赧王中三十二年(戊寅,公元前二八三年)
赵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欲之,请易以十五城。
赵王得一宝,秦王来出招。
赵王欲勿与,畏秦强,欲与之,恐见欺。
赵王面临两难处境。
以问蔺相如,对曰:“秦以城求璧而王不许,曲在我矣;我与之璧而秦不与我城,则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臣愿奉璧而往;使秦城不入,臣请完璧而归之。”赵王遣之。
两难处境的解决办法只能是两权相害取其轻。蔺相如心中应该是已经有策略来保障和氏璧的安全,否则不会这么自信地回答赵王。
相如至秦,秦王无意偿赵城。相如乃以诈绐秦王,复取璧,遣从者怀之,间行归赵,而以身待命于秦。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蔺相如作为谋士文臣,他的足智多谋可能也是让他如此勇敢大胆的底气。
秦王以为贤而弗诛,礼而归之。
秦王对待有才能的贤士还是很重视和尊重的,完全不像他对待楚怀王那么蛮横不讲理。对于文人来说,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通过文化人的气质是具有感染他人的力量的。
赵王以相如为上大夫。
赵王因祸得福,不仅自己的宝贝没有丢,还发现一个更贵重的宝贝——蔺相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