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西汉末年,政治逐渐腐败,朝廷实权开始被外戚王莽掌控。公元9年,王莽篡位,改国号为“新”,随即推行改制,导致中原社会政局的动荡。在对待西北少数民族问题上,王莽也推行了一系列错误的民族政策,引起这些民族上层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其实,用现在的话说,王莽就是瞎整,任人唯亲不说,还推行一系列排外的政策,本来你成了帝王,整个国家就是你的了,那就不能鼠目寸光,不考虑为国家大局着想。所以,原先已归附汉朝的匈奴率先起兵反叛,同时西域地区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也被进一步激化。
1、西域大乱,龟兹崛起
公元10年,车师后部须置离准备叛离汉朝投向匈奴,被西域都护但钦斩杀。
这时,在车师一带屯田的士卒,因不堪官吏的压榨,在陈良等人率领下杀死戊己校尉刁护后投奔匈奴。焉耆国趁机发兵,攻杀西域都护但钦。西域原先相对安定的政治形势被打破,匈奴势力卷土重来。
公元16年,王莽派遣五威将王骏、新任都护李崇、新任戊己校尉郭钦率大军进入西域征讨焉耆。而焉耆表面上诈降,实际派军设伏于险要之处,王骏等三路人马分兵进入焉耆,结果王骏所部中了埋伏全军覆没,王骏也战死在疆场。
戊己校尉郭钦所部进攻防御空虚的焉耆王城,杀其老弱后退兵,由车师(今新疆吐鲁番)回到塞内(玉门关一带)。都护李崇战败后,收拾残部,退守龟兹,后因朝廷内部纷争不知所终。
1928年,黄文弼先生在塔里木盆地考察时,在今天的新疆新和县玉奇喀特古城中发掘出一枚铜质印章。此印章约1.3立方厘米,厚0.7厘米,带桥形钮,印面阴刻篆文,可看到“李崇之印信”五个字。学术界一般认为这枚印章应是西域都护李崇的私人印章。
新莽期末期,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中原地区爆发了赤眉等农民起义,王莽政权再也无暇经营西域。李崇之后,西域都护一职,一时无人接掌,致使西域地区失去了强有力的管理机构。
作为西汉最后一位西域都护,李崇的生死下落至今还是一个谜团,但自从发掘出他的私人印章之后,经专家猜测,李崇可能牺牲在了它乾城。因为关于玉奇喀特城在沙雅县和新和县都有一座同样的古城遗址,名字相同,绝不是当时都有同样的名字,毕竟相距很近,至今专家无法定论。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所谓城郭大国开始趁机发动战争,兼并其他小国,大国之间也相互发生争斗。龟兹作为丝绸之路中道上的大国,也积极加入到争霸的行列中,先后兼并了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姑墨国(今阿克苏)、温宿国(今乌什县附近)、尉头国(今阿合奇县西),成为与鄯善、于阗、焉耆、疏勒、车师并列的西域大国。
2、班超出使西域,敲山震虎斩杀叛军
东汉建立后,著名政治家班超率军进入西域地区,并在龟兹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军事活动,使我们对当时的龟兹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
班超,字仲乐,扶风平陵人。自幼胸怀大志,不修细节,口才雄辩,又博览群书。永平5年(公元62年),因其兄班固被召到朝廷认知校书郎,并到去洛阳为官,班超与母亲随同前往。
永平16年(公元73年),班超投笔从戎,随同奉车都尉窦固攻打匈奴。他以假司马一职率兵出击伊吾,在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县)斩杀很多匈奴大军,显示了过人的才干。于是,窦固又派遣他出使西域。
班超首先到达鄯善。在此地,他机敏干练,率部下36人袭杀了匈奴使者一百多人,震慑了“两面人”的鄯善王广,使他彻底转向汉朝,并让他的儿子作为侍子以示诚意。
随后,班超又在于阗斩杀了离间汉朝和于阗有关系的巫师,当面责备了于阗王广德,广德大为惊恐,恭敬地对班超说道:“将军放心,吾现去杀匈奴使者,忠心为汉。”于是,杀了匈奴使者归顺了汉朝。
此前,占据北道的龟兹王建,自持有匈奴为后台,图谋称霸,攻打疏勒杀了其王,而立龟兹人兜题为疏勒王,走向了背叛汉朝的不归之路。
永平17年(公元74年)春,班超赶到疏勒,先派部下田虑前去生擒了兜题,然后班超召集疏勒国的官吏及将士,向他们昭告龟兹国的无道之状,随后改立疏勒故王兄弟之子忠为国王,疏勒“国人大悦”。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