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怎么赚到一亿元的50%

怎么赚到一亿元的50%

作者: 谁_是静静 | 来源:发表于2017-09-13 21:56 被阅读0次

    发现概率——看见未来的工具

    概率这一种强大分析工具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从印度的阿拉伯数字体系开始,古老的算法在亚洲发展,在漫长的历史中我们诉诸迷信,被动听从上天的旨意,文艺复兴的到来让概率这一强大的分析工具破壳而出。

    为什么最早发明阿拉伯数字的印度或是掌握算法的亚洲没有发展出这一套概率工具?为什么人们在学会了简单地数字表示方式之后相当漫长的时间里都不曾尝试运用概率计算风险?

    因为身处蛮荒时期的我们,从不妄想把握未来。

    文艺复兴以前,人类的发展走过了有趣的历史。智人发明语言从而能够大规模合作,打败了身强体壮却单打独斗的尼安德特人。成也“合作”败也“合作”,在更大规模的集群协同中人们开始各司其事,创造了空前的繁荣,与此同时等级也越来越鲜明的被划分出来。人们一方面各献所长,享受现代社会的文明,一方面寻求宗教的庇护或压制,远离思考。金字塔型社会逐渐落成,集中力量干大事,创造恢弘文明;而个体完整性与主动性也淹没在耀眼华贵的宫廷和教堂密语的忏悔中,而文明得以生生不息。1654年,文艺复兴达到鼎盛的时期。“地圆说”早已经是确信无疑的事实;人们发现了广阔的新大陆;火药将中世纪的城堡夷为废墟;活字印刷再也不是什么新鲜事;艺术家们熟练的运用透视法。财富也源源不断的流入欧洲,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里一片繁荣。

    在这一派热闹的景象中还有两个改变悄然发生,在人群中蔓延扩散。

    商业贸易的繁盛使交易越发频繁。人们不再执着于生产满足生存需要的方式,而是进化为可以通过交易各取所需的物种。老练的交易者慢慢发现重复博弈的结果存在规律,决策不再仅仅依靠直觉。他们开始思索未来,开始运用自己的智慧

    新教改革废除了忏悔制度。人们犯下错误之后再也没有神父可以告白和忏悔,只能背负着愧疚活下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心智上不得不直立行走的人们为自己更好的生活,开始探索不同的选择策略。

    运用概率,人们从伸手不见五指的莽荒时代一脚踏入了可以主动选择未来的现代文明。

    在这一时期,莱布尼茨阐述了“自然界发展的模式从事件的重复中产生,但只是大体上重复。”;穆瓦拉尔通过钟形曲线和标准差的概念构建了平均法则;贝叶斯认真观察了人们的决策过程,发明了如何将新旧事件数据混合在一起,依据更为充分的信息做出判断的条件概率;高尔顿则发现了骄兵必败的秘密,中值回归定理。

    那些最有力量的人群不断精良这项工具,他们直面由于未来难以预知产生的恐惧,心平气和的开始研究。竟然峰回路转,未来的不确定性中不只有危险,也蕴含了机遇。他们要让自己面对未来时不再无助,让未来指导现在,服务于当下。

    17世纪30年代的郁金香泡沫期间发行的期权基本特点和今天的金融工具基本相同。期权就是通过价格体现出未来存在的风险,将风险从风险厌恶团体转移到愿意承担风险的团体,通过交易不确定性,实现双赢。风险的交易让我们面对未来时不再无助,让未来指导现在,服务于当下。

    利益的驱动下,我们更加主动地了解自己的局限,也让我们更加自如的应对未来的局面。

    我们变得更加理性了吗?

    千百万年前我们学会使用火,至今我们也没有摆脱对火的恐惧,而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火任然会严重伤害我们,但这并不妨碍火带我们走进现代文明。这一次,我们学会了概率,掌握了决策的秘密,我们并没有变得更加理性。

    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于是应用概率描绘未来可能发生何事并在众多选择中做出恰当取舍的能力成为了当代社会的核心。而事实证明,我们做的不怎么样。

    马上就可以做一个测试:

    A:100%的几率获得100W;

    B:50%的几率获得一个亿。

    你会选择什么?

    是不是明明知道正确答案是什么还是在犹豫?

