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533449/85f8bc0d25fd1c0e.jpg)
今天是特别值得记录的一天,我见到了以前的学生小瑜,他已经长成一个大小伙子了。
我们已经许久没有这样开心地聊天了。聊起以往,他提到有一年寒假开学,我因为他表现优秀奖励给他一个笔记本,他一直舍不得用,到现在还保存着。他说这件事的时候,我想起三十多年来发过的无数次奖励中,就那个笔记本是我自己的,还写上了赠言。虽然很普通,难得被珍藏。看来,自己的和公家的,带给孩子的感觉就是不一样的。
接着回忆起毕业那天的情景,因为那一年学校领导换届,没有举行毕业典礼,他们只拍了毕业照,同学们依依惜别的场景仍然记忆犹新。再就是回忆起我带他们去春游,去了济南的科技馆、大明湖等地方,他们快乐得简直要飞起来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33449/42dce261f9b6d296.jpg)
说起过往,他的妈妈也打开了话匣子。当初报名去的晚,再加上学前教育不到位,入学后起初不适应,写字乱,但很快就进步了,第一次评上三好学生的时候,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说到后来孩子越来越优秀,她的脸上笑开了花。
“……我其实挺自卑的一个人,长相不出众,也没有工作。只是专心在家陪伴和照顾孩子,起初我什么也不敢想,是孩子让我找到了自信……”自从发现孩子的优秀,她似乎找到了人生的意义。现在看来,孩子的学业不仅是她的期望,简直就是她的精神寄托了。
仔细观察他们母子的互动,越看他母亲越像个小女孩,她忽而因一次小小的成功而欢呼雀跃,忽而因一次小小的挫折坐卧不安。一会儿觉得应该这样,一会儿觉得应该那样。她给孩子道歉,觉得自己的焦虑影响了他,同时又寄希望于通过孩子得到缓解。她觉得作为家长该管孩子,可是又唯恐惹孩子不高兴,看着孩子的脸色,求得孩子的配合。怪不得我的学生如此的懂事。压力这么大,家里的一片天或阴或晴都靠他撑着,打个喷嚏母亲就心惊。他憔悴的眼神偶尔躲闪,清瘦的样子着实让人心疼。
我的学生比他母亲更像个家长。他总能敏锐地捕捉到母亲的不安,然后用她喜欢的方式回应。他知道母亲最关心什么,会及时沟通不让她挂念,同时知道母亲不能承受什么,该自己面对的,就自己面对。他是这家里的男子汉,虽然他也有脆弱的时候,但他清楚母亲的承受能力,也知道她的脾气,只好自己包容再包容,接纳再接纳。
接着说起这几年,第一年的大事是去外地上学。
“考去这所学校,我就是为前程去奋斗的。”
“我虽然说是鼓励他好好学,心里寻思的是,他可能就是擦边考进去的,怕他照顾不好生活,怕他生病……
同一件事,孩子想的是为前程奋斗。母亲表达更多的是牵挂、担心和不信任。母亲说出的话和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居然完全不同。比如母亲提醒孩子:“你该学习了。”她想表达的可能仅仅是关心,而孩子听到的明明就是控制和不信任,越说越学不进去。这恐怕是大多数家庭的现状了。
第二年的大事是交了几个好朋友。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吃饭、一起聊天……有人比父母更懂他,让他体会到了友谊的珍贵和亲密关系的幸福,这倒是个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收获。
“有时候,查岗的老师走了之后,我们还可以愉快地聊天……”这让我想起学生时代和铁哥们一起请假,晚自习出去抓奖的往事。就是这些经历,让我洞悉规则以外的人情,收放自如地处事。再就是在父母之外,给精神的独立找到了依托。
说到这里,我也想到另外一件事,我上学那会儿,天天和朋友们在一起,日子倒是丰富多彩,学业也开始荒废,毕业的时候化学补考才过关。后来的钢琴水平突飞猛进获得一等奖,是因为有喜欢的老师指导。那个老师水平很高,我也很欣赏他的才华,但他总批评我这里不行那里不行,我下定决心证明自己,就废寝忘食地练习,终于成功了。可见沉迷到感情(不管友情还是爱情)不成才,没有感情难成事。走过了这一关,这辈子的理性和感性都不再纠结。
现在我的学生正在数不清的痛楚里悄悄长大,他或者也有心潮澎湃的波动、惊涛骇浪的起伏,守着他妈妈不说也罢。
最后的一件事说到了成绩的不稳定。我隐隐觉得这其实是替他妈妈说的,因为这是他妈妈最挂心的事。果然,他妈妈马上提出了希望他多少名多少名,好在她比孩子更像个孩子,只能提请求,不会造成太大的后果。我聪明的学生这样说的同时,大约是在表达他的难以言说的复杂感受。他不能指责老师的不是,也不能述说自己的厌倦,更不敢表现出丝毫懈怠。“成绩不理想”这话,是表达更是遮掩,多少的无奈、无助和不如意就这么咽下去了。
古人说: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只要坚持做该做的事情,总会修得正果。何况世界上的事本没什么成败,学业这事不过是机缘,用心念就错不了。
我的孩子,现在我在这里呢,惟愿你相信:所有的事情到最后都是好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如果什么事情还没变好,那是因为还没到最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