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一天,终于22:20到家了,80后了哟。
最近一直在整理厅店营业员的营销话术。这几天进入状态后,感觉每天出一套话术倒不难,但是很容易陷入一个怪圈:几天内都是一个话术,怎么就出不来一个有点“新意”的呢?就是那种听上去有个“拐角”,然后结尾有点小惊喜的。
目前为止整理了4个系列产品的15个场景话术,还有些零碎的记录,待整理中。从刚开始的找感觉,到现在的一天不弄个出来心里就缺点啥的“上瘾”,也慢慢悟出一个小窍门:销售中,话术是需要的,相当于基础模板,但更多的是积极心态——成功的营销,多数是需要迂回战术——不急于下判断,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坚持到最后成功。
批评性思考的重要部分在于,将思想中下意识的部分提升到有意识的级别,这是一门艺术。
所以,我现在会认为:好的营销话术是艺术。
整理话术,我最开始以为靠倾听+实战就可以慢慢搞定,例如从每天大量的营业员与各个用户之间的零碎的、整体的对话中拎出有价值的信息,编辑成对话场景,即可。但是,由于实战是每周末一次,更多是靠平时每天蹲厅的倾听,后来发现,光倾听是没法顺利捕捉有用话语并找出其对话间的合理性逻辑性的,倾听的同时必须主动思考。
按理,我们只要进入倾听状态,就会有思考。但是,往往是思而没思路,想却没想法,于是有时候很敏锐(捕捉到信息),有时候又一头雾水,这就是刚开始好些天我都出不来一个满意的话术的主要原因。而主动思考的倾听,就是要“将思想中下意识的部分提升到有意识的级别”。能有清晰的思路去辨析听到的内容,能有清晰的思路去索要更多信息,能有清晰的思路形成自己的观点,能有清晰的思路去验证自己的想法,能有清晰的思路与对方深入探讨。
在倾听、思考、实战的过程中,我慢慢会去这么做:
区分哪些是事实(数据类),哪些是观点(对数据的解释和推论),哪些是假设(自己没意识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