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教育
【原创】家长如何熄灭孩子们的“战火”

【原创】家长如何熄灭孩子们的“战火”

作者: 山西优博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6-07-07 07:40 被阅读35次

    家长,你累不累?

    无法平息的“战火”

    周末,几个好友来家中做客。由于孩子们年龄差不多,形成了家长和孩子“各玩各的”和谐场面。但这美好并不持久,家长被弄得“如坐针毡”,“坐下、起立、坐下”的动作不知道做了多少组。但战火依旧在纷飞……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所谓的“战火”并没有多严重。因为孩子中较大的三个孩子都是女孩儿,所谓“三个女人一台戏”,似乎从三岁多就可初见端倪。

    三个小姑娘兴趣爱好类似,可是家里的每样玩具只有一套,于是,一个要玩都要玩,如果其中一个不玩,另外两个也都不玩了。我真的很怀疑,她们是在玩玩具,还是在玩“争抢玩具”的游戏……

    就在“争抢玩具”的游戏中,也许有时会有中场休息的时候——三个孩子会高高兴兴地一起玩,似乎还很有条理,每个人玩多长时间,每个人扮演什么角色,似乎一切重归平静。但更多的是,孩子突然的尖叫和哭喊声。

    虽然我们谈话的地方和“她们的世界”有段空间,但我可以清晰地根据频率的高低听出是谁在喊“妈妈”。是谁在告状,“她抢我的玩具!”是谁在争辩,“她不和我分享玩具”等等。

    妈妈们在我身边穿梭着,嘴里念叨着“没办法”、“什么时候能熬出头”,可行为却在鼓励着她们,让她们继续着自己的“战争片”。


    潜伏的“帮凶”

    三个小女孩儿中,有个叫“晶晶”的小姑娘。基本属于“交流基本靠吼”的类型。基本听不到她平静的交流,最常见的是双手叉腰对包括她妈妈在内的大人及另外两个小朋友发布命令,“我要这个!”“快给我拿那个!”“我再也不和你玩了!”“我把你们扔到垃圾桶里!”等等等等。除了这些常用的句式,从嘴里发出的基本就是哭声,或者分贝极高的尖叫了。

    图片来自网络

    我很留意她的举动,我知道这是一个被娇纵、惯坏了的孩子。只是我更想知道她是怎么变成这个样子。究竟是父母的哪些举动成就了孩子这样的行为方式。到底谁是她幕后的“帮凶”!

    在和晶晶交往的人中,最听话的绝对是她的妈妈,基本上每一次高喊的“妈妈”或者哭声,都能让妈妈彻底放下手中的活计,奔向出事的地点。如同救火队员一样,安慰哭闹的晶晶,或者帮助她调节和朋友间的“矛盾”。当然,晶晶妈妈的出现,确实会让纠纷终止,分出个谁对谁错。只不过,过不了多久,又会传来晶晶的哭声。

    在短暂的聚会时间,晶晶不知哭了多少次,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她的妈妈起立、坐下的次数绝对比那多得多。


    无奈的“怂恿”

    看着晶晶妈妈出出进进,如坐针毡的样子,我终于忍不住上前问她:“为什么晶晶一喊,你就要立刻出现?帮她处理所有问题呢?”

    晶晶妈妈听了感到很诧异,“不去她一直哭怎么办?”

    那口气中,既为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感到迷惑,更为自己这样的忙碌感到无奈。

    “她那么小,万一她欺负别人怎么办?”她接着说。

    好搞笑,这明明是害怕她被别人欺负……

    旁边另外一个妈妈笑着说:“欺负别人,她怎么会哭?”

    “是啊,你这么进进出出的,她就不欺负别人了吗?”我接着问。

    图片来自网络

    她变得有些尴尬,不再说话。

    为了避免局面僵化下去,我也只好生涩地转移了话题……

    只是,不知道,晶晶妈妈能否真正认识到自己是那个幕后的“帮凶”,她的“无奈之举”让晶晶变得娇蛮、专横……


    孩子没那么“简单”

    “天真”的是家长

    传统观念中,孩子是“天真”的,家长似乎可以轻而易举地洞察他们一切想法、观点。这样的观点,不仅让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失衡、不平等,更让家长变得自负。这样的自负,是多么的让人可发一笑。

    如同晶晶妈妈一样,很多家长就是这么“天真”。他们只是在想,“如果不照做,孩子哭怎么办?”却不直接想想“怎么才能让孩子不哭!”

    这是多么有趣的事实。家长的行为似乎只能建立在孩子的行为之上,没有思考如何直接改变、终止孩子的行为。当你仔细思考这个现象,我们就会发觉,家长已经被孩子训练的“地流转”,你以为自己知道孩子的“单纯”的想法,你以为自己可以改变他们的主张。其实,走在被设计好的路线上的,正是家长本身。而孩子的实施方法很简单,就是发出一种名叫“哭”的声音。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你认识到这点,你还会觉得孩子“简单”吗?也许,“天真”的真的是家长……


    “战火”为何燃烧

    这篇文章,主要来源于孩子们的“战争”,其他方面的知识,先不加以分析。如果您有兴趣,可以关注我的其他文章。(对不起,临时加了个广告。)

    言归正传,孩子们的“战火”为何燃烧?