    是啊,我们是人嘛,下棋下不过每一步都独立、冷血的计算最优概率的阿尔法狗的人。

    换个方式想一想我们怎么样才能够更轻松的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一个想到,但我们都心不甘情不愿、不乐意接受的方式就是:你本来就很有钱。

    当一百万并不能解决你生活中紧要的问题时,你也许会更有动机去博一下一个亿的未来。是的,贫富差距扩大不只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屁股决定脑袋,我们的位置决定了我们如何决策。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这个单一因素无法促成如此大规模的马太效应。因为从容,所以能够“每一步都按照整体最优概率做决策”,而处境局促的人即使真的碰上了这样的机会也会急匆匆跳到100万元的选择里,将自己的“概率权”拱手出让。

    测试还有各种各样的变体。

    A:100%的几率获得100W;

    B:50%的几率失去一个亿。

    你会选择什么?

    内心的天秤是不是倾斜了一点?

    在“得”的基础上计算“失”,和在“失”的基础上计算”得“是完全不同的感受。我们没有多少决策经验,每一次决策往往依赖直觉。瞄定的参照点完全受到问题描述的捉弄。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这种问题打交道。

    今天老板生日9.9包邮,先到先得。这时我们想想:“恩,便宜,我需要这个东西吗?”

    今天老板生日,袜子白送!“哇塞,免费的当然要啊,这还要想?”。

    付款时,运费刚好是9.9元。

    如果你是营销人员你会选择哪种方案?

    长期以来,公司支付股息的原因就一直困扰着经济学家。从1959年至1994年,个体投资者从金融公司和非金融公司获得2.2万亿美元的红利,这些红利都要上缴个人所得税。如果公司用这笔钱在公开市场上回购已发行的股票而不是发放红利那么每股股票收益就会增加,股票价格也会上涨,同时这种做法的资本收入税收更低,股东财富更多。而历史告诉我们我们并不是这样做的。为什么?投资者接受一种消费支出限定于股息是可行的方法而卖掉股票的金融消费却是不可行的。。。这种经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后,投资者真的坚持认为股票应当可靠的支付红利。

    在失去面前我们轻易的失去理智,既得利益一旦布置出去就像洒在衣服上的咖啡,“覆水难收”。有意思的是股东们是否考虑过公司在亏损的情况下继续发放股息,不断削弱公司的实力,最终可能会是公司破产?

    心理学家专门研究了集中人们在选择时会出现的谬误,继续做选择题。

    A:100%的几率获得100W;

    B:50%的几率获得一个亿。

    有30次的选择机会,你会选择什么?

    大数定理:在数学与统计学中,大数定律又称大数法则、大数律,是描述相当多次数重复实验的结果的定律。根据这个定律知道,样本数量越多,则其平均就越趋近期望值。为什么赌博赚钱那么难?因为面对结果我们会产生情绪,阻止我们心平气和的按照大数定理继续下注。各行各业的杰出运用的其实是同一种方式。创意天才是怎么产生的?想出大量的创意。他们并不是比同行的作品质量更好,他们只是有大量的想法罢了。我们对莎士比亚的一小部分经典作品耳熟能详,但却忘记了在20年中,他创作了37部戏剧和154首十四行诗。

    无它,唯手熟尔。

    A:100%的几率获得100W;

    B:50%的几率获得一个亿。

    之前那个人选了B空手而归了,你会选择什么?

    赌徒谬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会错误地将每次随机试验之间独立的概率建立起联系。用掷硬币的例子来说,我们知道每次抛出得到正反面的概率都是1/2,但总有人会认为如果连续几次都得到正面,那么下次得到反面的概率就会更大。

    我们都觉得自己是幸运儿,而“运气“抓得住吗?

