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写作指南》只要你肯努力,任何时候你都能写作。——塞缪尔·约翰逊(作家、诗人、编辑)
一个媒体人这样讲过:“这个年代对于写作者而言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信息大爆炸的当下,相信许多人都怀揣着一颗“作家心”,想练就一手好文章,为闯荡社会多一个“高级技能”傍身。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你是否曾对着纯白的word文档界面感到无从下手?
你是否对刚写就的初稿怀有海明威那样“糟糕透顶”的无奈之心却又不知从何修改?
你是否为如何快准狠地完成老板或编辑交代的一份文案、新闻稿或评论文章感到头疼不已?
如果你和我一样,都曾为这些极为日常但却不简单的写作发过愁,那这本“写作红宝书”——《完全写作指南》——或许能帮到你。
《完全写作指南》《完全写作指南》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写作课程的资深教师劳拉·布朗博士总结三十余年写作授课经验编写的实用写作指南。
在西方,写作是一门非常具有系统性的可学、可教、可练的学科,写出了《寻路中国》、《江城》等非虚构作品的美国作家何伟以及《金陵十三钗》的作者严歌苓都曾修读过创意写作课程。
当然,并非人人都能成为何伟、严歌苓这样的职业作家,但系统地学习写作技巧,尤其是实用类写作技巧,则让每个人都有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写作者的机会。
何伟认为:写作就是可以靠后天“练习”的手艺劳拉博士撰写的这本《完全写作指南》洋洋洒洒愈46万字,不亚于一门专业写作课程的详细教案。
既有对于写作基本理论的剖析,同时也通过分类的方式列举了日常生活中能涉及到的诸如新闻稿、商业邮件、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等几乎一切文本模板和技巧,所以这也是一本兼具了百科全书性质的写作指南。
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写作也是有套路的。
01 入门:如何提笔写作?
劳拉博士写了40多万字,但对于如何提笔写作的剖析却精炼地出奇,仅有六个步骤:确定写作目标、深度了解读者、展开头脑风暴、组织结构、打初稿、修改”。
简单的六个步骤,看似人尽皆知,但这和中国应试教育下的“写作课程”的思维是有很大区别的。
图片源于网络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上过的写作课程。
通常我们学习一种文体,无论是议论文还是应用文,老师都是习惯于从最简单粗暴的例子开始讲起,比如用别人的文章来剖析议论文的“三段式结构、论点-论据-结论”等技巧。
但几乎没人会告诉你,我们写作要“有目标”、学会“了解作者”、至于修改一般都是老师一手包办,甚少有反复斟酌的过程,这一定程度上导致我们在进入较专业的写作领域时会遇到各种瓶颈,因为我们过往的思维都是应试性而且缺乏灵活性的。
这种模式应付下考试“no problem”,但是要写出好文章就要“say no”了。
让我们看一下这个由劳拉博士的写作六要素构建的转盘。
写作要素转盘既然是个转盘,就说明指针可以顺时针转,也可以逆时针转,这就是劳拉博士的中心思想:写作的步骤可以灵活运用,但缺一不可。
这六个步骤是我们写文章的时候能确保自己不卡壳的“独门秘方”。不妨假设一下,写作就好比去游乐园玩,我们之所以会不知所措,就是因为没有事先规划好哪个项目该玩,哪个不该玩,哪个是我们真正想玩的,所以才会眼花缭乱却没有方向。
就拿“了解读者”这一步来说,如果我们写文章的时候忽视了这个因素,那我们就没办法把握文风的走向和目的,难道我们能卖梳子给和尚吗?这显然是白搭。
但是否动笔前就一定得绞尽脑汁按部就班地将目的、潜在读者都列个提纲才能进行以下的步骤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我们写作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往往就是那么一刹那“触景生情”就有了写作的灵感,但当我们兴致勃勃地开始列提纲、想结构的时候,那份写作的冲动和热情就悄无声息地溜走了。
图片源于网络所以,如劳拉博士说的,
别犹豫,开始写吧!
列好提纲,想好思路,按部就班地写确实有利于规避文章后期的大量修改功夫,但要是你真的不喜欢列提纲,要抓住那一瞬间的灵光就不要犹豫,至少要做到“快狠”。别忘了雪莱在写《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的时候也是出于一个激灵而已。
《科学怪人》也是源于一个灵感灵感来了,提笔就写,那什么时候该停下来思考一下呢?就是当你写到写不下去的时候,当你心中出现“见鬼了,我在写什么?”、“我为什么要写这些?”的时候,你就可以再返回来思考一下你的目的、你期待的读者了。
总而言之,无论你是在写之前做好理性规划,亦或是凭着一腔热血天马行空一番,都要记得那六个步骤,留点时间问自己“我的目标足够明确吗?”“我想写给谁看?”“我的文章思路、观点如何?”关注那些还有缺漏的地方,再对症下药地修改,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02 进阶:如何写好文章?