    我喜欢把原因分成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来分析。根本的,或许我们无从下手,而直接的,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将其化解。

    孩子吵闹,根本原因我认为可以有两种说法,但是其实是一个意思。

    其一,孩子们对自己在小团体中的地位没有明确认知。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权限在哪儿,总想继续获得更多的利益。他们会站在各自的立场上,认为自己的权力必须得到尊重。否则就是对自己的欺辱。

    图片来自网络

    另一种说法,孩子和其他伙伴间没有对利益如何分享达成明确的共识。这个看起来有些成人化的句子,其实真切地发生在孩子的团体中。我们可以想一下,孩子们友好相处时候的场景。他们的活动井然有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和角色……那就是一个达成共识的完美状态,只是能够形成共识的方面太小,共识很快就失去了它的效力范围,完美的状态也就随之瓦解。

    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是根本原因,那直接原因又是什么呢?

    在“战火”中火上浇油的直接因素就是家长的参与。

    当孩子们产生矛盾的时候,我们最常见的场景是什么?

    孩子们要么和自己的家长哭诉自己是多么委屈,其他人是如何欺负自己;要么有孩子向对方家长投诉,“你家孩子”多么不讲道理……

    这说明什么?聪明的孩子们期待着家长参与其中,让他们的争吵现场成为一个“法庭”。孩子们等待着家长的到来。如果家长不来,那他们就“配合”着把父母吸引过来。虽然可能这样的“配合”他们也是在下意识中完成。

    明白这说明什么吗?

    家长的参与是他们争吵的目的!家长的“调停”是他们“战争”的动力!


    试试“釜底抽薪”吧

    当个“法官”有点儿难

    有趣的是,家长有时好像也很乐于当个“法官”、做个“裁判”。但是,有多少次你从头到尾目睹了所有过程?有多少次你认真反思了每个细节?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你真想处置孩子们的纠纷,那你最起码应该当个合格的“法官”吧?仅凭孩子们的事后复述做判决,你就不担心那些表达能力笨拙的孩子“蒙冤含雪”?仅凭自己对孩子的理解,你就不怕产生“冤假错案”?被“屈打成招”的孩子,心灵又会产生多少难以泯灭的创伤呢?

    当孩子们的“法官”太难了,因为你无法保障你时时刻刻身处第一线。你更不能自负地判断每个孩子的行为动机。也许那个“被欺负”的孩子,最初挑起了事端。

    冷静分析后的你,会认为自己是个“好法官”吗?


    “轻松”给你支两招

    “生逢乱世”如此辛苦,那么我们为何不改变一下对待“战争”的策略呢?

    1

    既然我们不能成为“好法官”,那我们就做个好观众,或者干脆成为陌生人吧!

    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

    第一、正如前文所说,孩子战斗的目的是让家长参与其中,为他们夺取利益。如果我们加入,正中下怀!成了配合他们的“燃料”,在主观方面,战火会继续猛烈燃烧!

    第二、孩子临时组成的小团体,会因为“外人”的参与永远无法建立他们都认可的秩序,他们自身也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定位。这样,从客观方面,战火也将持久蔓延!

    第三、如果家长总是从中调停,孩子自己便无法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更无法增长这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你希望如此吗?或者说,你能够陪伴他们一辈子,替他们一直打抱不平吗?

    三个理由,希望你能理解为什么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2

    有的家长已经迫不及待了,“那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处理问题?如果惹出麻烦,该如何收场?”

    多么“天真可爱”的家长啊!

    你认为,如果不让他们从小训练处理问题的能力,他们长大就会处理了?如果惹麻烦是个必然结果,那么我宁愿让他小的时候惹一些更好收场的“麻烦”。

    传统的家长,总以为自己的说教会让孩子增长相关的技能。可是残酷的现实反复地告诉我们,对孩子反复的说教,会让孩子变成“聋子”,他们的技巧和能力,必须在亲身体验后才会增长。

    图片来自网络

    对于孩子们“集体犯错”的“处置”方法是什么?

    不要再坚持“谁犯的错,谁来承担”这个理念了。原因有二:

    第一、这样的方法,会让孩子彼此间产生斗争的念头,为了避免受到批评或为了得到家长褒奖,“好孩子”会举报那个“坏孩子”。这样,在家长和孩子心里都会有了“好与坏”的区分。这是导致报复和斗争升级的根源。更何况,绝大多数情况,我们根本得不到绝对客观的信息。

    第二、从“坏孩子”的心理分析,往往他们“挑起事端”的真正目的是吸引家长的注意力。一旦家长落入陷阱,无疑是对他最好的奖励。哪怕被批评,他依旧会做让人讨厌的事情。

    家长应该了解“战火”的根源,真正做到“釜底抽薪”——对于集体犯下的错,集体共同承担

    1、对于“主谋”,当他费尽力气妄图吸引家长注意力,但结果是让大家一起被关注,而非他一人独享,这样的结局会让他放弃继续努力。

    2、对于整个团体,集体承担,让他们学会更多的是通过合作弥补过失,而非“我告你妈妈去”。

    3、让他们自己承担后果,会让他们更多地思考如何避免犯错。这是比说教更有价值的引导方式。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你们的孩子还在哭闹,等待你们的支援,请告诉他们:“你们有能力自己解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创】家长如何熄灭孩子们的“战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ebc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