    危机总会来临,机会总会来临。

    道阻且长,危机总是会来临。

    从容的人生需要对冲,针对未来的需求,在当下采取行动,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匮乏就是对冲。

    在和平时期。养老是最主要的对冲需求。

    生儿育女是过去对养老需求对冲,金融投资是今天养老对冲方式。

    投资可粗略的分为股票和债券两类。

    当人们对信息从不敏感变成敏感的时候,危机就来了——高登

    我们在投资债券的时候往往对相关的信息不太敏感,怎么定义不太敏感?对比我们对股票信息的执念可见一斑。零售行业的分析师通过卫星监控沃尔玛停车场收集销量情报,国产车厂家通过监测日系三杰4s店交通流量获取对手的成交数据,有思维刁钻的投资者监控网易阴阳师下载成功预测财报获得收益。而债券却完全不一样,信息无关到根本没有债券分析师这个职业。因为没有激励去做这件事情,与股票潜在投资回报上不封顶相比,债券的回报白纸黑字写在说明书里。再精确的分析顶多就是收回本金加利息,仅此而已。

    债并不始终是信息不敏感的——高登

    当市场现有的消化信息机制失灵时,人们就会开始关心债的信息,这时候那层脆弱的信任崩塌。同理股票,当所有人都乐观的认为任何时候都是最好的买入时机时,危险往往准备露出其面目。

    怎么对冲?

    对冲不是把一切的风险都对冲掉,而是对冲掉那些你不想要的风险,只剩下你想要的风险。什么是你想要的风险,什么是你在大千世界中应当把握住的东西?

    首先应该了解的是你自己,进行一次资产清算,你的人生盘子上已经拥有的资产。

    分为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两个部分,是更像债券还是更像股票。

    比如你是公务员,未来的收入预期比较稳定,那么你的人力资本便是债券属性的,那么在一开始的资产配置中,就应当更多的配置股票。

    如果你是基金经理,未来的收入相对高但是波动大那么你的人力资本就是股票性的,那么在开始的资产配置中可以多配置债券。

    如此这般。通过资产配置限制风险。

    除了我们应当把握的风险,

    还有我们能够把握的风险?

    找到了这类风险之后,对冲创造支点。

    著名的大空头约翰·保尔逊做交购套利起家,2008年发现在次贷资产上存在巨大的交易机会,BBB 级次贷债券的长期收益率是6% ,仅比同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高1%。 BBB级是投资级债券的最低一级,他认为这显然不合理,价差太小,BBB 级次贷相比国债来说太贵了。问题是怎么把这看 法表达成操作策略昵?

    第一,做空BBB级次贷。

    第二, 做多美国国债。

    同时做空BBB级次贷和做多美国国债,能对冲掉包括利率变动在内的绝大部分风险,只留下他正想要的那个风险,就是赌BBB级次贷与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差会拉大。 只剩下真想要且真了解的那个风险,你才可以全情拥抱它。

    保尔逊最早下注1亿美元仓位,但觉得不够。对冲之后,这宗交易的潜在最大风险是输1%,也就是100万美元,因为就算判断错误,BBB级次贷债券与国债收益率缩小而非他预期那样拉大, 最大亏损空间也只有1%,总不能贵过国债吧? 潜在最大收益昵? 一个次贷资产包由多层评级不同的资产构成,BBB级是投资的起点,按当时美国房地产市场情况,只要次贷资产总体损失6% , BBB级就会被全部清光,也就是说,潜在最大收益率是100%, 而且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并不小。

    1%的潜在亏损对100%的潜在收益,这个交易的风险收益比太好,保尔遡慢慢把交易念位加到 了30亿美元,而他在次贷危机之前整个基金的规模也不过几亿美元。

    该收手了吧?

    这时,保尔逊想起了索罗斯说过的,对高确定性的交易"要直取咽喉。”

    最终,保尔逊把做空BBB级次贷做多国债的仓位位加到250亿美元,并沉住气等到了BBB级次贷被清光的那一天。

    结果呢?2007年,保尔逊基金获利150亿美 元,他个人豪取40亿美元。                                                                                                                          ——事件摘自王烁《对冲才能聚焦》

    只有我们相信在行动中用概率来指引是理性的,概率的重要性才能得以体现;而且只有我们相信在行动中我们应该考虑到概率,才能证明我们在实践中是依赖概率的。正因如此,概率对我们而言就是“生活的向导”,因为,就像洛克所说,对我们而言:“上帝仅仅给我们提供了含混不清的概率,我推荐,这仅适用于平庸和试用的状态。上帝很满意把我们置于这种状态之下。——凯恩斯

    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按照大概率方向去坚持选择,

    在能够把握的高确定性机遇面前大胆下注,直取咽喉。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怎么赚到一亿元的5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ol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