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两种艺术的转换——再读《琵琶行》

两种艺术的转换——再读《琵琶行》

作者: 张茉莉 | 来源:发表于2020-12-29 20:33 被阅读0次

          白居易的《琵琶行》连他自己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他引以为傲的是他的讽喻诗和秦中吟。是啊,一个士大夫,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怎么可能会把这样的诗歌当成自己的精品呢。士大夫,多么好贵的一个字眼,那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是要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可是,世事就是这么的吊诡,无心插柳偏偏就柳成荫了。

          不过,我觉得白居易真的是了不起。因为他完成了两种艺术的转换。白居易在一次送客中听到了琵琶女的琵琶声,触动了他自己。他就用文字把它记录了下来。诗中有证据: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什么打动了白居易呢?是因为琵琶女弹奏的技艺高超吗?是,比如:未成曲调先有情,大玄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但是,我想:这不是重要的是,或者说,琵琶女打动白居易的不是高超的技艺,而是白居易从她的琵琶声中听出来她的遭遇和他自己相似。诗中序言中有言:铮铮然有京都声,予出京二年,恬然自适,是始有迁谪意。也就是说白居易从京城到浔阳这个地方已经两年了,但是他从来没觉得自己是被贬到这个地方的,他是听了琵琶女弹的这个琵琶声才开始觉得自己是被贬的。换句话来说,白居易从琵琶女的琵琶声中听出了贬谪的意味。为什么白居易会从琵琶女的琵琶声中听出贬谪的意味呢?琵琶女只是一个女子又不曾做官,她的琵琶声中为何会有贬谪意?当然对于琵琶女来说,她不是要在这个琵琶声中体现出贬谪味,她是要通过这个琵琶声来传达她内心的痛楚,也就是说琵琶女成功的用琵琶声来表达了她人生的遭遇和不幸。这是一个琵琶技艺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才能做到的。文学作品用语言来表情达意。音乐用音符来表达情感。琵琶女做到了。她成功的用琵琶声传达出了她年少时的欢乐和老大嫁作商人妇的凄凉。这一点被艺术心灵敏感的白居易捕捉到了。问题是,听这个琵琶女弹这个琵琶声的人很多哦,当时在浔阳江头的人也不少。琵琶女谈这样的曲子应该也不只是一次,可是没有人听出来。或者说,他们只能在技术上欣赏这么一个女子,从未在心灵上走进她。哪怕和白居易一起的应该也不只是白居易一人,至少有她要送的客和东船西舫的船上人。可是,只有白居易把它描述出来了,让我们也切切实实的感受了一把琵琶女的这种高超的技艺。这是琵琶女的幸,也是我们的幸。

            我觉得这个很了不得,因为对于白居易来说,他需要完成两种艺术的转换,那就是音乐艺术和语言文字艺术的转换。首先,白居易应该是深深地理解了琵琶女,和她的遭遇有深刻的共鸣,有诗为证: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啊,一个满腹经纶被贬,一个才华横溢却只能嫁给商人做妇,不都是自己才华无用武之地,没有被人赏识理解吗?不都是曾经踌躇满志,得意风光过如今沦落了吗?(这里的琵琶女绝不只是一个弹琵琶的高手,她应该是有着很深艺术修养。诗中写道: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蛤蟆陵下住,十三学的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这是一个出身高贵,才貌双全,天赋斌异的女子。也因为这个,她才会痛苦,才会这么愿意到白居易船里来。我们可以想象,那样一个背景下,琵琶女为什么敢到一个陌生的初次见面的男子的船上呢?除了心灵的相犀外,我想没有别的理由了)所以,他们心有灵犀,白居易更能体会她内心的痛。这是很重要的一层。再加上白居易的艺术修养,他用诗歌把它写了出来。完成了这两种艺术的转化。我们何其幸运,千年之后,依然可以感受琵琶女那高超的技艺。这都要感谢白居易的文字记录。

          而我们没有听过这场精妙绝伦、空前绝后的弹奏,我们是通过白居易的文字去感受去触摸那伟大的音乐艺术,去感受琵琶女那颗孤独痛楚的心灵,所以,诗歌的第二段应该是比较难理解的,当然,也是白居易写得最好的一段。我们如果仅仅讲讲通感,比喻,以声模摹声的妙处,似乎有点太糟蹋琵琶行了。

            所以,我想:我们不如从琵琶女的身世入手,先试着理解这是怎样的琵琶女?也就是诗歌第三段。再理解这是怎样的白居易,结合诗歌第四段。然后再理解他们的相似之处,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接下来,我们带着学生读第二段,理解这是怎样的琵琶声?也就是从琵琶声中体会琵琶女的遭遇。最后,再理解这是怎样的《琵琶行》?体会白居易这种高超的艺术转化力。从而体会白居易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伟大之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种艺术的转换——再读《琵琶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pq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