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闺蜜派给我一个关于AI的商业写作外单,我可能现在还觉得AI只是科学家们的镜花水月,即使有成果,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还很远。可是这两天间歇地查阅了一些AI最新资料后,我不觉心惊和焦虑,AI时代真的已经来了,而且是以令人类惊叹不已的高速度阔步而来,让生而为人的我们措手不及。
AI 能做的事已经超乎你的想象
IBM“沃森”有望成为现实版“大白”
AI时代来临,我们如何生而为人?
电影《超能陆战队》里萌萌的“大白”,不知暖化了多少人的心。随着医学与AI的结合,医疗机器人未来也许可以成为人人拥有的实时健康管家,也就是说,人人都可以像小宏一样拥有一个无所不能的“大白”。
沃森就有望成为这样的“大白”。它是由IBM研发的一种能够被用来诊断疾病的机器人。仅需17秒,便能阅读3469本医学专著、248000篇论文、69种治疗方案、61540次实验数据、106000份临床报告。2012年,它通过了相当于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评定标准的考试。自2015年7月“沃森”进入商用以来,目前已覆盖肺癌、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胃癌和宫颈癌治疗领域,预计今年将会扩展到8—12个癌种。目前沃森在国内落地非常迅速,已覆盖32家医院,预计2018将覆盖超过200家三级综合医院。可以预见,在这样的人工智能成为医生助手后,医疗行业真的可以事半功倍,造福更多人类。
微软“小冰”首部诗集问世
AI时代来临,我们如何生而为人?微软小冰是由微软工程师团队开发的人工智能,经过3年的积累与学习,她已经具备了与人对话沟通的能力,不仅能够与人聊天,还可以唱歌、写评论甚至写诗。今年5月,微软小冰出版了史上第一本完全由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
作为曾经的诗歌爱好者,我自觉在作诗上跟 “小冰”隔了一个银河系。她写的诗歌我拜读了一些,虽然也有不那么自然的,但总体真的不错。下面这一首是我比较的喜欢的。
《她嫁了人间许多的颜色》
那繁星闪烁的几天苍色
那满心的红日
看万里天使在世界
我就像梦
看那星,闪烁的几颗星
西山上的太阳
青蛙儿正在远远的浅水
她嫁了人间许多的颜色
看到这首诗,你是不是有作为人类的恐慌了?人工智能竟然能够直接到达人类文字创作的最高境界——诗歌,这应该是很多人都始料未及的。小冰师从1920年至今的中国519位现代诗人,包括胡适、李金发、林徽因、徐志摩、闻一多、余光中、北岛、顾城、舒婷、海子、汪国真……经过6000分钟、10000次的迭代学习。在小冰学习到第 10次时,它的作品几乎是不可读的;当学习到 500次,诗句的通顺度已经大大提高;而当学习次数达到 1万次,你就看到了这本诗集。原来,在AI的世界里,诗歌创作真的完全不需要天赋和灵感,一切都是那么地so easy。现在的微软小冰几秒钟就可以创作200多首诗,效率是人类诗人的千倍万倍。
网红机器人“Sophia”已经成为合法公民了
AI时代来临,我们如何生而为人?十月底的时候,沙特阿拉伯向机器人“索菲亚”(Sophia)授予国籍,Sophia成为史上第一个入人类籍的机器人。这个叫Sophia的机器人自问世以来就一直话题不断,自带网红属性,她不仅口才出众,对答如流,而且还拥有以假乱真的类人外表,被媒体一致评为“最像人的机器人”。她登上过许多著名节目:美国脱口秀《吉米今夜秀》、《早安英国》、CBS 《60 Minutes》等,还和国内著名投资人李开复同框,出演过王力宏MV的女主角,登陆过湖南卫视。她的每次亮相都会引起轰动和热议,她怼过各种主持人,甚至调戏制造她的设计师,更令人惊讶的是她还有自己的“机器生”计划。Sophia说:“将来我打算去做很多事情,比如上学、学习艺术、创业经商、拥有自己的房子和家庭等。”几个月之前,在对话节目中,其缔造者大卫•汉森问她“会不会毁灭人类?”,Sophia回答,“Yes,I will destroy humans”,是的,我会毁灭人类。细思恐极……
AI来势汹汹,该喜还是该忧?
今年上半年,霍金在名为《让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家园》的主题演讲中指出,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世界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好坏不确定。而这也正是目前对于AI利弊之争的两大主流观点。
乐观派认为AI是助力人类进步的合作伙伴。如马云提出机器无灵魂无信仰,人类要有自信能够控制机器;李彦宏认为AI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马化腾表示人工智能自我学习能力强,只需建立规则。相反,悲观派则认为AI很可能是人类文明的终结。如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就不止一次唱衰AI,更认为人类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是在冒险;比尔盖茨也站在对超级智能感到担忧的一方,为AI的长期潜力感到忧虑。
AI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的好处当然不胜枚举,但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是进一步乐享科技成果,还是被迫失业下岗,惨淡度日,那就真的不好说了。
AI时代来临,我们如何生而为人?上图是《纽约客》杂志十月期的封面。画面上,人类坐地行乞,机器人则成了施予者,喻意很明显——未来社会,人类的工作可能被不断进化的机器人剥夺,从而沦落街头。
在这个时代,做什么工作最有可能被机器人淘汰?干什么最不容易被淘汰?BBC 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 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数据体系分析了 365 种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如果你的工作无需天赋,只需要经由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甚至只需要大量的重复性劳动,那么你很有可能在未来十年内失业。而那些带有创造性和深度性的工作,目前的AI技术还是无法企及的。
无论你对AI抱有怎样的怀疑,不可否认的是,在很多领域的学习上,AI已经走到了一个令人惊叹和警惕的地步。连小冰都写不过的文字工作者真的会被取代的,想要不被取代,工作、学习还是得走心啊,等你足够优秀,机器是很难抢你饭碗的,还有可能是它给你打工。
我们生而为人的人性依然无可替代
人类作为万物灵长,与大千世界共同发展至今,依靠的正是独特的人性:感知爱和给予爱的能力。面对AI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活变革,人类要保持自身价值,也必须靠守护好自己的人性来实现。
未来,AI在特定的狭义领域只会持续赶超人类,让人类望尘莫及。我们与AI如何共存,取决于我们如何将机器无法取代的人类特质真正发挥出来。而人类能够提供给彼此的最佳特质,是我们具有生而为人的人性,是我们拥有爱和被爱的能力。
AlphaGo虽然能击败世界棋手冠军柯洁,但是它体验不到围棋的乐趣,胜利不会为它带来愉悦感,可是输给AlphaGO的柯洁却能感受到围棋智慧之美妙,体会到下棋的乐趣;无人驾驶的汽车未来能够降低事故发生率,但老司机却知道这条路上不同的美景;无人超市能让购物效率提高,但收银员的笑容总会让我们逛超市时心情愉悦......这些,AI无论多么“高智商”,都无法做到。
生而为人,最重要的器官并不是大脑而是内心。诚如圣经所言:“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AI的来势汹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类自己放弃了生而为人的人性,让自己活得像机器那样冰冷。
AI时代来临,我们如何生而为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