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
唐德宗贞年间,博陵县有一书生名曰崔护,天资纯良,才情俊逸,性子生来清高,旁人难于其交往,除了每天吟诗作画,也就只剩下游山玩水,乐以充闲。
常道:学而优则仕。仕途顺逆是古时衡量一个人这一辈子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指标,而科举便自隋唐起,如一道龙门,哽在这些读书人的咽喉。
所以,崔护也在一年清明时分进京赶考,不料名落孙山。心灰意冷的他实在看不下去灯红酒绿的长安城,遂前往南郊游玩散心,一路翠柳凌江,莺燕啁鸣。苦读诗书却不知春日已浓的崔护,忽而觉得心神清爽,脚步也不由得快了起来,一路行去,尽是肆意。
不知行了多久,崔护忽然觉得腿酸口渴,欲寻一人家稍作休息,也讨口水喝,寻花问柳间,便来到了一扇门前。门前墨渍未干的诗笺上写了一首“咏梅”五绝:素艳明寒雪,清香任晓风。可怜浑似我,零落此山中。
诗句一定是主人所书,崔护一定是这么想的,欲借梅花来感慨自己身世坎坷,萧瑟无奈。这更加勾起了崔护对这户人家的好奇,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人生才能衍出这般清寒瑟瑟的文字。
这时,门开。崔护抬目望去,少女的眼睛如这春水一般澈骨,而那脸颊与门外的桃花相映生辉。如果此前,一见钟情是人间最荒谬的事情,那么此刻提起这个词语,应是最为合理的。可世间事有时生硬,有时巧妙,这一见,巧就巧在俩人都一见如故。
姑娘请了崔护喝茶,而崔护心生爱意却苦不能言,他觉得自己如今落榜,只是一平常极致的书生,哪里配得上姑娘春风十里般的柔情,更何况姑娘所题之诗,泡茶之手法,院落之格调,都无不彰显出优雅独特的气质。
稍作休整以后,崔护便先行离去。此去一年,春花落尽,蝉翼为重,秋风徐徐,江雪铺梅。崔护忍着思念,饱读诗书,心里一定立下了誓言,定要在来年及进士。而姑娘,望着北面的长安,从春天变成了冬天,望着门前的桃树,心已早有所属。
来年,春及清明,崔护终于再次找到了这扇门,门前的桃树依旧生了桃花,而久久的叩门声却唤不来姑娘的芳颜与这桃花映红。感伤之余,崔护于门前题下了这首诗,便无奈离去。
谁知,那日姑娘不在家,只是同着爹爹出游罢了。回来时发现门上所题之诗,竟痛哭失声,觉得自己错过了这一生,错过了所有。每天茶饭不思,虚晃度日,身子终于被悔恨和思念拖垮了下来。
隔了几日,崔护再次经过此地,却见一老汉坐在门前,痛哭流涕,询问才知道竟是姑娘的爹爹。那老汉得知此人便是崔护,痛声喝道:“都是你害了我家绛娘,害得她现在吊着最后一口气,就要没命了呀。”
听闻此言,崔护大惊,不顾老汉阻拦,夺门而入。桃花还没落尽,春水刚好可以用来煎茶,而姑娘就在意中人的怀里,生是他的人,死也是。不过好在,姑娘在瞧见了崔护以后,竟是活了下来,而那桃花依旧笑看着春风。
人世繁华,不是遇见一个人就是定了终身,可人生是短是长,也一定有一个陪你一辈子的人在等着你。遇见了,就要懂得珍惜,而错过了,也要懂得回头找寻,人生没有那么多兜兜转转还是你,只是我心里有你,才会在转了这么久,还是能在人群里找到你。毕竟遇见的是爱情,山海可平,生死可越。
迟到了没有关系,用跑便是,害怕的是明明已经迟了,却在原地责怪自己,悔不当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