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作家罗根,史密斯说:
这个宇宙上的一件古怪事情是,虽然我们大家意见不一,我们大家却总是正确的。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好像人的天性就是这样,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否定意见会本能的抗拒。真正能够面对这些批评并坦然接受的虚怀若谷的人,身边并不多。
而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为了避免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被大家批评,被大家玩弄。总是扭扭捏捏,迟迟不肯发表自己真实的看法。我们害怕自己的弱点暴露在别人面前被攻击和嘲笑。但这种恐惧却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久而久之,别说批评,我们甚至连一丝丝轻微的否定也开始承受不起。培训的时候我们喜欢把自己埋在最不起眼的位置,大庭广众之下遇到提问的时候也是唯恐避之不及,真要是不幸被挑中了的话......好吧,说一个最稳妥的答案,然后深藏功与名。
不过,有些人面对批评会是截然不同的态度。
软件工程师们研发的第一代产品往往都不完善,充满了各种问题。你在安装软件的时候,肯定在评论里看到过各种各样的骂声,这个闪退,那个黑屏,各种不稳定。但是事实是没有几个软件会因为被骂而下架。反而你会发现软件的运行越来越稳定,功能却来越齐全,用户体验越来越完善。
互联网创业有这样一个概念,叫做“最小化可行产品”,它指的是可以使用最少资源,被最快制作出的来的,可执行基本功能的,能被用户使用的实验性产品。通常创业者都会尽快把这个“最小化可行产品”发布出去,然后根据用户使用它的反馈来进行优化。
很显然,用户的种种不满,批评,甚至谩骂都被他们收集了起来,用来帮助产品做进一步的优化升级。对他们而言,批评,只是另一种形式的信息而已,甚至有时候这些信息比赞美来的更珍贵。
没错,如果换种角度,抛开自己的情绪,我们会发现,批评本身很可能包含了有价值的内容,你甚至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帮助。所以,如果把批评看做一种“信息”而不是一种“评价”。批评我的人并不是在对我评头论足,而是在给我提供信息。那么结果会如何呢?
网络上那些主播们,大V们,微信大号们,他们并非天生招粉。相反的,在他们起步的时候,恐怕招黑还要更多一些。
网红大叔秋叶的书里提过一个“金钟罩法则”。
你既然想在网上做品牌,就要承受得了可能发生的一切,比如:被吐槽,被误解,甚至是诋毁,你不被成千上万个人鄙视过,怎么能练就百毒不侵?
但是,既然批评是一种信息,我们自然有权利选择是“接受”还是“接收”,某些言过其实的“信息”还是不必放在心上的。我们要做的,是要抛开情绪的干扰,正视这些批评里面的价值,而不是因为某一句原本很有帮助的话,因为逆了你的鳞,而暴跳如雷。
最后,请记得范爷那句名言:我挨得住多深的诋毁,就经得起多大的赞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