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外,夜色如墨,乌云密布,隐隐有雷声传来。一辆马车在泥泞的道路上疾驰,马蹄溅起片片水花。
车内,年轻的大理寺少卿苏瑾眉头紧锁,目光透过车窗的缝隙,望着外面昏暗的世界。此次他奉皇命秘密前往长安城外的一座古寺,调查一起离奇的命案。
古寺名为灵音寺,曾是香火旺盛之地,但近年来渐渐没落,寺中僧侣所剩无几。就在几日前,寺中主持慧空大师被发现死在自己的禅房内,死状诡异。
苏瑾到达古寺时,已是深夜。寺门紧闭,周围一片死寂。他叩响门环,良久,才有一个小沙弥前来应门。小沙弥见到苏瑾,眼中闪过一丝惊慌,但很快便低头合十,将他引入寺内。
苏瑾来到慧空大师的禅房,只见屋内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地上血迹斑斑。慧空大师的尸体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双眼圆睁,仿佛在死前看到了极为恐怖的景象。苏瑾仔细检查了尸体,发现大师的胸口有一道深深的伤口,像是被利器所刺,但伤口周围的血迹却呈现出一种奇异的黑色。
“这伤口好生奇怪。”苏瑾喃喃自语道。
他转身问小沙弥:“大师遇害之时,可有人听到动静?”
小沙弥颤抖着回答:“回大人,当夜寺中众人都已歇息,未曾听到异常声响。”
苏瑾心中疑惑更甚,这凶手究竟是如何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杀害了慧空大师?
就在这时,苏瑾在禅房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块玉佩。玉佩质地温润,上面刻着一个“李”字。苏瑾心中一动,这“李”字莫非与凶手有关?
苏瑾决定从这块玉佩入手展开调查。他询问寺中众人,可都对这块玉佩一无所知。无奈之下,苏瑾只好返回长安,着手调查长安城中姓李的人家。
经过一番排查,苏瑾将目标锁定在了礼部尚书李大人府上。李大人为官清廉,在朝中颇有威望,但其子李逸风却是个纨绔子弟,平日里惹是生非。
苏瑾暗中派人监视李府,发现李逸风最近行踪诡秘,常常深夜才归。这日,苏瑾决定亲自前往李府一探究竟。
李府的管家见是大理寺少卿到访,不敢怠慢,忙将苏瑾引入客厅。不多时,李大人匆匆赶来。
“苏少卿今日到访,不知所谓何事?”李大人问道。
苏瑾开门见山地说道:“李大人,近日灵音寺慧空大师遇害,本官在案发现场发现了一块玉佩,上面刻有‘李’字,不知李大人可曾见过?”
李大人脸色一变,说道:“苏少卿,这玉佩之事,下官确实不知。”
就在这时,李逸风从外面走了进来。他看到苏瑾,神色有些慌张。
苏瑾目光如炬,盯着李逸风说道:“李公子,近日你可曾去过灵音寺?”
李逸风结结巴巴地说道:“我……我从未去过。”
苏瑾冷笑一声:“李公子,说谎可是要担罪责的。有人看到你近日在灵音寺附近出没。”
李逸风顿时瘫倒在地,说道:“大人饶命,我……我确实去过灵音寺,但我没有杀人。”
原来,李逸风与慧空大师曾有过一段恩怨。李逸风在寺中上香时,对一位女香客动手动脚,被慧空大师撞见并训斥了一番。李逸风怀恨在心,便在夜里前往灵音寺想要报复。但当他到达禅房时,慧空大师已经遇害。
苏瑾觉得李逸风所言未必是真,但目前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他就是凶手。就在苏瑾陷入沉思之时,一名手下匆匆来报,说在李府的后花园发现了一把带血的匕首。
苏瑾拿起匕首仔细查看,发现匕首上的血迹与慧空大师伤口处的血迹相符。
“李逸风,你还有何话说?”苏瑾厉声喝道。
李逸风大呼冤枉:“大人,这匕首不是我的,定是有人陷害于我。”
苏瑾深知此事必有蹊跷,决定重新梳理线索。他再次来到灵音寺,在寺中的藏经阁里发现了一本慧空大师的日记。日记中记载了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
原来,多年前,慧空大师曾无意间撞破了一起宫廷阴谋。当时的一位皇子为了争夺皇位,暗中策划了一场刺杀行动。慧空大师本想将此事告知皇上,但却被人威胁。为了保护自己和寺庙,慧空大师选择了沉默。但他将这段经历记录在了日记中,以防日后有变。
苏瑾恍然大悟,难道是当年的那位皇子担心事情败露,所以派人杀害了慧空大师?
经过一番深入调查,苏瑾终于找到了真凶。原来是当年那位皇子的亲信,如今已成为朝中的一位权贵。他担心慧空大师的日记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于是派人杀害了大师,并企图嫁祸给李逸风。
真相大白,苏瑾将真凶绳之以法,为慧空大师沉冤昭雪。长安城中,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