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边城》中,沈从文先生先是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非常原生态的美好爱情:
情窦初开的二佬与翠翠相遇在端午节的傍晚,年幼的翠翠在等爷爷来接,可左等右等爷爷就是不来。二佬对翠翠一见钟情,逗翠翠“大鱼吃掉你”,并且安排人送翠翠回家。
第二年的端午,翠翠因为记挂着逗她又找人送她回家的少年,主动和爷爷一起进城看船,但二佬却不在家。
第三年的端午,二佬奉父亲之命给爷爷送回酒壶,并且安排翠翠吃完饭就和爷爷进城,他派人来接替他们看渡船。
女孩天真单纯,男孩少年老成,两人相遇在如花的年纪,本来该有个美好的结局的,可偏偏就在那个二佬不在家的端午节,大佬也喜欢上了翠翠,所以原本的美好就一步步变成了悲剧,大佬丧命,二佬离家,爷爷抑郁而死,只剩下孤单的翠翠守着渡船等待。
许多人会问:“为什么会这样?” 怪翠翠?怪爷爷?抑或怪大佬二佬?
十多年前,央视上北师大的一位老师分析这部作品,他说这是一部自然主义的作品,这里面谁都不要怪,这就是生活。
爱情本来是上天赐予人类的除了亲情以外的最美好的事物,但这美好只属于两个人之间,一旦有第三个人进来,就注定了会有人痛苦,有人不幸,甚至会成为悲剧。
如果说《边城》中的爱情是原生态的,《红楼梦》里的宝黛钗,与三个人相比,其文化层次与语言表达能力要强过多少,精神生活要丰富多少,翠翠爷爷与贾母的一言九鼎运筹帷幄也不可同日而语,贾府与茶峒更是两极,但是由于诸多外界因素的参与,依然也是一场悲剧,黛玉泣血而亡,宝玉出家为僧,剩下宝钗守活寡。
来到现代,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三人之间,建筑学家,哲学家,当之无愧的国家栋梁,又非宝黛钗可比。我们赞扬梁思成的理性与大度,林徽因的坦诚,金岳霖放手的潇洒,但是在金岳霖选择终身不娶的决绝背后,那内心深处一生的孤独与失落世间有几人能懂?
在《我的前半生》里,当贺涵放弃理性遵从内心做出最后的选择后, 唐晶与罗子君之间血浓于水般的姐妹深情戛然而止。在最后的电话录音告别中,唐晶对贺涵说:“我用了十年来学习如何离开你,今天算是学会了。你永远不知道,你失去了一个多么爱你的人。”听到这句话,所有曾经深爱过的人们,有几个不为之心痛,为之动容?
爱情是美好的,但是一旦爱上不该爱的人,这种爱的悲剧是无解的。没有几个人能全身而退。但是,沈从文先生说过,人生可悯。所以,我们不要为这种悲剧扼腕,大呼小叫。这就是生活。就让这淡雅的哀婉伴随终生好了。
童安格的《爱与哀愁》有几句歌词:
爱并不会是一种罪过,
恨也不会是一种解脱。
爱与哀愁,对我来说,
像杯烈酒,
美丽却难以承受。
点一根烟,喝一杯酒,
能醉多久?
醒来后依然是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