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七点多了,吃得有点撑,独自出去走路消食。路上给昕阳发信息,询问她在干嘛,吃了吗?
很快她回信息:搞接待。原来来了一位领导,她们在接待领导。
她接着又发了个愁苦的表情,说不想待在这儿,想离开,太又无法开溜,只有六个人,她离开太明显,只能苦挨。
领导在聊天,有领导在,她甚至不能明目张胆,坦然地玩手机,否则就目中无人。她无聊地陪在那,看他们聊天,她又没那个身份能参与聊天,只能干坐,浑身不得劲。
昕阳特别排斥这种应酬,可是在公司上班,迎来送往,这种应酬交际又如何能避免的了?
而且饭桌应酬,这是国人的世情。中国人有很多事都是在饭桌上,觥筹交错中完成的。
请人办事需要请客吃饭,事情办成感谢对方需要请客吃饭。上级来人需要接风洗尘得吃饭,来客离开需要践行得吃饭。过节领导慰问需要吃饭,谁有喜事需要请客吃饭……
总之吃饭的理由五花八门,总会找到吃饭应酬的机会。
有人就喜欢这种应酬,在这种场合他可以八面玲珑,和每个人都合得来,说得上话,特别会调动气氛。有大领导或牛人大咖参加的饭局,他就可以乘机混个脸熟,结识人脉。这都是资源,这样的机会他绝不会错过。
而有的人就特别反感这种饭局,万不得已参加,他也好像遗世独立。不和别人交流,不唱歌不饮酒,独自坐在角落玩手机,一旦找到机会就会直接开溜。他与这样的饭局是格格不入。
有女性参加的饭局,女性必定就要服务,就要给领导敬酒、陪酒、代酒。还要坐在领导身边陪着。昕阳有轻微的社恐。初入职场她还有些棱角,爱憎分明,不符合她心意的事,她就厌烦,即使不得已参加,她也觉得很痛苦。
可是这样的公司这样的应酬她有时根本没有办法拒绝参与。
所以就只能改变自己的心态。
昕阳这份别扭应该遗传了我。我就特别不擅长应酬领导。看到领导不是迎上去,点头问好,而是赶紧绕道走。所以与领导关系就不会亲密,有什么好事也按不到自己头上。
现在昕阳又排斥应酬,这于职场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好事。愿她能不断成长,不断适应,必须为之的事也就只能从内心接受,才不至于让自己痛苦。
凡事从心,从内心接受的事,干起来才有干劲,才不会痛苦。人生需要有苦中作乐的精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