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911353/cbdde69d7adc9d72.jpeg)
《周易》哲理: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
曾国藩有一句名言:“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民间俗话也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老子在《道德经》里就告诉我们,“知人者智”——识人是一门大的智慧。
而作为一个普通人,擦亮眼睛看清楚怎样的人值得交往、怎样的人应该多加提防、怎样的人可以托付真心、怎样的人止于泛泛之交也是很重要的。
无论是爱情上遇人不淑、还是友情上将把柄落入小人之手,都会给人生造成莫大的影响。
《周易》确实是包罗万象的,各方面的知识都包含,好比一个知识宝库。对于观察识别人也有专门的论述。
《周易系辞》第十二章中有这样两句: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这两句话可以当作是看相识人方面的诀窍,你可以将其用在事业上,也可以用在感情上,比如,你可以用来看看你的另外一半是否对你有二心。
第一句话是说:将要违判、叛变的人其言辞必然惭愧不安。
第二句话是说:内心充满疑惑的人其言辞必然杂乱无章。
我们在历史书或电视剧上见过太多了。一个人将要叛变自己亲友、事业伙伴或配偶,只要他不是叛变成性的惯犯和老油条,他内心多少会有愧疚之心,而这种心情会不知不觉的通过言语、运动等表现出来。一个人心中不明白、有疑惑,他的言辞表达就很容易散乱不一、东一句西一句,缺乏条理。
比较典型的例子。老公经常在外跑业务,有时外出一两天,有时外出一个星期。他老公平时外出回来也没有什么特殊表示,突然有一次,他买了一堆东西给这个朋友,有衣服、口红,还有她爱吃的零食。这个朋友开始很开心,但后来想想总感觉哪里有点不对。后来检查完她老公的口袋、钱夹、皮包之类有无异常,结果还真发现了出轨的证据。
他老公为什么会突然反常的买东西给她呢?其实就是一种愧疚心态的表现,想补偿一下老婆,结果反而露馅。可能有些人会想:那我不买任何东西总该可以了吧?其实你就算不买东西补偿,你的言行也会不自觉的泄漏一些信息,毕竟你不是演技派的老演员。
我们普通人在生活中不妨好好运用这个技巧,如果你发现你的合伙人或配偶在和你交流的时候,低着头、不敢直视你的眼睛,或含糊其辞,或一反常态向你示好,你就得仔细考察一番。他可能是做了什么亏心事,想对你补偿一下。当然也可能是他有所反省、心血来潮想对你好,你也不要胡乱的冤枉好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11353/80b4f826ca4f22fb.png)
《观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第二十卦。
概述
观为“设教”之卦,这一卦,形象与临卦完全相反,彼此是“综卦”,交相使用。在上者以道义观天下;在下者以敬仰瞻上,人心顺服归从。临是由上往下看,观是由下往上看,彼此都在观察,所以临与观交互作用。
“观”是展示与仰观的意思。这一卦所阐释的,是说要将道义展示于众人之前,众人必然也对自己观仰的道理。风地观卦的卦体:二阳四阴之卦,观类,阴消至四成观,属乾宫四世,错大壮,综临,内互坤,外互艮,合互剥,以九五为卦主。“九五”在尊位,被四个阴爻瞻仰;“九五”也以中正的德性,展示于天下。所以命名为“观”。
【原文】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
【译文】祭祀的时候,用洗干净的手灌酒于地以迎神,虽然没有进献祭祀的供品,但是有虔诚敬神的心态。
【启示】下级不听上级说什么,而是看上级做什么;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原文】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译文】幼稚的、不成熟的看法,对小人来说没有关系,对君子来说则有灾难。
【启示】此句有接《临卦》:“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之意。做为一个领导者,幼稚和不成熟是非常可怕的。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应该有高瞻远瞩的能力。一个领导者不可浅视、更不能近视。
【原文】六二,闚观,利女贞。
【译文】由门缝中偷观景物,对于妇女来说有利于坚持正道,固守贞操,但对男子汉来说,这样的行为就丢丑了。
【启示】领导者观察人或事都要不可偏狭。一个领导者不可偏视、更不能从门缝中看人。
【原文】六三,观我生,进退。
【译文】对照高尚的道德标准省察自己的言行,审时度势,小心谨慎地决定进退,这样做是不失原则的
【启示】一个领导者要有看透人心的能力。《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原文】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译文】观察一个国家的文治武功,就可以为辅佐君王出力献策。
【启示】一个领导者要有看一知二的能力,要有预见性。
【原文】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译文】观察自我的德性,这样做对君子有利无害。
【启示】由看别人回到自身,“吾日三省吾身”是其注解!!!
