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名心理治疗师埃米·莫林曾在《内心强大的父母不会做的13件事》里说:
“你的职责不是要让孩子充满笑容,而是帮他学会独立面对不舒服的感受。”
每个孩子,都难免会有发脾气的时候。
我们要做的,不是急着制止和指责,而是把它当作一次教育的契机,和助力孩子成长的时机。
下面分享3个公式,帮助父母们教会孩子好好生气。
第一步:“我感到+我希望”,表达感受和诉求。
樊登老师曾说,大量孩子发脾气时,只会撒泼打滚,大喊大叫,是因为他除了这一招,不会别的,没有人教过他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所以,做好情绪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平日里,父母可以先做示范。比如,孩子因为玩具被同学弄坏了而闷闷不乐。
这时,你就可以引导他说出感受和诉求。
“我感到很生气,张明不经过我同意就玩我的奥特曼,还把奥特曼的手臂都弄坏了,我希望他赔我一个。”
让孩子用语言把情绪说出来的过程,其实就是帮助孩子从情绪脑发烧的状态,慢慢回到理智脑冷静的状态。
第二步:“肯定+释放”,合理处理情绪。
绘本《啊——我生气了》里的小男孩在拿高处的饼干时,一不小心从椅子上摔下来后,开始对着妈妈大发脾气。
妈妈没有生气,也没有指责,而是温和地说:
“不要大叫,不要大喊,也不要撞地板,那样没有任何帮助。
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我有个好办法,从1数到10,你来试一试。”
小男孩照做后,真的停止了发脾气。
老话说:“郁则发之,结则散之。”
孩子生气时,我们不妨先肯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坏情绪可以被接纳。
然后再慢慢引导孩子把坏情绪都释放出来,比如:听音乐,打枕头,到楼下跑一跑,对大树喊一喊……
学会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孩子才能更好地修复情绪。
第三步:“我觉得+你觉得”,寻找解决方法。
孩子在愤怒时说出的诉求难免是消极的、激烈的。我们当然不能纵容孩子按着自己的情绪去解决问题。
所以在孩子把情绪宣泄出来以后,我们就可以帮他寻找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
比如,我们可以说:
“我觉得你可以告诉张明,那是你心爱的奥特曼,现在被他破坏了,你难过又生气,他需要向你道歉,并保证没有下一次,你觉得呢?”
我们要先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给孩子参考,但又不能强迫他同意,一句“你觉得呢”就表示了尊重,这样孩子就更愿意接受我们的方案。
当孩子习惯用冷静的方法表达愤怒后,自然而然就会慢慢学会控制好脾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