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首
每到跨年的时候,就有一个发自灵魂的拷问:去年定下目标清单有多少达成了呢?
每到这时,我仿佛看见时间正露出狡黠的笑容。
不过换个思路想想,这不顺便把今年的清单就定好了吗,真省事。
在繁重的工作日之外,假期显得十分珍贵。有人会选择出游,让身体放飞,更多的人则会选择呆在家中,寻找心灵的归属感。
无论做何选择,都是为了更好地迎接未来。
这里就为你梳理10件让精力回复的事项清单,帮助你更好的掌控2019。
一,好好吃饭
如此日常的事情,居然列在一位?
没错,因为越是简单越容易忽视。
希望这个假期,你能至少细细品味一顿健康均衡的饭菜。
工作日里,早餐赶时间就不吃或者路上匆忙咬几口零食,正餐就点份外卖吧,来路不明不要紧,关键是省事解压:
咸辣酸爽的下饭菜,或者油炸肥腻的快餐,再或者来份糖分满满的甜品。
一个字:爽!,可在身体里消化后呢?
有的变成肠壁上累积的脂肪,有的变成甲状腺的肿块,或是皮肤上反复糜烂的痤疮,再或者成了久治不愈的慢性病,最后都成了身体的负担。
到了假日,再没有时间不够的借口,我们愿意花几小时在淘宝上货比三家挑穿的,也不愿花时间认真选择吃入嘴里的?
好好吃饭,并不是狼吞虎咽吃大餐,而是吃适量适合的食物。
平常油腻,趁着假日就给自己熬份粥吧,清淡滋味让肠胃喘息下吧。
平常瘦身,假日就来份鸡汤补补身子,让身体也获得油脂的滋润。
有人说,一餐能有什么改变。
确实,但身体就是由每一顿的食物组成的。那么就花点时间花费在下一餐的选择上吧。
二,舒展身体酒足饭饱,就该舒展身体了。
工作日里,一屁股坐在电脑前,就再也挪不动了。谈工作打字聊天或是电话沟通解决,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起身,开会走到会议室已算是今日运动量达成,下楼拿个外卖那就是完成了长征般的壮举。
那么假日里,没有了事务干扰,好不容易宅在家里,对于很多人而言,更是奉行能躺着绝不坐着的原则,好好保护玻璃般易碎的小心脏。
所以,这里说到伸展身体,而不是锻炼,就是针对没有日常运动习惯的办公室久坐人群。
久坐带来的远不止脂肪囤积,更严重的是对肾器官的压迫,会造成膀胱经气血不畅,而带来生殖器官的炎症问题。上班时间不得不久坐,假期就更要让身体处于一个舒展畅通的状态。
那么如何舒展呢?连续运动40分钟以上才有用的理论早就被科学研究攻破,一日多次的10分钟碎片运动才是正确且合适的健身方式。
站起来做几个高抬腿小跳和俯卧撑,跟着keep做碎片运动,饭后下楼快走遛狗,睡前来十分钟瑜伽拉伸.....重要的是短时多次,以及每次的专注。
不要分心在肥皂剧或家务活上,而是集中于身体的变化,注意哪些部分正在发力或者感受到酸痛 。
当然如果热爱运动的朋友,这里有更多建议:
对舞蹈感兴趣的,可以参加一个假期舞蹈集训班,如今抖音带动全民舞蹈运动,哪怕没有基础,也可以从最初级开始,在老师的带领下轻松运动。
或者参加一次徒步线路,上豆瓣搜搜同城,会有很多类似活动。
或者参加类似猩猩健身这种自助健身房的团课或者训练营,给自己一个无法偷懒的健身计划。
但也要留心,不要一时兴奋运动强度过大,比如雪梨自己,就凭着勇猛爬了山后,接着3天小腿走路抽筋,痛到哭。
三,专注练习你的注意力多久没有集中过10分钟了?
想专注于手头工作,却要么被聊天消息打断,要么被突发事件中止;
更多时候则是自己无法控制:
想看本书,翻了几页,就被手机弹出的新闻八卦吸引分了神;靠自控力拉回来,脑袋中又飘过种种念头不得消停,身体虽在桌前,思绪却已然飞远;好不容易回过神来,时间已经过去大半,人也困了,不如再刷会抖音解解乏吧。
说的是你吗?
