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6日 周三 晴
又进入了年终盘点时候,不愿意拿笔写,不想做任何总结。懒惰之外是逃避,每一次回忆都是撕裂的刺痛。当然,经历既是生活,反思就是收获,鸡毛蒜皮之外也有认识提升的新高度。
1.生活--身体是1,其它是零
这半年,“讳疾忌医”的毛病改进不少,不是主动,而是被迫。抽血化验、腹部彩超、胸部CT、头部核磁,在潜意识中老年人及危重病人才会做的检查自愿不自由的都做过了,中药、西药、片剂、汤剂都喝过,满满一大提兜的药,看着都发愁,“这些都要进入我的胃吗?会有别的副作用吗”愿意与不愿意,还得一仰脖子喝下去。
人过四十天过晌,身体中各个陪伴多年的小伙伴或多或少开始出现问题,好在都是有惊无险!但是医院各科室面前熙熙攘攘的人群,透出了人类在疾病面前的弱小。躺在检查仪器上,听着仪器的轰鸣声,紧张、无助、孤独,欲哭无泪。等待检查结果的忐忑如同一头壮年的黄牛被牵到了屠宰场的门口,从不喜欢察言观色的我开始认真观察医生的表情,从眼睛开始,是否蹙眉,眼神是紧张还是放松,嘴角的笑是职业的,还是强颜欢笑,语气是惊讶还是不屑一顾,试图在医生的脸上发现蛛丝马迹。总以为不屑一顾是贬义词,但是心底却希望展现的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小儿科’。待到一句“问题不大,吃点药调理下,定期复查即可”的话语,如同大赦天下般慢慢吐出一口气,哎,我的个娘,吓煞俺了!就此意识到,时光一去不复返,年龄增长不可抗拒,毛病增加成为常态,珍重现在,没病没灾,平安健康的每一天就是幸福!只有生死才是大事,其他均不值一提。开好属于自己的小花,不羡慕他人艳丽的玫瑰是现在该有的修养。
2.工作——到位不越位
后疫情时代,学生管理难度到达极致:上课睡觉,下课胡闹,作业不做,周一逃课,左手电脑,右手手机,深度学习于他们不可能,潜在学习的表面,可以抄,可以写,但不可以动脑子。无论老师多么具有学习情怀,多么用心的准备了一节课,学生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厌学情绪表现在行动上,脸色上。如果一个孩子这样,我可以接受,毕竟十个指头有长短,在现行的考评体制下,不是每个人都适应,有差距是自然的,但如果是十个人呢,是二十个人呢,是三十个人呢,课堂不是正常课堂的样子,心底里开始的感觉是失望,无数次的课上成了班会课,上成了行为问题解决课,上成了思想动员课,“发掘知识的伟大魅力,人是如何学习的,破译优秀生的秘密”等系列讲座都是在日常英语课上完成的。心底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农村的孩子苦于条件匮乏,家长能力的低下,不能引领孩子思想的发展,没有眼光与格局的孩子只会聚焦眼前,缺乏长远眼光。心底更多是对农村孩子悲悯的情怀,但若是一次次被泼凉水,一次次的降低预期也未能达到,自己淡定的心情也不再淡定,失望之后是再次失望,再次失望之后则成了绝望。2020年下学期,每一节课都是在纠结与郁闷中度过,兴冲冲地拿着课本进教室,唉声叹气地走出教室。夜里无数次的翻来覆去,“作为参加工作二十几年的老教师,我是如何在一次次课堂实践中中缺失了自我定力,长成了怨妇,长成了自己都不喜欢的样子?”
