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805976/fc6c26d39349b16b.jpg)
愛新覺羅溥光
《师说观人术》
《论语·颜渊》有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在回答仲弓问“仁”时的答句,意思是:你自己不愿意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里的“己”,即自己。可是,“己”的字义来源,却有一段曲折的过程。历代汉字学者见仁见智。
从上面“己”字的几种字体演变过程看,“己”是一个高度抽象化的符号。
《说文》释为:“己,中宫也。象万物辟藏诎形也。己承戊,象人腹。”许慎的意思是:己,定位在中央。象万物因回避而藏敛在土中的弯弯曲曲的样子。己上承戊,象征人的腹部。许慎的这段话,从天干地支的角度进行解说。己为天干第六位,按照五行学说,戊、己为中央、为土,所以说中宫也。后人大都认为许慎的这一解说不靠谱。
李银在他的《系统汉语·字谱》里解释说,“‘己’象墙壁的砖缝之形,金文更是明显。这种砖缝的出现,意味着墙壁是由砖坯砌成的,而非穴居时代或木屋时代。”
《说文》收录的古文“己”,就很像一个抽象化的砖缝的形象。李银的新见应该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主流看法。
近代罗振玉谓“己”象“弋射之缴”(zhuó),郭沫若也认同罗振玉的说法,并指明“己”是“弋”(yì)之本字。“弋射之缴”是什么东西?应该是指弓箭上的丝绳。古代狩猎的箭,有些带了一根丝绳做尾巴,方便射中猎物后去收获。这类似于钓鱼时鱼钩上的鱼线。
近代叶玉森考释甲骨文,在《殷墟书契前编集释》里认为“己”“象纶索之形,取约束之谊。”“纶索之形”是什么?应该是指绳索缠绕的样子。
徐中舒在《甲骨文字典》中对这两种说法予以判断:“按叶说近是。郭谓己是弋之本字似无确据。”徐中舒肯定叶玉森的说法,不赞成罗振玉、郭沫若的解说
罗振玉、郭沫若亦或叶玉森,他们解说“己”字,都涉及一个共同的要素,即“己”与绳索有关。
清代的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里说,“己即纪之本字,古文象别絲之形,三横二纵,絲相别也。”朱的这个解说,很合“己”的字形。
“别絲之形”,是个什么东西?当代学者谷衍奎在他的《汉字源流字典》里,解释“己”字。
谷衍奎解释说,“己,象形字。甲骨文像来回交错穿插、把丝缕分别编结在一起以防其散乱所用的丝绳形,用以表示编结、系联、约束、识别之意。如今编织篱笆、竹帘及捆扎毛线仍用这种办法”。
我的生活中,见过篾匠编织箩筐时起手的做法。这里面应该也有“己”这个理念。
我的主张,也是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己”是“纪”的本字。“纲纪”的意思,最早应该来源于“己”,即编织时的“别絲之形”(朱骏声)或“丝绳形”(谷衍奎)。所以,董莲池在《说文部首形义新证》里的结论是,从甲骨文到小篆,“己”都象绳索缠绕之形,本义当与约束、束缚有关。而许慎解说的天干地支之“己”已经是假借用法了。
“己”当作“纲纪”来理解,“纲纪”是有约束义的,而最能约束自己的当然是自己,所以借用作第一人称的“己”。
当代学者黄约齐解说“己”为象人跪跽时身体之三折。这应该是从字形猜度“己”义的又一新说。我还是主张借用说。
“己”作为组字部件,现在所见,都是做形声字的声旁。如:
改:形声字,声旁为“己”,形旁为“攵(攴)”,意思是更换、变更。部首为“己”。
忌:形声字,声旁为“己”,形旁为“心”,意思是顾忌、忌惮。部首为“己”。
纪:会意兼形声字,声旁为“己”,兼表意义。纲纪的意思。部首为“纟”。
记:形声字,声旁为“己”,形旁为“讠”。记录的意思。部首为“讠”。
“己”为《说文》部首第518个。“己”在《汉字部首表》中为第52个部首。
在现代部首“己”之下,有两个附形部首“已”和“巳”。
“已”,《说文》中小篆的形体为“㠯”,后分化出“已”(已经、停止)和“以”(用、拿、把)。“已”不是《说文》部首。
“巳”,古字形是母腹中的胎儿的形象。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巳,似也。象子在包中形,包字从之。孺子为儿,襁褓为子,方生顺出为㐬,未生在腹为巳。”
后来本义消失,借用作地支第六位。
部件“巳”,在“包”字中表示未出生的胎儿。在其他的汉字中已经不含有意义,只是一个组字部件而已。如:
导:由“導”部件简化而来,“導”为形声字,声旁为“道”,形旁为“寸”。“寸”是“手”,用手引导。简化后,“巳”只是一个形体混同的组字部件;现代汉字“导”以“巳”为部首。
异:“异”本义是推举、任用。“異”是“异”的异体字,“異”的本义是分别、特殊。在字义的发展中,“异”的本义废弃,用来代替“異”字。因此,“异”假借为表“分别、特殊”。“异”字中的“巳”也只是一个形体混同的组字部件;现代汉字“异”以“巳”为部首。
巷:古字形的“巷”,中为“共”,左右两个“邑”。古义为“里中道”,今天的意思表示小街小巷。因此,“巷”中的“巳”也只是形体混同。现代汉字“巷”以“巳”为部首。
“巳”为《说文》部首第533个。《汉字部首表》中作为“己”的附形部首。
因为形体相近,《汉字部首表》把“已”、“巳”均作为附形部首归并在“己”部。
因为字形相近,导致了书写的差错。因此,很多人编口诀来识记。有的说:巳(sì)满已(yǐ)半己(jǐ)开口。也有的说:封口巳(sì)半封已(yǐ),完全开口是自己(jǐ)。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中,归在部首“己”(附形部首“已、巳”)下的汉字:“字表一”有“己、改、忌、已、巴、导、异、巷”等字,“字表二”有“巳”字。
连自己都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就不要强加于别人去干了,道理是这样,问题是不作为的现实生活里许多人就是这样官僚的。
尤其是父母对待子女,他们把自己没实现的愿望强加于孩子身上,其结果,鸭子嘴竟往鸟食罐里扎,结果,就是惨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