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上初中之前,家长让做什么,孩子就做什么,唯父母马首是瞻,即使孩子偶尔有一些小的反抗行为,大部分父母也能轻松搞定。
上了初中以后,孩子们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乱发脾气,顶撞父母,让他往东,偏要往西,处处与父母做对。状况激烈的,甚至出现拒绝上学、离家出走、暴力犯罪等情况。
不少父母比较苦恼,一向乖顺听话的孩子,怎么就像着了魔一样,变得如此不可理喻呢?
1
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发育逐渐成熟,长高了,长壮了,身高超过妈妈了,扳手腕爸爸不是对手了。孩子感觉自己相当“强大”,已经像个成年人了,心里渴望父母和社会把他看成大人,尊重他,理解他。
他们渴望独立,喜欢按自己的意愿做事,不愿意接受他人约束,不愿意接受他人指导。
他们迫切的想表现自我,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希望能够得到父母和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但是,由于社会经验、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局限性,孩子们的思想和行为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因此,往往得不到父母和社会的正向反馈。
而此时的孩子,心理发育滞后于身体的成熟程度,既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又不能正确对待外界的反应,容易出现偏激、片面、固执乃至极端化的反应,表现出来就是爱激动、乱发脾气,不计后果的与父母唱反调。
初三男生李雷,非常喜欢信息技术这门课,父母担心玩电脑影响学习,禁止他“玩电脑”,引起了李雷不满,既然家长在家不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就有意不用功,让成绩一落千丈,明知这样做不对,依然我行我素,他甚至喜欢看到父母不舒服、干着急的样子。
初二女生韩梅梅,染了一头红头发,穿新奇的服装,她知道父母及老师无法接受,但每当看到父母或老师瞧见自己这般摸样时的表情和表现出来的嗤之以鼻,她就洋洋得意,犹如自己打了胜仗一样。
2
青春期是每个孩子必经之路,而是否产生叛逆,叛逆的程度大小、时间长短则主要看父母。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孩子10岁之前处于对父母的崇拜期,20岁之前处于对父母的轻视期,30岁之前处于对父母的理解期,直到40岁才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因此,10-20之间是代际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
童年期,孩子对父母处于崇拜期。无论从身体、思想、知识,父母都是孩子的崇拜对象。这个阶段,父母可以任意的摆出家长的架子,从意识上、行动上对孩子采取强力控制,并不会导致孩子多大的反感。
进入青春期,孩子对父母处于轻视期。身体上,孩子已经能够与父母比肩;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有些不学习的父母信息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孩子进步的脚步,知识的进步加深了孩子的轻视感。如果父母仍然把他看成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还想摆出家长的架子,妄图从意识上、行动上对孩子继续采取控制,那就严重背离了孩子的需求,必然导致孩子的反感和强烈对抗。
3
有个流行的说法:孩子小时候受到的管制和压抑越多,青春期就越叛逆,相反自由放养的孩子,青春期就更容易平稳过渡。
有案例显示,部分小学时候没受到过多约束,看起来品学皆忧的孩子,初中后却表现得异常叛逆,成绩从初二这个分水岭开始下滑;也有部分小学阶段父母管教严格,甚至让大家觉得这孩子课外的技艺学得太多太辛苦,看起来应该是很压抑的,到了中学后却如鱼得水,自信阳光地步步走高。
圈养和放养只是表面上看到的一种形式而已。家长对孩子的隐性控制,却不是外人能看到的,譬如:意识或思想上的。这样的控制,或许当事人本身也是不自知的。
如果仅仅是身体的自由,心灵没有得到良好的灌溉和滋养,那可能反而是适得其反的放纵。反之,有些看起来管教严格但亲子沟通良好的家庭,孩子的心灵上未必不自由。
4
父母如何陪伴孩子,共同度过青春期呢?
认识到这种现象必然会发生,也必然会过去。有的父母或许过度担忧孩子可能面临的危险,害怕孩子不能顺利度过。父母必须要信任孩子有这个能力,事实上,大多数孩子的确都顺利度过了这个特别的时期。孩子身上出现一些叛逆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每个人都会经历这种叛逆期,父母要保持冷静,多观察,多体谅孩子。
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的方法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调整,过多的保护和过分的干涉,都是不正确,不要万事代劳,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考试分数,能决定人生幸福的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
颠覆一个观点。很多家长有这么一个观点:听话就是好孩子。在这些家长眼里,只要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就是好孩子,其实这样就是把孩子看成没有自我的木偶。孩子对自我的肯定完全依赖外界的评价,会活得很累。好孩子应该有个更宽的底线,父母要敢于接受孩子的逆反,让孩子对生活有主见,发展孩子的自主性,而非强迫性,才是真正爱孩子。
弄清楚谁先理解谁。对于任何僵硬的关系。要化解肯定要有一方先去理解,包容另一方。是大人先理解孩子还是孩子先理解大人?我认为是大人先去理解孩子,让孩子把心里的话讲出来;孩子讲的时候,你即使不认可,也不要打断。这就要求父母能够不以自己的好恶标准要求孩子,要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并愿意以先去理解孩子的姿态与孩子互动,那么一个良好的沟通才可能开始。然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问题,并适时提出合理的解决之道
5
允许孩子试错。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好奇,对世界充满了各种尝试的想法,许多父母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害怕孩子失败,而不敢放手让孩子去做。
失败是一种教训,更是一种提醒。你天天告诉他摔倒了会疼,孩子没有亲身体会,理解的也是模模糊糊。直到有一天他重重地摔了一跤,很疼,他才会明白,“摔倒真的会疼”。下次,他才会自己自觉的注意。走一些弯路,有一些经历,多一些体会,孩子以后的路会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畅。
转换一个角度,一代更比一代强。父母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限制孩子的试错机会,看起来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某种程度上却是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空间。
改变跟孩子交流沟通方式。
父母要放弃做孩子精神导师,努力去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父母要放下高姿态,主动去了解孩子关注的文化娱乐动态,这样双方才有话可谈
父母应该注意和孩子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学会设计问题,用文化的方式来和孩子沟通,尽量不要用陈述句,还要尽可能的让孩子说,这些技巧需要父母加强练习。
请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大人做家庭内务事务的决策时,不妨邀请孩子加入进来,听听他们的想法,一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家里的一份子,如果意见正确被采纳,对孩子也是一种综合锻炼和学习,二来让他们感受一下父母的压力和感受。
6
一生最好是少年,一年最好是青春
青春是最躁动的,青春又是最美好的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渡过这黄金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