【原文】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译文】观察他人的德性,对于君子来说有利而无弊。
【启示】在上者时刻都被注目,不可掉以轻心。做人要知已知彼,自知而知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11353/ff20141e4561ff77.png)
观卦详解
观卦是易经的第二十卦,这个卦象和临卦正好是颠倒的,它上面是风、下面是地,风行地上,风地观。“观”字意思是观察,繁体字写作“观”,《说文解字》上说是“谛视也,从见,雚声”,“雚”表示声音,“见”表示含义,是个形声字。这个“观”字尤其重要,它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观”指各种观察对象和观察方法,包括宏观、微观、上观、下观、观物、观人、观事,最重要的是观心。邵雍写的《皇极经世书》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观物内篇》,一部分叫《观物外篇》,这个观物不是用眼睛来看(以目观物),而是专心在看(以心观物),最后连心都没有了,是要用物来看(以物观物),彻底和它融合为一体。
观这个卦象告诉我们怎样才能正确地去理解、观察外物,怎样才能将主观与客观的东西相融合。教给我们一种方法,因此这一卦尤其重要。你想一想“卦”不就是观出来的吗?谁观出来的呢?是我们的祖先伏羲。“古者包牺(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可见卦象都是观出来的。
那么这个卦教我们怎么观呢?从卦辞中可以看出观察外物一定要“若”,心中要有敬仰之感。这里提到了“盥”和“荐”两种祭奠礼节。“盥”是把酒浇在地上,盥字下面是器皿,上面是水,有洗手的意思,但在这里不是洗手,而是用杯子盛了酒浇灌到地上进行祭奠。“荐”是进献的意思,古时侯的祭奠是先把酒洒在地上,然后把牺牲供奉上去,牺牲就是祭品,牛羊猪为牺牲。这个观卦本来是先观“盥”,后观“荐”,然而后来不用观“荐”了,观了用酒浇地的仪式就行了。为什么?由于心中已经升起了一种敬仰之感了。我们现在观察古代人,例如看古书吧,就一定要如陈寅恪所说,与古代人处于同一境界,要有敬仰之感,不要看了什么就否定什么,对祖上要有敬畏之心。这里的祭奠主要是祭祖,然后是祭外在的神,后来儒家演化为祭先祖,无论祭什么,心中都要有敬仰之感。观事、观物、观人都要有一种敬仰之感,不要轻易地去否定什么,瞧不起什么。
这是教我们一种观的方法,以物观物,再专心观,最后彻底都空了。《孟子.尽心》中就说“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这三个过程,先要尽心才能知性,知了性才能知天。当然首先要尽心,要穷尽自己的心智。这一篇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里的“小”是意动用法,登上了东山(沂蒙山)观鲁国,觉得鲁国太小了;登上了泰山观天下,觉得天下太小了。孟子还说“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观到了海的人再去观水就觉得水不值得一观了。接着又说“观水有术,观其澜也”,观水是有方法的,一定要观看它的波涛,波涛有什么特征、形态,这个观是要动态地观,除了要观察它的形态变化之外,还要观察它的宏大。从观察者来说,一是要有变化的心,要用动态的方法来观;二是要有宽广的襟怀胸襟,用宽广的视野来观,这样就不偏了。因此只要认真观了这个以酒洒地的礼,心中就能升起一种敬仰之感。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易经是基于商朝的占卜总结的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的,所以大量的爻文都是商朝需要鬼神来做出指示的商朝社会内容。“有孚颙若”的原初含义是:“(在进行祭祀的时候)要选取那个高大的俘虏)。
白话
观卦:祭奠时灌酒降神而不献人牲,由于用作祭奠的俘虏的头部肿了,不能用作祭品。
解读
观,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巽上)。本卦下卦为坤,坤为地;上卦为巽,巽为风,风行大地,吹拂万物,喻君王巡视邦国,观察民情,施行德教,风化社会,所以卦名曰观。观,《说文》:“谛视也。”含观察、观看二义。
盥,当读为灌,祭奠时用酒灌地以迎神。荐,献,指献牲。孚,同俘。颙(yóng),《说文》:“大头也。”孚顾,指俘虏的头被打肿了。
20.2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白话
