几回。
武王死时,排行老三的管叔鲜认为,按“兄终弟及”的老规矩,应该由自己当天子。没有想到武王把成王和天下托付给周公了,管叔鲜心中怨恨不已。
老五蔡叔度也对武王把自己封在蔡国,而牢骚满腹。两人在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的游说下,与他结盟叛变。
周公立即率领东征军攻打武庚,两军交战,各展虎威,结果杀了个平手,只留下满地尸体。
当天夜里周公旦重新进行了军事部署,他命前军后撤,后军变为前军。于是,周营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进行人员调动,使前敌部队全部换成了精锐之师。
黎明时分,当殷军还在熟睡中时,战鼓大作,周军已杀入殷军内部。武庚看到殷军节节败退,就指挥殷人往城中后撤,想固守城池,等待援兵。没料到撤退的命令一传出,殷人的队伍立刻乱了套!
周公旦率军一路势如破竹,杀死了武庚,也平定了其他小部落的叛乱。
周公东征的胜利,扩大和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随着国家的统一,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和农业技术得到广泛传播,各地区的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建立礼法制度,是儒学先驱
当时的周王朝取代殷商后,国家制度不完善,社会不稳定,民众随时会遭受战乱。为规范国家统治,周公制定了《周礼》。这是保证贵族阶层形成,并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最重要的制度,也是后世各种礼仪规范产生的基础。
例如,《周礼》制定了天官和地官官僚系统。其中大宰(即冢宰)既是天官之长,又是六官之首,掌管制定和颁行王国“六典”来辅佐天子治理各国,周公的职务就是大宰。
他还制定“八法” 来管理官府;用“八则” 来治理封地;以“八柄”辅佐天子驾驭群臣;以“八统” 辅佐天子管理臣民等。
而地官系统的主要职责是掌管土地和人民。周公制定的“礼”所包括的第二个方面就是礼仪制度,也就是各种政治、外交、宗教、军事等活动的仪式,用在丧葬、庆典、祭祀、嫁娶等场合之中。
周公制礼作乐,几乎对周人的一举一动都制定了详尽的规则,对违背这些规则的人也制定了严酷的惩罚措施,以此来维护社会秩序。
与此同时,周公还十分重视社会教化。他治民虽然用刑,但更注重教导,主张先教而后刑,认为对百姓应该经常进行训导、告诫、教诲,而不是一味地处罚。这正是他“敬德保民”的思想体现,也是我国儒家思想的雏形。
周成王按照周公旦的一系列制度执行下来,缓和了阶级矛盾,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出现了“成康之治”的繁荣盛世。
周公为了周王朝的事业,穷尽了毕生的心血。晚年时,他死于“丰”地,周成王用了最隆重的天子礼节把周公和文王、武王葬在了一起,表示周公的功劳大,完成了文王和武王的事业。
又因周公对文化有莫大的贡献,成王谥周公为“文”。为了表彰周公,成王还特许周公的封国——鲁国,可以使用祭周天子的礼节和音乐来祭祀周公。
孔子十分推崇周公,他曾感叹道:“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他连做梦都在怀念周公。孟子首称周公为“古圣人”,将周公与孔子并论,足见尊崇之甚。
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传统文化周礼更是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让中国成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