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民劝相

井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古代几乎每家每户都会有,至少在聚居的村落必不可少。所以,它在人们的故乡概念中占据浓墨重彩的位置。“改邑不改井。”即使村落彻底不存在了,井仍然不废,还能够为来来往往的行人提供帮助。所以井的文化意蕴,就包含着“养人之功”,换言之,井卦的基本象征就是“养民”。
井卦之象“木上有水”。摇着辘轳,源源不断地用木桶从井里提上水来,人们的内心就对生活充满了一份安定和祥和。这就是井之德,它看似平凡而普通,却默默地护卫着芸芸众生,成为不可或缺。井德精神就是提倡勤勤恳恳无私奉献为民服务任劳任怨,君子以此自励,同时也以此鼓励和劝慰民众,勤于生计而相互帮辅。
上善若水,而井则就是善之源,它滋养万物而没有穷尽。井之德也是善之德,远亲不如近邻,就是因为同饮一井之水的共同生活的人们,发扬勤劳互助的精神,才是在天地间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那些具备井德的人,也必然就像井一样矢志不渝勤勉为民,如同万世不涸甘甜的水井,虽然平凡、普通,却不可或缺且美善养人。所以有句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诚哉斯言。
井虽然有那么善良的美懿之德,然而仍然存在“陷阱”之害。然而井之象虽然有深陷之意,却并无必然的危险。危险的是汲井人不修井德和粗心大意,或者用井不当,以致功败垂成。又比如说现代马路上留井,本来都是为了减灾防害的,况且都加了井盖保护,但不测之事时有发生。这都不是“井”本身的问题,问题在于人们没有正确地循井之用。
祸福相依,利害同生,这是易经的常态、恒理。在阐述博大宽厚的井德的同时,本经不但特别提到“汔至亦未繘井”的劳而无功,还尤其点醒“羸其瓶”的凶险,可谓用心良苦。

2021-10-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