《彖辞》说:君王在上,遍观臣民。下卦为坤,义为柔顺,上卦为巽,义为谦逊,观卦有柔顺谦逊的品德。九五、六二各居上、下卦的中位,像君臣守中正之道,而九五阳爻居于群阴爻之上,喻君王俯察民情,所以卦名为观。“国君祭神,灌酒而不献牲,然而虔诚而又肃敬。”臣民观摹而感化。看到四时运行井然有序,就能观察到上天神秘的原则。圣人根据神道来制定教化万民的理论体系,天下就能驯化服从。
解读
大观,遍观,普遍观察。中正以观天下,此以九五、六二爻象爻位为据。观的九五为阳爻而居上卦中位,六二为阴爻而居下卦中位,是为得位,像君臣各得其位,各司其职,所以说“中正”。九五阳爻之下分列四阴爻,像君临万民,俯祭民情,所以说“观天下”。《象辞》释“孚”为诚信,释“颙”为恭敬,与经意不符。 下,臣民。化,感化。忒,《集解》引虞翻曰:“忒,差也。”
“观”,包含动词、名词两用,作动词用的观是以我为主去观察外在的对象,作名词用的观是我成为一个客观的对象为人所观。对于一个居于上位的君主来说,兼有观字的两层含义,一方面要以上观下,观察民风民俗以检验政治的得失,另一方面也要重视自己的仪表品德,塑造一个良好的君主形象为下所观,成为民众瞻仰悦服的对象。对于居于下位的臣民来说,则是侧重于以下观上,根据不同的地位和角度观察民主的政治作为,得出不同的观感。
“盥而不荐,有孚顒若”,这是说君主通过主持祭礼来塑造自己的形象,为下所观,使瞻仰的人受到感化。“盥是将祭而洁手之礼,“荐”是祭奠中奉献酒食之礼。在行盥礼时,“有孚顒若”,“孚”是虔诚,“顒”是肃敬,此时君主亲身主持,使人们感受到自己虔诚肃敬的风貌。盥礼之后,继以荐礼,此时俎豆杂陈,礼节繁多,君主不再亲身主持,请人代劳,目的是避免影响刚才给人们树立的高大形象。
从卦爻结构看,观卦是阴长而阳消之卦,下之四阴渐长,上之二阳将消,然而九五仍居于至尊之位,“大观在上”,因而应尤其重视树立自己的形象,站在“坤道设教”的高度履行政治教化的职能。所谓“神道”既指蕴含在宗教祭神仪式中的人文精神,也指天道运行至为神妙的自然规律。当君主以虔诚肃敬之心主持盥礼,并且以这种心态严格遵循四时循环不出差错的自然规律,设为政教,化民成俗,这就是“神道设教”,可以得到天下人的信服。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白话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巽为风,下卦为坤为地,风行大地吹拂万物,这是观的卦象。先王观此卦象取法于周流八方的风,从而巡视邦国,观察民情,推行教化。
解读
省,《说文》:“省,视也。”方,邦国。
观卦巽上坤下,巽为风,坤为地,有风行地上之象。先王观此卦象,推天道以明人事,体会到推行政治教化的道理,“省方观民设教”。“省方”是省视四方,“观民”观察民情,“设教”是设立政教。为了设立政教以教化民众,首先必须全面了解四方的民情,把握真实的情况,做好以上观下的预备工作,而不能凭个人的意志主观武断地设立。只有顺应民风民俗文化传统,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设立政教为下民所观,才能如同风行地上那样,周及庶物,鼓动化育,取得民心,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性也。
白话
初六:愚蠢近视,对一般庶民来讲尚无大碍,但对于担负政治责任的君子来说,将会铸成大错。《象辞》说:初六爻辞讲,愚蠢近视,这恰是小人们的思想特征。
解读
童,孩童,这里喻指幼稚无知。
初六,“童观”指不全面地观察。小孩子观察事物的最大特点是细致、细腻,但往往不够全面,不够宏观。初六爻就比如人的孩童阶段,刚开始,而且为阴爻,因此特指女孩子。
六二:闚观,利女贞。
《象》曰:闚观女贞,亦可丑也。
白话
六二:囿于一孔之见,这是有利于女人的贞兆。《象辞》说:女人窥视男人,即使品行贞正,亦属可丑的行为。
解读
闚,写窥同,窥观,犹言从门缝或孔**中视物,即一孔之见。闚观,《象辞》释为女人暗中观察男人,把经意中属于熟悉论范畴的观察狭隘化了。
六二,又进了一步,但还是奼女。古时侯女子足不出户,只能从门缝里去偷看,因此视野不开阔、不全面。对女子来说是有利的,但对男人来说是不利的。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白话
六三:观察亲族的思想动向,从而决定为政的措施。《象辞》说:观察亲族的思想动向,从而决定为政的措施,这才未失去用人行政的正道。
解读
我生,犹本姓,这里泛指亲族。