纷纷扰扰的信息充斥每天生活,全都在想方设法争夺我们的注意力,而其中大部分和我们自身毫无关系,我们却不知不觉被吸引,而珍贵的时间和注意力就这样被侵蚀。
为了清醒掌控注意力,从而将有限注意力投入到值得的事情上,我们需要练习专注。
工作时候外部事务太多,难以实行;假日里,就可以专门拿出半小时开始逐步练习。
在这个时段里,关闭一切外部干扰,只关注一件事。最简单的就是关注呼吸。
在无干扰的情况下,放松身体,清空思绪,任由脑海中的念头出现又消失,不去控制也不去行动,只关注自己的呼吸,这便是很多高效能人士所推崇的“冥想”训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更多去了解。
清理了大脑,接下来要清理我们所拥有的物品。
为什么要花费有限的假期时间干这种琐碎的事情,有人会嗤之以鼻。
这里的清理其实包含2层含义——清洁和整理,而现在费事的清洁已经因为科技产品而变得省时省力,就给半小时扫除灰尘吧。但最关键的整理部分却必须我们自己亲力亲为!
整理待物关系和整理人际关系的道理相同,不要以为物品只是受我们摆弄,不合适的物品也会消耗你的心力。
为什么很多女孩衣柜里塞满各种新潮衣服却仍旧穿不出自己的风格;
梳妆台上铺满瓶瓶罐罐护肤和化妆品,却仍是满脸爆痘,甚至顶着不合适的妆容老了十岁;
这都是因为对物品没有把控力,反而被物品吞噬了自我。
时尚杂志和美妆博主们每天都在种草好物。对他们而言,每一副精修的杂志图,每一篇花哨的种草文,不过是吸引流量,赚取生活费的日常工作。
而我们却容易被舆论鼓吹的精致冲昏头,恨不得样样拥有,却不知潮流转瞬即逝,只有真正适合自己的物品才值得花费金钱,精力和空间拥有。
当选择好物品成为所属物后,则需要定期审视它们的价值。
一方面再次购买时能心中有数,不至于重复或浪费;另一方面则是及时发现无用物品,狠下心丢弃或更新,因为它不仅耗费了空间,更在寻找真正有用之物时,损耗了我们的注意力和时间。
正如畅销整理书《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的作者所说,无法判断需要的物品和追求的物品,我们不需要的物品就会不断增加,结果无论物理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会被大量不需要的物品所淹没。
所以趁着假日,给自己的物品来一场整理吧,和去年的自己作别,也更加明晰这个阶段的内心需求。整理本身不是的目的,它不过是一种手段。
真正的目的是,整理过后,如何开始新的生活。
整理好房间,你会不会像我一样,突然发现好多一时兴起买入却闲置许久的书本?
是时候,翻开一本感受一下文字的魅力了。
读书的好处一度鸡汤文过分宣扬: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似乎读了书就能解决生活中的困扰,但或许读了很多书,依然过不好一生才是常态。
那么为什么还要读书呢?
在我看来,读书其实是跨越时间空间,听一位有一技之长的朋友,讲故事谈经验。这样的机会,2杯奶茶就能获得。而就算微信朋友超过五千,绝大多数也不过点头之交,就算心心相惜,又有多少能随时恭候,和你推心置腹呢?
况且,人一生亲身经历有限,而书却包罗万象,翻开一本书就能触摸到其他生命体的精神世界,可以说是丰富见识的最简单方式了。
那么有人会说,电视电影不同样有这样的作用吗?
