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者
80后解读《娱乐至死》

80后解读《娱乐至死》

作者: V冷面笑侠 | 来源:发表于2017-05-17 17:41 被阅读0次

今天读完这本书后,我作为一名80后,反思了很多,借此和80后甚至更早的60-70后分享我的思考!

《娱乐至死》作者:尼尔·波兹曼,美国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学者、批评家,文化传播领域资深学者,在纽约大学创办了“媒体生态学”专业。

关于本书:这是一本讲媒介对人们意识形态所产生的影响的书。写于1985年,美国当时的电视行业已经非常发达了,将近有一代人的童年就是在电视的陪伴下度过的。因此,很多人开始大量尝试通过制作特定的电视节目来引导大家的价值观和思想。作者就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认为电视行业的行为很可能在未来导致一个现象,就是所有的文化会娱乐至死。

我们容易片面的误解作者的意思,娱乐至死不是娱乐“致”死,我们的生活中需要娱乐节目,但是电视节目不应该承担太多的,或者说是它不应该承担的责任,比如:电视无法表现抽象的东西(哲学、宗教等),电视不应承担教育的责任,电视节目表面化严重等!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善意见,但是目前来看这些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都已经被互联网解决了!

我经历了出版时代、电视时代及网络时代,记得很小的时候,整个村子里就只有一台电视,每天晚上大家就聚集一起观看仅有的几个电视节目,那时候接触外界信息主要是广播和报纸书籍,接触的外界信息也十分有限;后来条件好些家家有电视了,就一家人聚集在一起看电视,我是初中时接触到电脑,高中时才去最原始的网吧上网,开始我们这代人的网络时代,但是局限性比较大,我们对网络的认知和利用也很局限,大学时代开始接触到移动互联网,但是限于智能手机的原因,并不是很普及,2010年我拥有了第一台智能手机,正式开始移动互联网时代,到现在我写这篇文章时,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信息量也每天巨量,我们获得各种信息的渠道也变得很多,于是类似于娱乐至死的反思大量出现,就像电视时代的忧虑一样,我感觉没有必要,因为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如果未来那天移动智能又被别的东西替代,我们会同样存在忧虑,喜忧掺半是每个时代的共性!只能说我们每个人提升自己的自控能力,做好每个不同时代的选择题,没必要杞人忧天!

相关文章

  • 80后解读《娱乐至死》

    今天读完这本书后,我作为一名80后,反思了很多,借此和80后甚至更早的60-70后分享我的思考! 《娱乐至死》作者...

  • 《娱乐至死》解读

    本书的作者尼尔·波兹曼是媒介研究文化大师,他曾在纽约大学任教,并且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对媒介文化有着深刻的洞察。...

  • 《娱乐至死》解读2

    第二章 媒介即认识论 解读 媒介变化改变了公众话语的主要部分。印刷机时代的理性变成了电视时代的荒唐。研究这种变化...

  • 《娱乐至死》- 欲望与快乐的软弱

    「娱乐至死」读后感 《娱乐至死》是尼尔·波兹曼在上世纪80年代,电视“占领”人们视野时的反思著作,旨在探讨信息媒介...

  • 记录/高考结束后所看的书

    记录/高考结束后所看的书 1.《娱乐至死》娱乐至死 (豆瓣) https://book.douban.com/s...

  • 我的愤青时刻

    我的愤青时刻 看完《娱乐至死》,作者在80年代就看到了电视或网络作为载体将一切文化都娱乐至死的未来,在惊讶佩服的时...

  • 《娱乐至死》后感

    《娱乐至死》这本书一直处于借出的状态,这表明尼尔波兹曼先生的著作依旧葆有足够的生命力,孜孜不倦地传播着他的思想和观...

  • 《娱乐至死》后感

    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哲学层面的书籍,如果只是从市场、媒体、广告、受众……等角度来看待这本书,肯定会有失偏颇的...

  • 《娱乐至死》后感

    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于1985年出版了一本《娱乐至死》的书。这是一卷了不起的精神财富,对于处于信息爆炸年代,并被极大...

  • 娱乐 至死

    开心,到死。 选择一种死法,当然开心至死最好。 开心法,有多钟。 娱乐,最好。 两性,交合。 如膝,似胶。 不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80后解读《娱乐至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od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