六三,初六爻到六三爻都是阴爻,但它们的位置不同,一个是在最下面,因此像孩童一样“观”,一个放在第二位,在中间,也就是在家里面,因此像奼女那么窥视。到了六三就到了下卦的最高位,固然也是女人,但要更成熟一些,懂得就观察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反省自我行为,然后才决定进退,这样是有好处的,一定要从自我的内心来观。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白话
六四:观察国家政绩风俗的辉煌表现。筮遇此爻,有利于朝觐君王。《象辞》说:观察国家政绩风俗的辉煌表现,此来者为国宾。
解读
国之光,国家最可宝贵,最可玄耀的东西。
宾,宾客。这里用如动词,指作客。宾于王,犹言朝觐君王。
尚,即上。尚宾,即上宾,犹言王室之宾客,国宾。
六四,恰好处在九五爻的下方,就似乎在辅佐这个大王。那么在六四爻这个位置应该怎么观呢?就是要观察到国家的光明的一面,但不即是说黑暗的一面就不观察了,而是说要用光明之心观察国家,假如用黑暗的心来观察,那么任何东西都是黑暗的。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母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伞,小儿子卖扇。晴天时她就发愁大儿子卖不出伞,雨天又担心小儿子卖不出扇子。她应该换个角度去看,晴天小儿子卖扇卖得好,雨天大儿子卖伞卖得好,这样心情就好了。用不同的心观察同一个事物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故而要用光明之心来观察事物。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白话
九五:善于观察亲族之意向,君子可以无过错。《象辞》说:观察亲族之意向,就是观察天下万民的意向。
解读
九五,此处的“观我生”与六三爻的“观我生”不一样,它们的主语不一样,动作的发出者不同。六三爻是一个阴柔的人在自观,观心;而九五爻是一个刚健且居于君位的人在观,这个人更要留意“观我生”。一个刚健且居于君位的人观察自己的行为和心理,观察之后要改过扬善,体察民心,这样才会无咎。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白话
上九:观察其他部族的意向,君子可以无过错。《象辞》说:观察其他部族的意向,是由于尚未全面摸清情况,心不踏实,决心难下。
解读
其,他。其生,犹言他姓,与我生相对而言,泛指其他氏族,部落。
上九,居于最高位,一定要观察人民的行为,观察下属的反映,否则就会脱离人民,脱离下属。
朱熹的学生曾问朱熹说,观卦六爻一爻胜似一爻,“其所居之位愈高则所见愈大焉”,那么是否观察者的视野越开阔或所居地位越高,所见的东西就越来越大呢?朱熹回答说,观卦下面的四条爻全是阴爻,上面两条全是阳爻,因此分为两组。他说“上二爻义自别”,上面两条爻意思不一样,有区别;“下四爻所居之位愈近,则所见愈亲切”,下四爻越来越往上,到了第四条阴爻,它和九五爻最接近,因此下四爻确实如他学生所说那样,然而到了上面两爻性质则变了,变为刚爻成了君主了,就不是位置越高看得越远了。
从观卦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最重要的就是要专心去观察,要用敬仰之心,不能带有私心,要以客观的、中正的心来观察天下。用不同的心态去观察,得到的结果也不同。此外,居于不同的位置具备不同的才能,就要用不同的观察方式,要避免“童观”“窥观”。还有,每一个人尤其是领导者,要经常观自己的内心、观自己的生活方式、观自己的行为得失,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要总是观别人的不足,要多观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改正。
孔子的“三步识人”
孔子在《论语》中就曾教我们识人的三个步骤。“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是孔子给出的,从“现在”与“过去”、“外在” 与“内在”的双重角度,综合判断一个人善恶好坏的三条重要的途径和法。
视其所以。考查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
观其所由。观察他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
察其所安。了解他的心情,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
“以”是指人的当前的言行;“由”是指导致此人当前言行的原因;“安”是指此人以什么样的用心和目的。
