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此前中学叫“国文”,小学叫“国语”,“语文”乃是二者统合而成。
何谓语文?
语文其实就是“语言”,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的话叫书面语言,即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而言之。语文课上既要学习口语,也要学习书面语。
语文是语言,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即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是语言,语言是思想的直接显示,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文”与“道”自然也不存在以谁为主,孰轻孰重的问题,它们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文道统一。学生深入地理解了课文语言,也就深入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语文是语言,讲读一篇课文当然要着眼于增长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文课上教学生读课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语言,学习作者是怎样运用各种语言手段把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忘记了自己的根本任务,忽视课文语言教学,备课也很少去研究课文的语言。
语文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备课时要在语言上多下功夫,研究课文的语言表达,要咬文嚼字,推敲琢磨,品味文章,遣词造句的好处,作者语言运用的匠心。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增长语言知识,得到语言训练。
课文教学的语言分析最重要的是词语、句子的分析,词语的分析包含理解词语的本义以及深层含义,学习如何抓重点词语等。句子的分析,包括各种句式的表达作用,如何理解结构复杂的长句,如何解析多重复句,还有各种修辞格的运用,标点符号的特殊作用等等。词语,句式,修辞手法,还有标点符号在分析文章时也可以叫语言因素。师生研读课文时要仔细研究分析各种语言因素。
课文也叫范文,是可供学生模仿的样本,学生学习的典范。吕叔湘先生认为,“儿童学习语言的第一步是模仿,在语言教学中要注意模仿的重要性。”
吕叔湘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短文,惊动语文教学界。他说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少、慢、差、费”,效率低下。其实语文教学诸多问题的总根子就是不知道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师不了解自己所教课程的性质,不知道自己在教什么,怎么能教好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