不仅如此,小吴事件打翻了我对学生的旧有认识,也某种意义上推翻了我自以为优秀的自我镜像,自我认识,自卑的我不知道该如何继续我的教育生涯,“至暗时刻”是我对此段教学生涯的评判。
某天午自习,学生小吴一直用肘支着头,我附身低头凑在她的脸前,原来她一直在睡觉!未假思索我便问,“为什么这么困?”“没做什么”几轮回合的对话后,这孩子的语气已经不像一个学生,明显的感觉是,她无崩溃了!为了尽量少影响其他人,我要求她去办公室找班主任老师,她开始嚎啕大哭,站在教室外说什么也不去办公室,哭声引来了班主任老师,细心的老师发现小吴手里藏有数学课用的圆规,气氛骤然升级,接下来是她声嘶力竭式的控诉气父母对她的从小的各种忽略。
在所有赶来的任课老师苦口破心劝说之后,她情绪平静了下来,但仍固执的认为,“世界对她不公”,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还是同学,以及陌生人,她都心怀怨恨。恨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大家眼中的足球校队的主力,班级的核心与灵魂人物,家长的乖乖女,老师心中的优秀生,学生中的榜样在突然之间毫无征兆地人设垮塌,她心中藏了多少委屈,没人知道,问也不说。
后来,期末考试这孩子没参加。期末放假,家长去学校给她取书。我们得知这孩子憋在卧室不出门,家长把饭送到门口然后躲出去,她才出来吃饭,待到时间差不多,家长回家,只剩下了空碗。家长也多次试图带她去大医院瞧病,都被她用歇斯底里退回,卧室没有电脑,也无电视,手机早被家长摔碎,窝在被窝里的她每天怎么打发时光,没人知道。老师们的多次家访更不能够见着孩子的面,哪怕听她发发牢骚也可,没有,没有见面的机会。“眼睁睁的一个好孩子没了”。是什么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不知道,但看了开东老师的文章《办让学生拉屎的教育》,似乎也有一点答案。
后来在四班的课就属于凌乱状态,有班无集体,在班级里灵魂人物垮塌之后,孩子们深陷一种“读书无用”的状态之中。尝试了很多办法,效果很差,自我的挫败感也陡然增加,若有好的去处,我想逃避离开。晚上睡不着觉,我就问我自己:“我有能力离开这个我如此抱怨的地方么?”很心酸,我当时的回答是“没有!”
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这段话:“不仅仅要批判体制,更要批判自己。是你自己选择了被体制所束缚,是你自己屈服了体制,是自己选择用无能为力来应对体制,是自己认定了自己没有能力推动体制的改良,而体制仅仅是替你背锅而已。”
当我看到这句话后,如同一条鞭子抽在身上,抽醒了自己的良知,也抽醒了自己不服输的尽头。穷则思变,借用办公室老师的一句话“不能因为某些学生有病,强行给所有孩子吃药,这对那些一直在勤勤恳恳努力的孩子来说不公平,还是要因材施教”。要着眼于能学,想学的学生,着眼于自己力所能及的课堂小环境,刷题,上课之外,试图带给学生一点不一样的东西,课堂是师生成长的舞台,不在乎有几个人成长到什么程度,努力即可。豁然开朗之后,不再纠结与压抑。剑拔弩张的师生关系开始缓和。
某个周五放学,孩子们背着书包三三两两走在出校门的路上,班里的调皮蛋三兄弟照例一块走,看到我准备去开车,大老远打招呼叫老师。说实话,我已经强迫自己适应了“在班级是老师,出教室是陌生人”的师生关系,孩子们的一声“老师”,把我的心瞬间拉回到他们身边。不谈成绩都是好孩子,全认之美,魏老师的讲座听的不少,为什么就不能运用于实践呢?《教学勇气》,《教育的目的》本学期读书不少,学了之后需要实践中的应用。打通,应用,书籍的作用莫不如此。
雪崩时没有一片无辜的雪花,本学期的课再难也是大环境的问题在班级课堂上的体现。我意识到,作为教师“做能做的”是最大的修行。教师与家庭与社会的关系不是相互推诿,而是认清边界,每人到位但绝不越位。
在2021年1月的最后一天,在用时近一个月,不太仓促的勉强写完2020年的总结,心中还是满满得惆怅。对未来的迷茫,对教育的失望,对自我的怀疑,对能力的否定,对环境的无力,各种纠结如同新冠病毒一样不能散去。与国家与个体2020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成为国人不可磨灭的记忆。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无伦怎样,我仍旧期待未来美好的样子,期待自己在教育的大道上,追逐梦想,追逐教育最本真,最简单的样子。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奔五的年龄开出属于自己的小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