书,不同于影视剧二次创作后的风格化呈现,也不同于电台聊天节目的无缝隙灌输,它简化了表达形式,淡化了感官刺激,却留出了更多思考的空隙,让你发挥想象。
为什么许多影视化的文学作品,哪怕有着精美绝伦的场景和效果,原著读者依旧不买账,就是因为她们通过解读文字,已经有了心中的角色形象,就便是由文字衍生的想象。
因此,读书显得耗时耗力,但却能真正重启大脑逻辑分析,咀嚼文字后最终内化为自我思维框架中的一环。这也是为什么更推荐去阅读逻辑严谨的经典书籍,而不是浮于表面刺激肾上腺素的爽文。
当然,关于读什么书,每个人有内心的喜好,但建议最好是一本需要花精力思考,需要伸手触碰的目标。通常时间会帮我们检验好的作品。
如果实在不知,推荐这一小时与智者对话,读一本感兴趣的人物传记吧。
假日人潮拥挤,难以走万里路,不如读本书养养脑吧。
六,看部纪录片书本影视更多是提炼美化后的产物,而纪录片则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追求以真实引发思考。
平日里消遣休闲的影视综艺太多,假日就看看离你遥远却真实震撼的世界吧。
随手一搜就有很多佳作,涉及地理,历史,美食,人物,社会,艺术各方面,可以从感兴趣的题材里挑选一二。
地理人文方面最为经典的要数BBC出品的纪录片了:《地球脉动》《生命的故事》《人类星球》等用历经艰险拍摄的珍贵镜头,震撼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奇特壮美,而在这上天给予的家园里,一切生物和自然有着不同的相处方式,也包括人类,都在为了生存拼命抗争适应。在宏大神秘的自然面前,生命是如此脆弱渺小,却又如此坚强伟大。
日本放送协会(NHK)也以高质量的纪录片著称,偏重于记录世界风云,揭露社会时弊,许多作品和中国关系密切。比如《映像的世纪》《丝绸之路》等,通过真实的影像资料和文物复原,力争还原历史的本来模样,向人类传达历史真切的教训或经验。
另一个中国近邻——印度,影视作品也越来越关注社会民生,比如最近热映的关注女性权益的电影《护垫侠》,还有像《真相访谈》这样尖锐揭露社会问题的纪录片,是对社会黑暗面最强烈的曝光。
中国也有像《航拍中国》《舌尖上的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许多优秀的纪录片,同一个国度里同一种肤色却截然不同的生活百态,让我向往生活的一万种模样。
但和阅读一样要警惕:纪录片也会为了吸引而画面造假。它们都只是观察世界的一种方式,吸收多元化的信息就是避免我们被洗脑。
纪录片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广阔的天地,而当我们看到的世界越大,内心就会越开阔,琐碎纷扰的日常都不过浮云,不至于得意忘形也不需要自卑丧气。
要紧的是在珍贵的人生时间里,不后悔的活着。
这里的学习和创作,乍一听枯燥又为难,但其实是想强调——输入和输出。
为什么要保持好奇不断学习,一方面是探索自己的潜能,让自己面对岔道时拥有选择权。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不被社会抛弃。
过去一个人一生顶多从事2-3个不同的工作,而现在一个人将平均有10~12个工作,这些工作内容往往涉及不同知识领域。想要胜任,我们必须扩展维度。
就像李笑来在他的《通往财富之路》中讲到,我们拥有的能力点可以连接成线,面,甚至体,就能让能力维度成倍的扩大。
比如史蒂夫·乔布斯并不是一个惊世骇俗的原创思想者,但他对知识具有极强的好奇,涉及包豪斯运动、印度瑜伽、禅宗、垮掉派诗歌、东方哲学、商业的运转方式、鲍勃·迪伦的歌等。而这一切的融合成就了他独特的风格。
假日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花1-2个小时学些感兴趣的东西吧。
想学钢琴的你,可以打开simply piano学一段简单的左右手配合旋律;
想学绘画的你,跟着教程画一个喜欢的卡通角色,或者临摹一张风景画;
想学西餐的你,翻开食谱,买好食材开始做一个甜点吧;
还有喜欢拍视频的你可以学学后期制作,将旅游的视频剪辑成一段VLOG;
喜欢唱歌的你可以去专业录音房录一首歌,或者做一期电台节目;
喜欢时装搭配的你就做一次搭配分享,并且拍一组照片吧,甚至一件手工制品,翻新一件旧家具,给宠物做一次服装搭配。
最重要的是输出一份可见的成果,比如一张照片,一节音乐,一段影像等等,并且争取分享到感兴趣的人群中,如果能收到评论或点赞就更好了。
这样做,既能收获完成学习的满足感,也可以帮你更清晰地感知成长。
上面说的几点,大多是个人完成,自己开心就好。
而这一条则要担起家庭责任,让他们开心。
我们将大把的时间用在和同事朋友甚至陌生人的社交上,却吝惜和家人的短暂沟通。
想想多久没和爱人互诉心事了,曾经有聊不完的话,满怀期待的畅想共同未来,而在一起了却各自埋头于手机,一个看球赛,一个刷抖音;
又有多久没和父母聊聊家常了,那些家长里短的小事,听他们絮絮叨叨那么无趣,却忘了我们十几年就是这般牙牙学语笨拙成长起来的。
变成这样,是因为不爱了吗?
