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通过《边城》这部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边民淳良的心灵。《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寰的“世外桃源”。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
《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正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翠翠与傩送这对互相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没有离经叛道的惊世骇俗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金钱和权势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这种情感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清新而健康。作者不仅对两个年轻人对待“爱”的方式给予热切的赞扬,而且也热情地讴歌了他们所体现出的湘西人民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
作者以纯净的笔触谱写出一首爱与美之歌。湘西淳厚朴实的人情世态,健美古朴的风俗习惯,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情调爽朗明快,色彩绚丽清新,是一幅优美别致的风土人情画卷。而青年男女的情爱,父子祖孙间的亲爱,人民相互之间的友爱,以及自然万物之爱与湘西之美糅合在一起,了无痕迹地融入了全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 象之中。“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边城》这本书在我看来是带着浓厚乡土风情的一部爱情悲剧,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书中的结尾说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我认为傩送不可能回来了,因为边城就是一部爱情悲剧。首先,傩送和父亲意见不合,父亲想要碾坊,而自己一心想要渡船,直接导致他离家出走,可以说父亲的想法如果不改变,那傩送就很难和翠翠在一起。其次,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老船夫被傩送一家人误解,认为大老是老船夫间接害死的。对于哥哥的死傩送始终是内疚的,他无法再坦然的和翠翠在一起。再者,翠翠内向的性格,使得傩送对翠翠是否爱自己无法得到实证。
事实上傩送是一个忠厚淳朴、心地善良、敢于追求、蔑视权财的人。他和翠翠一见钟情,执著地为翠翠唱歌求爱。对王团总陪嫁的碾坊,毫不动心。当知道哥哥闯滩而死的时候,他心怀愧疚,在痛苦中离家,追随哥哥去了桃源。我想,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傩送不会回来的事实。
在许多人看来,边城是沈从文理想人生的缩影,是他远离“边城”在许多人看来,边城是沈从文理想人生的缩影,是他远离“边城”而作于都市的梦。《边城》蕴含着诗一般的意境和韵味。无论是“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有沽酒”的早春,还是“再落个不停,溪面一片烟”的初夏,都显示出远离人事纠葛的和谐氛围。作者不仅创造了诗一样的意境,而且赋予作品中的人物与景物以深厚的象征意味。在暴风雨之夜猝然倒掉又重修的白塔,象征着一个原始而古老的湘西的终结和对重造湘西未来的渴望。
而傩送和翠翠,这悲剧里的主人公,虽然最终并没有走到一起,但我想,沈从文先生所要展现给我们的,大概是那群温良率直的人们。他用诗一般的语言的轻声述说着整个民族的悲哀,召唤我们炎黄子孙本性的良知,正是因为爱得这般深沉才孕育了这些带着哀思的文字。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傩送到底会不会回来?当然我的答案还是不会,因为从书中的字里行间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傩送把亲情看得比爱情更重。如果傩送重爱情,他不会只在白塔下唱一晚的歌,便自觉傻,不愿再唱三年零六个月;如果傩送重爱情,他不会在哥哥死后不分青红皂白,将老船夫和心仪的翠翠视作“凶手”;如果傩送重爱情,他不会永远心怀愧疚,日复一日不见踪影,从翠翠身边消失......不过这确实也是人性中很真实的一面,这世上爱情并不是最重要的。
结局早已在潜移默化中注定,翠翠注定无法等到她的心上人,她注定要重蹈她母亲的覆辙......但事实上,在我看来,这并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人性之美,看到了这个世界美好的一面,我想,这也许是作者想要真正表达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