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生命力在于,每一个艺术作品都应被赋予独特的意义。今天,当科技与艺术结合,每一个被创造出来的新媒体艺术作品都应当被赋予功能性。
如今,新媒体艺术作品不仅兼具科技感与艺术感,还越来越功能化。功能性新媒体艺术作品,兼具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在社会中的实用价值越来越明显。
数字城市:数据可视化卡片 _腾讯视频
数字城市数据可视化卡片,这是一款用于展示数字城市数据信息可视化的功能性新媒体艺术作品。
Inty团队在装置的设计上采用数字投影和互动技术,创造出一个带有数字卡片索引功能的新媒体艺术装置。
这个装置中,每一张卡片对应开启一个城市数据信息,当你拿起卡片放在数据桌上,便能看到被唤醒的数据清晰生长和呈现在数据桌上。
当一张张卡片汇集一起,便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城市重建方案。
在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体验中心中,这个功能性艺术作品犹如一个政务信息公开平台一般,丰富、生动的向关心这座城市发展的每一位市民展示出城市相关数据信息,让市民参与到城市建设当中。
艺术跨界医学:脑电波互动艺术装置 _腾讯视频
这个硬核功能性脑电波互动装置,结合了计算机科学、脑机交互、医学、新媒体艺术等多个领域,诞生于中央美院研究生陈琦的植物人脑电波计划中。
她的项目获得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和陆军总院神经外科的支持,并在艺术和医学界获得极大关注。
“我想用艺术来敲门,去敲醒在屋子里沉睡的植物人。”
在她看来,人生的意义不在外面,而在我们的双耳之间。经过正确的艺术视觉刺激,植物人还存在被唤醒的可能性。
于是,整个装置的技术难点就在于如何获取病人的脑电波意识和生成不同程度的注意力视觉画像。
通过可穿戴脑电波设备,对植物人的脑部活动进行检测,实时测试病人意识水平,算法转换生成实时图像,对他们进行视觉刺激,来达到康复训练的目的。
后来,他们得到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余山教授和研究生姜玉莹的算法支持,专门为脑电波设备提供了一套算法,这让设备在获取病人脑电波时能够更加专业的处理数据,将实时数据翻译为注意力程度。
而技术与视觉是同步进行的,用脑电波来生成视觉的每一个画面都是由算法、逻辑、视觉生成,这是在现有的技术下,用脑电波和新媒体的方式来解码人的意识的一次新的尝试。
“植物人脑电波计划”创作纪录片 _腾讯视频
经过多方的努力,这个功能性艺术作品在中央美术学院毕设展上惊喜亮相。现场,每一位普通观众都可以戴上脑电波设备参与体验,看见独属于自己的脑部抽象视觉活动画面。
脑电波互动装置的设计与应用,将艺术、科技与医学、医疗融合应用、研究与探索,是艺术跨界应用的一次提升其功能性和社会价值的伟大尝试。
这不仅仅只是一次艺术作品的创新开发,更是对未来指引数字创意展示创作和发展的最新风向标。
(素材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