评判一个人,首先,就是先以平时都能看得到的日常言行来进行判断。如果一个人平时的言行,看起来很好,或是很坏,姑且留下一个初步印象。
第二步,要看是什么外在因素导致了此人当前的言行。
第三步,要考察此人的用心和目的是什么。经过这三个步骤的考察,就可以对一个人进行评判了。
按照这个标准,如果一个人行为光明美好,内心坦荡,做事的出发点也没有不可告人之处,那就一定是君子无疑。
如果是出于求名的心态来做一些好事,恐怕就只能算作伪君子了。而如果是连龌龊的心态、不择手段的办事行为都不加以掩饰了,那此人定是真小人,需要离他远一些。
《吕氏春秋》中的“八观六验”
《吕氏春秋·论人》中说,“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
这段话讲的是通过一个人在不同处境中的表现来判断这个人的品性。
所谓八观讲的是:当一个人处境顺利时,观察他礼遇的是哪些人;当一个人处于显贵地位时,观察他推荐的是哪些人;
当一个人富有时,观察他养的是哪些门客;当一个人听取别人的意见后,观察他采纳的是哪些意见;当一个人闲居无事时,观察他有哪些爱好;
当一个人处于放松的状态时,观察他讲哪些东西;当一个人贫穷时,观察他不接受什么;当一个人地位卑贱时,观察他什么事不会去做。
六验的意思是:使一个人高兴,借此考验他安分守己的能力,看他是否得意忘形;讨好一个人,看他有没有什么癖性;
使一个人发怒,考验他自我控制的能力;使一个人恐惧,看他能否坚定立场、凛然有为;使一个人哀伤,考验他的为人;使一个人痛苦,考验他是否有志气。
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会容易得意忘形、在身处困境的时候容易一蹶不振,在富裕的时候听不进忠言逆耳,在贫困的时候很难抵挡金钱的诱惑。
这些都是人之常情,而真正优秀的人,无论身处何境,都懂得约束自己,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诸葛亮识人七法
根据《将苑》记载,诸葛亮曾经提出了七个识人的方法:“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这七个方法意在给被试者设置种种情境,从他们的临场反应中观察这个人的能力:有意用是非去试探他,看是否有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
用言词论辩来同他辩论,看他是否有应变的智慧。
向他请教智谋,看他是否有真知灼见。告诉他有祸难,看他是否有敢于赴难的勇敢。用酒把他灌醉,看他是否因失态而暴露本性。
用利益去引诱他,看他是否保持廉洁。让他限期完成某件事情,看他是否能守信用。
此七观可概括为:志、变、识、勇、性、廉、信等七项内容。诸葛亮作为蜀国丞相,对人才的发现十分看重,他在《出师表》中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他这七种识人之法,抓住了用人的要义,告诉我们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其方法既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
人是生活在群体中的,生命的展开,就是不停与人打交道的过程。所以,具有识人之明非常重要。中国古人总结出的识人鉴人方法也是五花八门。
人的品德看言行,人的思想看行为,人的内心看做事,人的心术看眼神,人的知识看谈吐,人的内涵看表现,人的修养看性格,人的能力看业绩,人的身手看对手,人的为人看朋友,人的本质看历史。
《庄子·列御寇》也有识人九法
1、远使之而观其忠。让人去远方任职,以观察他们是否忠诚。
2、近使之而观其敬。让人就近办事,以观察他们是否恭敬。
3、烦使之而观其能。让人处理复杂的事务,以观察他们是否有能力。
4、卒然问焉而观其知。对人突然提问,以观察他们是否有心智。
5、急与之期而观其信。给人紧迫的任务,以观察他们是否守信用。
6、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将财物托付于人,以观察他们是否清廉。
7、告之以危而观其节。告诉危机的情况,以观察他们是否守节。
8、醉之以酒而观其侧。让人喝醉,以观察他们醉酒时的仪态。
9、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使男女杂处,以观察他们对待女色的态度。
对于有能力的人才,《人物志》中给出了八种标准
1、聪能听序,谓之名物之材。善于听人之见解而能有条不紊,可以叫做正名察物之材。
2、思能造端,谓之构架之材。善于思考道理而能知端绪先后,可以叫做构建框架之材。
3、明能见机,谓之达识之材。善于明察事理而能预见到玄机,可以叫做通达有识之材。
