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何立新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培东先生2012年12月27日在浙江省临安市天目高中“长三角语文教学论坛”上的一堂公开课。课堂上,培东先生着中山装,系红色围巾,用精妙的课堂构思和绵密的语文逻辑,向中国现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百年前那场振聋发聩的演讲表达着敬意。正如培东先生在其博文中说的那样,“知晓课程意识,还要彰显文体意识。课程思维外,我们的教学思维首先是文体思维,其次才是文本思、维…扣住文体来数学,彰显文体意识,这维系着我们的专业立场和职业培东先生紧紧抓住课文演讲词的文体特点,围绕蔡元培先生的“告”,精准定位教学内容,课堂结构精致、细腻,富于节奏感,教学程序不紧不慢、张弛有度,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得到了具体落实,真可谓“细节见功力,慢中有奇珍”。
一丶干淘万漉,吹沙见金:精准的教学内容选择
众所周知,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什么(学什么)”远比“怎么教(怎么学)”更重要。换而言之,教学内容选择直接决定了语文教学学科属性的存亡和学科价值的高低。
语文教学必须回归语文学科本位,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过度关注文本的人文内涵,过于强调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轻视对文本语盲材料的玩味涵泳,轻视对文本的文体特征的认识和对作品艺术手法、语盲风格等具体理解和赏鉴。语文教学应通过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来引导学生透过语音语调层”“意义建构层”“修辞格层”逐步走向“意象意境层”和思想情感层”,不能以思想性取代文学性,把语文教学异化或泛化为架空本、脱离语言的空洞抽象的、贴标签式的道德说教。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演讲词,教学时很多教师最容个错误就是把它教成和学生大谈特谈做人、做学问道理的历史课、班思想政治课,从而失去这篇课文教学应有的语文属性和学科教学价值而培东先生则是“在备课本上把‘演讲’两个字写得大大的,然紧地盯着它,直到它融进自已的内心”,在教学内容选择的细节上是章。小课堂,大讲究。纵观培东先生的整个课堂教学,皆以演讲词这一大体特征为出发点,紧紧抓住“三告”,引导学生从演讲词文本中的核心句入手,借助语速、语气等的调整变化,具体体会演讲词结构明晰、话题鲜明等共通特点;课堂教学还不断诱导学生深入了解这篇演讲词语言上使用浅近的文言文,多用短句,巧用正反对比等手法的运用,深切体验蔡元培先生“这一篇”的独特个性。篇章结构、语言风格、句式特点、手法运用的一赏鉴成为这堂课的核心内容和任务,语文教学的学科属性和价值在这堂课上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实现。
二、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缜密的教学程序设计
合理的教学内容选择必须用缜密、细致的教学程序安排来得以具体落实。数学程序的密、细致则又具体体现在教者对教学过程中一个个具体细节的设计和把握之中。
钱梦龙先生认为,“教学细节,细而不小”,“一个教学过程如果充满了生动活泼的细节,这样的教学过程必定也是生动活泼,乃至是异彩纷呈的反之,如果教学细节处理失当,则必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的失败”。
培东先生是一个极其细腻、精致的人,从衣着打扮到言谈举止。课如其人,《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课教学程序的设计可谓细腻、精致到了每一个细节:从课文中心句“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演讲词文意,进而步步追问,让学生从课文明显的语言标记一一“一曰”“二曰”“三曰”等中概括出演讲词的内室要点,体会演讲词的内容结构以及思路清斯、中心突出的共通特点;然后再用“蔡先生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三件事情”的问题,引导学生把阅读关注点从宏观的篇章结构的感知引向中观的思想内容的理解,依次领会演讲词对干当时社会风气和北大学风、校风的现实针对性;接着,培东先生充分运用诵读的教学友法,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细致感受蔡元培先生演讲词用浅易文言的语言形式,妙门用短句和正反对比手法所产生的古朴典雅、浅显易懂,语重心长、情感真挚、逻辑性强的语言表达功效;最后,课堂教学基于文本,又跳出文本,教师深入引导学生认识课文中显现出的蔡元培先生“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精神风范,领会演讲词中“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对于自身生成长的重要意义。整个课堂教学程序的设计循序渐进、丝丝入扣、简洁清晰、浑然天成,有细节之实,亦有灵动之美。
再则,教学过程中每一张PPT出现的时机也都很有讲究:培东先生绝不用自已的意见的先行来取代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思考,总是在学生充分地诵读感知和思考探讨后适时出现,显现出教者对学生个性阅读体验的尊重,看似不经意,实则有精细的设计和考量。
三、深入践行,循循善诱:细腻的言语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文采用浅易的文言写作,具有古朴典雅、浅显易懂、语重心长、情感真挚、逻辑性强的语言风格和特色。要真正体会作品的这一风格和特色,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实践,深入品味演讲词的语气、语调、重音和停顿,从中细腻体味演讲人的思想情感。
培东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课最为显著的行为特征就是学生丰富诵读实践的开展和诵读领悟能力的提升,琅琅的书声回荡在课堂上,语文智慧的火花燃烧在碰撞中:
①“告了哪三件事?”“只讲了这三件事吗?”“哪两件事情?”“为什么会这么快找到答案?”“你还发现了什么吗?”
②“反复强调?‘一曰’‘一曰’这样重复,是这个意思吗?”“这样重复,演讲就没有一气呵成的感觉了……这么读的话,重点句是听不出来你知道问题在哪里吗?”…对了,要想在演讲现场让大家听到你的演讲重你首先要在关键点上读出你的重音来!”“再来“告’一次,好吗?·子今长斯校’,预备起
③“悲痛、痛心、痛恨的!我们请一个同学给大家读一下…感情还没注进去。
④引导学生对文本中“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中的“请”和“尤为恶劣”的“尤”,“予今长斯校”的“长”等关键词语的意蕴及诵诗技巧,以及对“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这一短句的节奏、语调和情格的具体把握。
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诵读不仅限于读准字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诵读指向了文本内容结构的显著语言标志—“一日”“二日”“三日”及共表达功效,使得演讲词思路清晰、中心明确,指向了节奏、重音的合理处理对于演讲效果的具体作用,指向了对演讲者直面沉疴、痛心疾首的情感的深切体会,指向了对此篇演讲词古朴典雅、浅显易懂、语重心长情感真挚、逻辑性强的语言风格及特色的具体感悟……
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细腻而深入,充满了教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从容和期许,显现着培东先生“慢下来,活出自己,享受生命的从容和宁静”的生活态度对其语文教学的影响。
不仅如此,从上面的具体教学行为中,我们还能深深领会到培东先生对学生内部言语能力的重视,善用追问,推动学生主动的言语实践,启迪学生的语文智慧,扎实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这堂课十分重要的一种价值追求。
“语文课,首先必须是文本阅读课有朗朗的书声,有真诚的对话,有主动的揣摩,有深刻的反思,有精神的升华。"
培东先生是这样说的,更是在教学实践中这样做的。
观其课,读其人,心有所感焉,故记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