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的说,人生在世就必须与人交流,可是我们总是会发现有些人就是人缘好,谁都喜欢和他在一起聊天做事,而有的人就是人缘差,谁都讨厌他,远远的看到就避开,真的是人缘好以及不好的问题吗?其实,会说话和会说话是两回事。我觉得我就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因此我也尽量的去避免说一些我不懂得的知识点,同时我也尽量的去避免让自己太过于情绪话的说出让人难过的话语。
可是很多人却并不会如此,他们觉得自己所有的话语表达出来的都是自己的真性情。用一句很俗的话来说,叫做“我这个人说话挺直的,你别在意。”有时候想想,说话直真的就是如此吗?还是说,他们只是在用另外一种别人无法去反驳的话语来达到自己说话不顾后果的目的?总之,这个世界上的人很多,与不同的人交流就会发现,总有些时候自己会觉得眼前的人让自己无法与其继续沟通下去,有时候恨不得直接上前一拳直接打断对方的话语。那么,为什么呢?
《说话体现格局,决定结局》这本书是这样说的:在高度协作的世界里,我们做的每件事情都需要沟通。真正的说话高手,既能让别人听着舒服,又能让自己获得赞同和尊重。那么,到底如何做才能如此呢?
首先,沟通是什么?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我们通过沟通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我们同时还通过沟通了解彼此。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去沟通,因为这是唯一的可以让两人之间或者多人之间达成共识的方式。不论是公司里的各种会议,还是生活中的各种活动聚会,沟通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只有沟通了,才能知道到底和谁在一起更开心,和谁在一起工作更有效果。
相对于倾听,仿佛每个人都有一种倾述感,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而有的时候这些事情积压在心里,会让人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但是,像祥林嫂一样每天都重复同的话语,最后的结局必然是再也没有人来倾听自己心里那藏不住的事情。或者说,因为太过于想要去倾述,而忘记了每个人都会拥有和自己不同的困扰。我们会发现,与其倾述,不如倾听,适当的给予回应,会让倾诉者有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
在需要沟通的场合,倾听能显示出你的格局,与其让别人觉得你是一个能说话、情商高的人,不如让他觉得你是一个有格局、心胸宽的人。
现代社会,随着高楼大厦越来越多,基本上每一个人与其他人的交集都很少。除了每天上下班出门的时候会遇到邻居,其他的时候,不是面对着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就是在办公室里面对着自己的同事。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和自己的邻居在早晚的时候打招呼呢?有时候,邻里之间觉得彼此冷漠,大概是因为彼此之间都没有交流,因此才会觉得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情况有点尴尬。其实,点点头或者问声好就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只不过我们总是忽略掉了这一点罢了。
与其说这个世界冷漠,邻里之间冷漠,倒不如说因为总觉得其他人是冷漠的,所以自己也忘记了热情的心。有时候和父母出门,看着他们和邻里之间微笑交谈的模样,我都会诧异他们什么时候变的如此熟悉?问及父母,得到的回答是,“偶尔出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就打个招呼,于是就熟悉了啊。”想一想,我们奔波在这个世界,总是低头看自己的手机,总是想着今天的工作要如何继续,反而忘记了在电梯里的时候和邻居们打个招呼点头微笑,所以冷漠的拉开了彼此的距离。因此,永远不要把别人的冷漠当成自己缄默的理由。
说话,是一门学问,《说话体现格局,决定结局》这本书一共有六个章节:
高难度沟通:格局低的人,情商再高也无法好好说话。非暴力沟通:你不是脾气太坏,而是格局太小。精准表达:一开口就让别人明白你的意愿。拒绝要趁早:有些话不说出来,就会给自己添麻烦。应变对答:在任何场合都能与任何人愉快地交谈。格局口语: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这六章,通过分析很多我们平时说话时候没有注意到的问题,来告诉我们,为何说话能够体现格局,并且决定结局。有的人,开口就把天聊死;而有的人,开口就把所有的人都得罪光,最后还疑惑怎么所有的人都讨厌和自己说话,一副爱理不理的模样。其实,都是平时说话不注意的问题。而说话,本身就和每个人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及生活习惯有关,如果想要改变,首先就得知道自己到底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对。
人生,是一条成长的道路,其实说话,也属于一条成长的道路。找到自己的问题的根本,然后解决问题,才能让自己不再变成一个总是把天聊死的人。考虑问题多元化,看问题复杂一点,然后把思路调整的更广阔一些,也许再次开口说话,就不再是“聊天死”的结局了。说话,决定一个人是否值得交流。能够把握说话的力度,才能把握人生成功的高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