4、辞能辩意,谓之赡给之材。善于运辞措意而能明人我之意,可以叫做擅辩畅论之材。
5、捷能摄失,谓之权捷之材。善于迅捷行事而能控制其失误,可以叫做权变敏捷之材。
6、守能待攻,谓之持论之材。善于坚守自我而能任他人来攻,可以叫做持守善论之材。
7、攻能夺守,谓之推彻之材。善于攻克对方而能夺人之所守,可以叫做善攻善克之材。
8、夺能易予,谓之贸说之材。善于夺人之所守而能为我所有。可以叫做交易游说之材。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11353/369af01f8101cbc3.png)
“八观六验”
出自《吕氏春秋》
一、八观
1、通则观其所礼。一个人发达了,要看他是否仍能保持彬彬有礼的态度。
2、贵则观其所进。一个人地位高了,要看他推荐什么人。他提拔什么样的人,他就是什么样的人。
3、富则观其所养。一个人有钱了,要看他对待金钱的态度,是否做到富而节俭、用为所需。
4、听则观其所行。听完一个人的话,要看他是怎样做的,是否做到知行合一。
5、止则观其所好。通过一个人的爱好,能看出这个人的本质。
6、习则观其所言。通过久处去了解一个人的习惯言行,以做出准确的判断。
7、穷则观其所不受。人穷不能没志气。要看他是否因为穷而低三下四、贪占便宜、出卖人格。
8、贱则观其所不为。人地位低没关系,但要不卑不亢,坚守人格尊严,这样的人值得交往。
六验
1、喜之以验其守。 让他欢喜,看他是否不变操守。
2、乐之以验其僻。 让他高兴,看他是否有不良僻好(是否得意忘形)。
3、怒之以验其节。引他发怒,看他是否能自我约束。
4、惧之以验其持。让他恐惧,看他是否意志坚定,不变信念。
5、哀之以验其人。使之失败,看他是否能够自制、自强。
6、苦之以验其志。让他处于艰苦的环境,看他是否胸怀大志。
真正抓住了人的本质特征的还是我们的老祖宗,在《黄帝内经》这部古医书中,人被分为五大类二十五种,按金木水火土五种形态,抓住人的生理特征和社会特征表述得十分完美,直到今天仍然不减损一点价值!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11353/b77e4bc7854b8cb2.png)
金形的人,属于金音中的上商,好像西方地区的人,他们的体型是面方,皮肤白色,小头,小肩背,小腹,小手足,足跟坚壮,其骨如生在足踵的外面一样,行动轻快,禀性廉洁,性急,能动能静,动之则猛悍异常,明于吏治,有决断之才。
对时令的适应,能耐受秋冬的寒冷,不能耐受春夏的温热,感受了春夏的邪气易于患病,属于手太阴肺经,性格特征是坚不可屈。
木形的人,属于木音中的上角,他好像东方地区的人,他们的皮肤苍色,头小,面长,肩背宽大,身直,手足小,有才智,好用心机,体力不强,多忧劳于事物。
对时令的适应,可以耐受春夏,不能耐受秋冬,容易感受病邪而发生疾病,属于足厥阴肝经,其性格特征是柔美而安重。
水形的人,属于水音中的上羽,好像北方地区的人。他们的皮肤黑色,面多皱纹,大头,广颐,两肩小,腹部大,手足喜动,行路时摇摆身体,尻骨较长,脊背亦长,对人的态度既不恭敬又无畏惧。善于欺诈,常有杀戳致死。
对时令的适应,能耐受秋冬的寒冷,不能耐受春夏的温热,春夏感受外邪容易发生疾病,属于足少阴肾经,性格特征是做事不着边际。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11353/04e4cad27ad29804.png)
火形的人,属于火音中的上徵,好像南方地区的人。他们的皮肤色赤,脊背宽广,面瘦,头小,肩背髀腹各部的发育很好,手足小,走路步履稳重,思考敏捷,走路时肩摇,背部的肌肉丰满,为人有气魄,轻财,缺少信心,多忧虑,对事物善于观察和分析,喜爱漂亮,性情躁急,不能享高寿而多暴死。
这种人能耐受春夏的温暖,不能耐秋冬的寒凉,秋冬时感受外邪,容易发生疾病,属于手阴心经,性格特征是为人很真实。
土形的人,属于土音中的上宫,好像中央地带的人。他们的皮肤呈黄色,面圆,头大,肩背丰满健美,腹大,下肢从大腿到足胫部都很健壮,手足小,肌肉丰满,全身上下各部都很匀称,步履稳重,人很安静,好帮助别人,不争逐权势,善于团结人。
这种人对时令的适应,能耐受秋冬寒冷,不能耐受春夏温热,春夏感受了外邪就容易生病,属于足太阴脾经,性格特征是诚恳而忠厚。
搞中医的人都知道“医易同源”这句话,这是说《黄帝内经》与《周易》是同一理论框架,不过《黄帝内经》成书要晚得多,应该说它是在《周易》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
![](https://img.haomeiwen.com/i26911353/c908df7f989a704b.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