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

作者: 萼萼曾承雨露恩12_6 | 来源:发表于2016-08-22 12:49 被阅读141次

泪珠滚滚冲垮了红楼,大观园中堆满了石头,一片荒凉映入了眼眸。淡淡然,戚戚焉,所有的片段都在回忆里,记得但是抓不住。

一本《红楼梦》,一个家族的兴盛衰败的历程,还有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故事。多情种子怡红公子(贾宝玉),多愁伤感的潇湘妃子(林黛玉),还有知书达理的蘅芜君(薛宝钗)。三个人追逐爱情的路途有着三种结局,然而,上天注定要与他们开一场玩笑,让他们都不知所措,等到她们明白过来,结局早已经染上了悲凉的气息。怪不得黛玉会言道“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这句诗形容宝玉在恰当不过了。宝玉生来便有一股稚气可爱的性格,富裕的家境和老祖宗的疼爱难免会让他有些娇气,但是他却丝毫不受世俗的约束,不受世俗的玷污。讨厌四书五经,却钟爱有关爱情的诗集。或许正是因为黛玉有着同宝玉一样的思想,一样的境界,宝玉才会对她情有独钟。可是年轻作为宝玉的筹码是远远不够的,那个社会并不能如他所愿,他曾对黛玉承诺过“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可惜啊,这个誓言最终却被宝钗取代。可怜的绛珠草(黛玉)只是因为前世受了神瑛侍者(宝玉)的几滴甘露,今生却要用眼泪偿还,直至最后泪尽人亡。黛玉死的是那么凄惨,就连与他人告别的机会都没有,只有默默地焚稿断痴情罢了。还留下了一句未完的话“宝玉,你好……”不知道她会说什么,或许就如同他们的爱情一样,注定没有结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如果黛玉还活着,那她有什么用呢?只不过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柔弱女子,与其活在痛苦之中,不如死的安宁。或许这就是命啊,毕竟金玉婚姻走在了前头,木石前盟只不过是黛玉自己的安慰啊。

黛玉含着泪走了,宝玉也疯疯癫癫的,大观园中早已失去了当初海棠结社的热闹景象,只是杂草丛生,一片荒凉。至于宝钗呢,虽然嫁给了宝玉,但却得不到她要的幸福,至于高鹗的圆房之说,相信读者绝不会钻牛角尖,定会抛在脑门之后,视为胡诌罢了。终于,宝玉再也没有勇气继续与宝钗待下去,在考完乡试之后悄然离去,步入空门之中。于是,便把昔日的富贵温柔埋进了荒野冢。留下了一段残香。

黛玉的香魂远逝,宝钗的孤独终老,宝玉的离家出走。他们都为了爱的人而付出了一切。知道如此,真不如不见,如果他们没见过,岂不好吗。正是那句“若说没奇缘,为何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三个人的情缘又一次勾勒出了那句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相关文章

  • 众生百态,全在一部《红楼梦》

    ———《红楼梦》读后感 阿涵 整整一个寒假,我都被《红楼梦》吸引得不能自拔。 《红楼梦》的...

  •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读后感 肖滋峰 红楼梦成书于公元1784年<清乾隆34年>,全书共1...

  • 读红楼梦有感之贾宝玉(一)

    今日开始,笔者将开始写作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 对于红楼梦,读过很多次,也阅读过很多他人关于红楼梦的文章。 但是,他...

  • 紅樓夢读后感及紅學研究

    红楼梦读后感/蒋勋听後感/87版红楼梦观後感 听了240个小时的蒋勋说红楼梦,看了87版红楼梦,也读了已庚辰本为底...

  • 《红楼梦》读后感

    昨晚读完了《红楼梦》,没什么感受,但既然之前说过要写读后感,那就言出必行,写点什么东西吧! 《红楼梦》成书于十八世...

  • 小观红楼

    不久前刚看完《红楼梦》,打算写篇完整的读后感(自己很少写读后感,这算是第一篇吧。),因为在读的时候,是有些东西想说...

  • 红楼断想

    1 我相信,每一个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有写读后感的冲动。 《红楼梦》有巨大的代入感和感染力,爱恨纠缠、繁华落尽...

  • 齐帆齐微课(33)《红楼梦》读后感1009字

    《红楼梦》读后感 最近,心血来潮,一直在家阅读《红楼梦》。这是原著的精编版,章回经典,脉络清晰。原来经典真不愧是经...

  • 读《红楼梦》一点感想

    喜欢读书,可读书习惯并不好。一向没有写过读后感,这次算是我写读后感的开端吧。 初读《红楼梦》是中小学课本中选自第三...

  • 【真情何易】自序——因《红楼梦》而写的随笔

    这是一些《红楼梦》的读后感,也是一些带有哲理性的散文。至少,这是我写下这些的初衷。 我从小就觉得,《红楼梦》是一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楼梦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dtg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