好了,当我们运用上面这六个步骤,不会再干坐在电脑前对着屏幕发呆的时候,我们就该想下一个问题了:怎样将文章写好?
我们常有这个经验,写作是不难的,但是要写好却不容易。
要写好文章,有两个点是无法规避的,一个就是六步骤中的“修改”,另一个就是“练习”。
修改和练习往往是个统一体。有过在报社实习的人都知道,一个好记者是靠一双好脚和一个魔鬼编辑“折磨”出来的。
一篇简单的通讯稿,可以被编辑打回重写N遍,但到第N+1遍的时候你就能将写新闻最经典的套路铭记于心了。
所以,勤于练习和反复修改永远是非常重要的,而修改的前提就是你要多写多练,熟能生巧在写作上依然是成立的。
记住,永远别幻想自己能单凭一个“伟大的灵感”就能写出一篇惊世骇俗而且零失误的好文章。
图片源于网络修改的意义很广泛,它包括反思、重写、校对等。再简单的文章,在投出去见人之前,也要先审视一遍,就好比女生临走前念念不忘的补妆一样,总是利大于弊。
至于要怎样修改,是大改还是小改,这要取决于我们所写内容的复杂程度和个人的判断了。比如劳拉博士的例证:
当你在发送一张清单给别人时,你就该想想
“对读者的称呼合适吗?”
“有没有拼写、标点、逻辑错误?”
“我想表达的意思完整了吗?”
给自己一点强迫症的严谨,将使得我们的文章有更多的提升。
只是常言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再优秀的作者,在疲倦地赶完稿后对于新鲜出炉的作品都是“盲目”的。这时候如果你能找到一个能帮助你修改的人看看,就能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不足。
就连海明威这样的文豪,在写作《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时》修改的周期也远比写作过程长。
海明威在创作如果没有条件,你依然也可以尝试“分批修改”或是选择“休息一下”,那当你再回来审视自己的文章时,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一篇文章就像一个瓷器,烧制好的粗胚依然需要不断地打磨才能登大雅之堂,而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瓷器工匠,你需要的就是不断地烧瓷,不断地打磨,直到炉火纯青的那一天。
当到了这个阶段,你就能“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写作的步骤”,你的文章自然也能逐渐往更精致而独特的方向发展。
03 装备:给自己的写作多上几条保险杠
文章的种类是非常之多的,即便是文笔再好经验再丰富的作者,也难保能把每一种文体做到得心应手。
因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要学会“因地制宜”,遵循自己所在的领域内不同的文体要求去学习不同的撰文技巧,为自己的职业写作安多几个“装备”,以备万一。
而这也是劳拉博士这本《完全写作指南》真正的“完全”之处,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分门别类地列举了各种文体写作的格式、技巧和模板,足以满足不同领域的人的写作需求。
有一本典范的百科在身边,总是要比情急之下去网上盲搜好。
《完全写作指南》就拿书评这一文体来说,书评要怎么写,书评的结构、语言格调是如何的,在这本“写作红宝书”里都已经详细地写到了。
劳拉博士通过四个要点板块“示范提纲”、“如何评价一本小说”以及 “这样做”和“不要做”,系统地剖析了书评的“套路”。
所以,我们就能知道,书评目的是针对某本书发表自己的见解,既要包括书本的基本内容(如作者、出版社等),同时要兼顾书中的内容(背景、人物、情节等),并将这些要素与自己的观点结合起来“评”,这才能构成一篇好的书评。
而当我们有了以上这个系统化的概念后,就可以往深处思考,写书平时该要“表明立场”、“目标受众”,同时“不要说得太多”和“侮辱作者”等。
《完全写作指南》中的的例子剖析好的文章可以做到不拘一格,风格独特,但却不会逾越最基本的格式,散文形再散也不能写成小说和论文。而书评也不等于读后感。
在《完全写作指南》中,对每一种文体写作的讲解均运用了以上这种思路。这种思路其实也是我们作为一个写作者在写不同的文章时需要去留意的,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要想成为一个具有专业意识的合格写作者,在写任何东西之前,都必须要知道这种体裁和主题的写作技巧和需要注意的点(如专业术语、固定格式等)。
图片源于网络正如劳拉博士在全书开头讲到的那样:“写作的过程直接、简单,并且有规律可循,希望我能为你打开通向这个过程的大门。”
写作尤其是实用性写作,是有着许多技巧元素在里面的,但当我们能娴熟地运用这些技巧时,同时也相当于为创意写作(小说、散文等)奠定了基础。
而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地先学好这些“套路”,靠着这一本“写作红宝书”一步步升级。
厚积才能薄发,或许有一天,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写作也就那回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