并不是,可能就像陈奕迅的那首《shall we talk》,林夕的词写入我心:
孩童只盼望欢乐,大人只知道寄望,情人只听见承诺,只是忘记了体谅对方。
越是亲密,越容易暴露最真实最糟糕的状态,因为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可有一天,当家人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你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我的一个朋友家有个习惯值得借鉴——每周末举行家庭聚会,不论老少,每人做一个菜拿出来分享,坐在一起聊聊这一周的故事。
这个假日不妨也和家人坐下来聊聊天,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怀。
九,和自己对话我们生来孤独,却害怕孤独,大多数时间都用活动填充,害怕面对自我。
珍贵的假期最后时刻,和最真实的自己聊聊吧。
整理收集过去一年让你幸福欢乐的瞬间,为新一年注入勇气;
重新审视过去一年让你痛苦悲伤的经历,愿新一年少些弯路。
整理下这一年的照片,看看那些定格的表情,原来笑起来也那么好看;
收集了朋友圈不眠的夜里发布的点滴心情,才惊觉难熬的时刻竟然都已过去;
你可以在2019年的第一天,开工的前夜睡前,录些心声说给自己听;
也可以像我这样用文字慢慢记录,细细倾吐。
拿我自己而言~给自己2018年的词是“不破不立” 。
在项目紧急的身心压力下至亲离世,在经济寒冬的萧条环境下选择从知名公司辞职,
这些外部的原因碰撞在一起,初看来让我的选择显得冲动无知而加倍不幸,却又似乎冥冥中上天在指引我。
看着去年清单上的目标,有些看来永远不可能达成了,比如一款成功上线带来收益的游戏;而有些却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实现了,比如跨行业参加金融考试。
活在煎熬中却不愿改变的时候,上天用这种沉痛的外力逼迫我撕裂过去,或许正是为了重启明天。
生命太短,荒废消磨的每一天都是已逝之人期待的明天,此刻的对这句话的才算有所感悟。
这里不废话了,我要去和自己说悄悄话了。你呢?
最后,这个翻来覆去说烂的鸡汤命题送给你。
但,有多少人会哭喊着:臣妾做不到啊,否则人生三大错觉之一——早点睡就不会永远在榜首了。
况且这大好的假期,怎么能早早睡去,我就要沉醉在安静的夜里,享受人生的自由感。
因此,最后这个建议,不是早睡,只是睡好。也就是保证睡眠时间充足就好。
我们总在中医养生的理论下,纠结于“早”睡,一旦没有达成就懊恼自责,失败几次自己也不相信自己了。
但根据《睡眠革命》这本书的理论,没准一开始就搞错了自己的睡眠类型。
睡眠类型,分为早睡型和晚睡型,说什么早起掌控一天的都是晨型人,白天精力充沛, 晚上通常也会早早休息;而晚睡型的人则是越到夜晚,精神状态越好。早上必须通过闹钟和过度刺激才能清醒。
这本来没什么不好,只是一般学校和公司都会在上午安排繁重的课程工作,想要保证自己精力充沛,就需要调整睡觉时间了。
那么需要多久睡眠时间?这个也因人而异,一般成年人睡眠时间大概7-9小时;有的人只需要6个小时就精力满满,而有的人可能需要更多。可以做个小测试,看看自己在没人干扰时自然醒来的睡眠时间。
这样就可以知道自己应该休息的时间了。举个例子:如果7点必须起床,而你的睡眠时间是7小时,那么倒推一下12点睡觉就可以。
但要注意的是,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其中的蓝光会干扰我们进入睡眠状态。所以想要12点入眠,需要提前半小时远离亮光,减少刺激。
到了假期,没有早起要求,也不要放纵,尽量保持和工作日相似的入眠时间,让身体形成习惯,要不然上班的时候会有倒时差的痛苦哦。
尾声
这个清单但每个周末大家都可以逐项尝试一下,让每一天过的更充实。
建议最好用纸写下,每达成一件就用笔重重划去,让自己最大程度体验满足感,享受对时间的掌控感。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